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北倉的落地窗吸引攝影者拍照)

想到「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走走看看已經想了一陣子了,主因是受到《南瀛鐵道誌》一書中關於「糖鐵」的啟發。因為知道了糖鐵的資訊,便對於糖鐵的路線與車站有了興趣,也因此開始一連串跟糖鐵有關的旅行。所以讀書很重要,讀書和旅行都可以啟發人生,讀書之後去旅行,回來之後再補充行前沒做足的功課,又是一次啟發。人生閱歷也因此豐富起來。

隆田車站之所以吸引我到訪,是因為「四鐵共構」。這四鐵依照官方的說法是台鐵、糖鐵、鹽鐵、嘉南大圳工事用鐵道。但其實運鹽應該是利用原本糖鐵的隆田線再去串接濱海鹽場內的鐵道,並非另有鐵道路線。濱海鹽場(北門、七股)所產的鹽走糖鐵路線來到番子田(隆田舊名)與台鐵縱貫鐵道銜接轉運,因此1958年台鹽在隆田車站南側興建儲運倉,即為「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前身(參考資料)。我行前以為可以在園區看到糖鐵車站與五分車鐵道,看起來是有點誤解。在1950地形圖上可見台糖隆田車站原位於台鐵隆田站的西南邊,根據維基百科說法:台糖隆田站一度成為雜貨店,2004年初因站前廣場美化而遭拆除。

另外2006年台大考古隊在新營進行「石橋遺址」考古搶救計畫時,以「台鹽隆田儲運站」作為臨時考古工作場地。後來台南市政府又在此設立了「臺南考古中心」。所以目前「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便有了三大寓教於樂的主題:鐵道與倉庫群、嘉南大圳、考古。實際參觀後,園區互動裝置遊戲仍以嘉南大圳為主。

(伊東哲的《嘉南大圳工事圖》-橫幅)

從頭交代關於本日的出遊。週日午餐後,家人各有自己的樂子。我想「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應該引不起他們的興致,也就不自討沒趣問他們要不要同行,便獨自開車出門去也。順便想熱車,不然搭火車到隆田其實比較方便。從二高轉84東西快往西,從渡頭交流道下接縱貫道往北,馬上就經過渡子頭溪渡槽橋。其實園區也有介紹渡槽橋,以前我也曾和小兒造訪過,略過不表。

快上隆田陸橋前,看到左邊有「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停車場指標,心中疑惑,不予理會,還是上了陸橋,左轉來到隆田車站。「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就在車站南邊一點,路邊的停車場都滿了,看起來都是親子出遊,想必是適合小朋友來的地方。由於園區前停車場太容易滿,所以另有圖示要駕駛搜尋「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停車場」。其實就是剛剛我在陸橋前看到的指標,停車場位於隆田車站後站,停好車再走地下道過來前站。後來我發現隆田車站與園區之間還是有收費停車場,靠近鐵道邊有座老倉庫,聽說前站停車場的腹地原來是台糖的倉庫。而儲運站則是台鹽的倉庫。

終於來到園區入口,進入之後是服務中心,在此購票。服務中心後方靜態展示空間就有介紹儲運站由來、隆田線考古出土的文物嘉南大圳的介紹。走出服務中心,北邊是清水模廁所,對面是南北倉,南邊則是更多倉庫群(作為考古展示之用),之間有友善之鳥瞰水丘遊彈跳小丘等地景藝術(參考園區平面圖)。在北倉與南倉的側面牆壁都有大樹共生,是為園區好拍其一。我在鄰近鐵道區張望試圖分辨哪些可能是五分車鐵軌,最靠近的一道軌道已略為與地面等高,看起來很像糖鐵。而且鐵軌上方所壓的,應該是洋灰軟枕吧?但為何不是枕在軌道之下?

(隆田車站的鐵道)

走進北倉參觀。北倉包含了以嘉南大圳為主題的互動學習空間、稻禾研究室、伊東哲座敷及沉浸式劇場。但後來進來的團客,怎麼都不約而同拿起手機對著那面落地窗拍照?落地窗所框起來的是與南倉的間隔,其中有一棵樹。我端詳了半晌,沒看出所以然,以為他們是在拍落地窗支架看起來像教堂的感覺。乾脆直接問其中一人。人道拍的是「樹與光影」啊。怎麼辦?我還是沒太多感覺,會不會是沒有慧根啊?二十多年前去京都龍安寺遊歷,也是假裝在白砂石庭參枯禪,但我也是一介俗氣到不行的觀光客,跟人家有樣學樣罷了。

北倉中有兩幅伊東哲的《嘉南大圳工事圖》,是以嘉南大圳工事為主題的畫作。值得細細端詳,然後進一步去探究伊東哲的故事。至於北倉南倉的許多互動裝置(沉浸式劇場、水路柏青哥、地景跳格子及大圳混音場)許多是給小朋友玩的,就請參照官網。不過我在南倉看到嘉南大圳水的旅行的介紹,從曾文水庫東口、烏山嶺隧道西口烏山頭水庫渡槽橋,從上游到下游,一直到出海口(山海圳綠道)。我也是多有遊歷呢。

小朋友最愛的彈跳小丘,有一位盡忠職守的管理員一直在旁邊呼喊,要小朋友不要用跑的,以免相互碰撞,想當然耳小朋友怎麼管得住,連在一旁看著的家長,也是聊勝於無地喊小孩兩句,只是做給管理員看「我也是有在管小孩的啦」。

(園區內的小水圳-嘉南大圳的微血管與V形溝)

往園區南邊走,倉庫群現為台南考古中心。倉庫右側(西邊)有嘉南大圳微血管-園區內的小水圳圖牌(介紹U型溝與V型溝),後方有卵石護岸的小溝渠,是園區特地保留下來的水道。看地圖,有可能是從南方的嘉南大圳麻豆支線分出的細流,稱之為流動的水圳。疑問是,B2倉後方的小紅磚房用途為何?(會不會是茅廁?)

C2~C5(乙丙丁戊倉)之間看到五分車鐵軌了,這是CHA好拍的鐵道迴意。倉庫外頭分別有圖示說明倉儲鹽的保存方法(自七股至隆田的鹽分作、外牆白華)、隆田儲運站倉庫的建築結構與三種不同的磚塊砌法,都可以細看。不過太晚進園區的話,時間可能會不夠用。我大概是15:45進來的,逛到台鹽倉庫這邊已經快到閉園的五點了。

沿著倉庫間的鐵軌往南走去,來到園區邊緣鐵圍籬,軌道也在此截斷,籬笆外是雜草樹叢,看不出鐵道延伸跡象。我本來以為倉庫間的鐵道就是隆田線,打開App看歷史地圖,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隆田線在倉庫的西邊往西南延伸出去朝水雉園區去了。在剛才「嘉南大圳微血管-園區內的小水圳」圖牌旁邊有一條水泥鋪面往西南延伸出園區,比對歷史地圖,那就是隆田線了,出口處在Google街景服務可以看到有鐵門,可以推測園區外可能有條糖鐵自行車道。果然在Google地圖上發現這叫做台糖隆田線五分車隆田段。我想對糖鐵自行車道路網有規劃想法的人,應該會想要把這些各鄉鎮各自規劃的自行車道串連起來。譬如如何通過隆田站串到對面的八田路。

(隆田儲運站倉庫的鐵道回憶)

另外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在1950以前的地形圖,隆田線的位置要比現在更偏西邊一點(大概距離20公尺),也就是沒進入園區,直接往北銜接至新生街的糖鐵隆田站。

由倉庫的東邊往回走,倉庫木門有看不太清楚的字樣(或許是臺鹽),地上看到人孔蓋,蓋上的圖徽,只能猜出下方是「水」字。上到甲倉的神祕觀景台看風景,近處是倉庫群建築,東邊是鐵道與田野風光。把握時間再到東倉快速瀏覽了史前美食展示。續往出口走,特別留心剛才錯過的地磅站遺跡。

地磅站只剩下地基。往考古中心方向看,左邊是往倉庫群的鐵軌,右側是出園區的隆田線,地磅站正好在交岔路口附近。

出了園區後,再往新生街以西的方向走去,想找找以前的糖鐵隆田站遺跡。只有在轉角這裡看到有一處高起的空地,可能曾經是一處公園,不過如果從歷史地圖看來站台應該是在這塊空地的北側對面。猜想畢竟只是猜想,走過已經是停車場的原台糖倉庫,經過車站,在北邊看了一下,才甘願地鑽過地下道,回到停車場,但還是走到鐵籬邊看隆田車站的軌道區,邊邊這幾條下方舖的不是枕木,而是洋灰軟枕,所以這幾條也曾是五分車鐵道嗎?在1966地形圖上顯示原來嘉南大圳工事用鐵道附近有製糖用鐵道路線。猜想畢竟還是猜想,我不是專家,也找不到答案。就此打道回府。附帶一提,後站周邊是綠油油稻田,開始結穗,隨風搖曳,甚美,是謂稻浪。又,在歷史地圖上隆田站與拔林站曾經有一處43高地稱之為國母山的地方,原本應該有一顆三等三角點,這引起我的興趣,上網搜索一番,結果是…….。

(地磅室遺構以及前方不遠處可見鐵軌遺跡)

本文日期:2025.5.25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GPS)


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圖 | Google map

 

2 則回應 to “台南行腳796-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尋找四鐵共構遺跡(250525)”

  1. 楊大哥表示:

    記得是前年,隆田車站YouBike設置站點營運,我的單車路線地圖隨即定案成型!
    我從嘉義搭火車抵達隆田後,開始租車騎乘上路。
    首先穿越營區遷移改建的官田運動公園,園區的森林密布處處成蔭!讓人心曠神怡
    接著來到隆田文化園區旁,本想單車一鼓作氣衝進去逛逛!才發現需購票入園
    不得不稱讚台南市民的素質水準,從安平古堡、市立美術館、烏山頭水庫、尖山埤、虎頭埤
    ….等等幾乎台南全部的景點都要買票入園!而且票房都還不錯,可以支應人事費!
    但像我們嘉義的園區場館甚麼都不用錢(只剩阿里山需購票),儘管如此還是門可羅雀!
    在隆田園區旁我也發現了台糖隆田線改建的自行車道,本想興奮地大幹一場!
    不料不到500公尺單車道就消失在裕隆路(南64線),乃失望而回
    接著騎單車挑戰川文山森林銜上台一線後穿越官田溪渡槽走八田路再接回南幹線北上
    果毅後往西走德元埤荷蘭村再到柳營,取北到新營在夜市飽餐一頓,火車站還車搭車回嘉義
    這樣跑一圈還真的很有飽足感呢!
    最後想說的是,出門走走還是要禮貌性地邀請老伴參加
    雖然鄉土踏查是專業冷門的科系,但老夫老妻能一起出門走走也是一件美事啊!

    • 冬烘先生表示:

      每次看到楊大哥以火車站為起始的單車路線規劃真是佩服。有些我還在發想的,楊大哥早就想到了,而且已經付諸實行。我也曾經想從新營站走糖鐵柳營線經過太康綠色隧道銜接北幹線,想必楊大哥也都騎過了。
      台南市民如果在原台南市中心與安平的古蹟景點是免費的,因為靠賺外地觀光客的門票收入就夠了。隆田文化園區主要是靠那些互動遊戲,來吸引親子遊。至於南北倉之間那面大落地窗吸引團客拍照,或許是網紅網美特地營造出來的噱頭也不得而知。大概就是一定要有主題活動,譬如烏山頭水庫有八田與一和南洋櫻、虎頭埤有阿勃勒、離市區近的優勢等…。嘉義縣的園區目前我有想到、有心動的,大概是蒜頭糖廠搭五分車來回故宮南院。只不過如果真要付諸實行,還真要再給一些動機啊。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