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捎來吊橋人狗猴對峙)

由於昨晚臨時決定要在谷關多待一天,老婆因此訂了谷關的飯店,中午離開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後,我們來到谷關來覓食。在谷關小七附近,我先放妻兒下來,再自己去找停車位。後來老婆傳訊息過來「在欣欣谷用餐」。我來到欣欣谷時隨口問,我以為你們會選旁邊有冷氣的小七。老婆說,小七沒位置了。

我邊吃麵,邊想著下午的行程,其實我想去圓上回沒完成的白冷圳溯源之旅,但又擔心路線太冷僻,妻兒在大熱天走得怨聲載道,實則我也沒去過,所以對路程如何沒有把握,網路上查到的資訊如這篇白水圳入水口,至少要走三十分鐘。

吃完麵,走出到外頭有遮蔭的休憩坐椅,妻兒又去麵店旁邊新開的冷飲店買飲料回來喝。老婆忙著盤算是否要取消透過訂房網站,改直接跟飯店訂房(含下午茶與晚餐,但多800元)。我沒心情喝飲料,問他們對下午行程有何想法?有沒有想要回頭去買白冷冰棒、白冷肉包,走吊橋尋找白冷圳入水口?小兒說,他想去昨天經過的和平國小打籃球(他這次真的有把籃球帶來)。我一聽,還真的Google一下和平國小,但馬上心灰意冷不查了,覺得好煩。於是擺出苦瓜臉對著妻兒說,我已經沒有遊興。(天氣太熱、煩惱行程、我想去的地方都沒辦法去,一直覺得行程在遷就老婆小孩,就意興闌珊了…)小兒聽了,反而變貼心了,說是照我原本的行程去走吧。於是我也懶得回頭去白冷,就近走個捎來步道(上回只走了一半),差不多也到了check in 時間,就去入住飯店。想泡湯的,想看電視,想發懶的,都可以,就等著傍晚比較涼了,再出去吃晚飯。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檜木屋前的清新早晨)

本來今晨要走八仙山步道到1.5K處轉往佳保台山,抓個三小時來回,應該可以趕上早餐時間,但由於到了清晨三點多還沒睡,怕一整天精神不濟,乾脆放棄。我原本的計畫是雖然不能登上八仙山主峰,但好歹走個1.5K到佳保台山,也算是聊勝於無。不過計劃感不上變化,也是旅途常事。於是睡到自然醒。

清晨八點步出木屋要去餐廳吃早餐。被翠綠森林環繞的感覺很不賴。小兒去試了洗腳冷水池,也故意坐在圓桌椅上端著茶杯擺出悠閒的樣子讓伊阿娘拍照。來到餐廳,被告知我們用餐的位置跟昨晚一樣,也就是可看風景的窗戶邊。

用完早餐後,我們要開始今日的八仙山森林遊樂區散步。參考資料如:

  1. 路線:參考Tony兄今年初的遊記:第二停車場→台灣八景入選紀念碑→神社遺址→竹林步道→靜海寺(八仙山主峰登山口)→學校遺址→佳保台車站意象。
  2. 地圖航跡:先下載yang5757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3. 駐在所遺址:另外我也注意到Eddie的8383的遊記八仙駐在所、東八仙山、八仙山 O形,雖然我對八仙山警官駐在所很感興趣。但這條路線比主峰步道還要荒涼。實在不太可能拋妻棄子獨自一人探訪。
  4. 林鐵遺跡:八仙山是台灣有林業鐵道的三大林場之一,我對於林鐵(伏地索道)的所經過的路線與佳保台車站原址也很有興趣。於是行前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了一下1924日治陸地測量部地形圖。八仙山警官駐在所正是位於鐵道經過的路線。至於佳保台車站原址與林鐵在園區的路線在行前還沒研究出來。

有時候我也搞不懂為何每次都要把度假搞得像要爬中級山或是學術研究?大概是我無法閒下來吧。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八仙山莊二樓餐廳,窗外是生態池)

端午連假前一兩周,老婆提議要去外地玩,不過當時大家都不置可否。等到真正搞定所有人意願後,我給了一個地點-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她再要去訂房時,雖然還能訂到,不過只剩下周五晚上一間最貴的房型-檜木屋。

週五下午約兩點半出發,我本來期望能夠在五點前抵達,這樣在用餐時間(17:30~19:00)之前還能小逛一下園區。不過從台南到谷關車程至少需要兩個半小時,中途我們還在新社小七暫歇一下,所以五點半時才剛過大甲溪發電廠白冷冰棒。這時候老婆接到八仙山莊打來的電話,問我們現在到哪裡了?原來晚餐是火鍋自助吧,用餐的時間只到七點為止,不是我以為七點前入座還可以繼續用餐到八點之類的。山莊人員跟我們說直接到二樓餐廳check in即可。

嫌坐車坐太久的小兒吵著要下車跑一段,我本來想說就讓你下車從收費站跑到八仙山莊過過癮,但收費站的人說,距離有三公里,而且還是上坡,加上我們趕著去用餐,小兒總算打消搞怪念頭。真讓他在夏天跑三公里山路,滿頭大汗還能安心吃飯嗎?但是只要跟他出門,怪點子特別多,應接不暇,擺明就是給你出難題,你若拒絕他的要求,接下來他就有理由不配合你的行程。

總之我們在五點五十分左右,來到八仙山莊第一停車場。一下車,感受山林環繞的清新,頓時神清氣爽,終於開始有度假的fu了。

繼續閱讀 »

台南行腳

(北倉的落地窗吸引攝影者拍照)

想到「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走走看看已經想了一陣子了,主因是受到《南瀛鐵道誌》一書中關於「糖鐵」的啟發。因為知道了糖鐵的資訊,便對於糖鐵的路線與車站有了興趣,也因此開始一連串跟糖鐵有關的旅行。所以讀書很重要,讀書和旅行都可以啟發人生,讀書之後去旅行,回來之後再補充行前沒做足的功課,又是一次啟發。人生閱歷也因此豐富起來。

隆田車站之所以吸引我到訪,是因為「四鐵共構」。這四鐵依照官方的說法是台鐵、糖鐵、鹽鐵、嘉南大圳工事用鐵道。但其實運鹽應該是利用原本糖鐵的隆田線再去串接濱海鹽場內的鐵道,並非另有鐵道路線。濱海鹽場(北門、七股)所產的鹽走糖鐵路線來到番子田(隆田舊名)與台鐵縱貫鐵道銜接轉運,因此1958年台鹽在隆田車站南側興建儲運倉,即為「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的前身(參考資料)。我行前以為可以在園區看到糖鐵車站與五分車鐵道,看起來是有點誤解。在1950地形圖上可見台糖隆田車站原位於台鐵隆田站的西南邊,根據維基百科說法:台糖隆田站一度成為雜貨店,2004年初因站前廣場美化而遭拆除。

另外2006年台大考古隊在新營進行「石橋遺址」考古搶救計畫時,以「台鹽隆田儲運站」作為臨時考古工作場地。後來台南市政府又在此設立了「臺南考古中心」。所以目前「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便有了三大寓教於樂的主題:鐵道與倉庫群、嘉南大圳、考古。實際參觀後,園區互動裝置遊戲仍以嘉南大圳為主。

繼續閱讀 »

Tags: , ,

台南行腳

(引水船拖船出港)
這個下午,老的出去打麻將,小的宅在房裡吹冷氣睡午覺,老婆上線上課,沒有人需要我帶他們去散心的感覺還不錯,只有車子需要開出門熱一熱,充個電。於是照舊把車子開上86再往西下濱海公路,左轉往茄萣興達港海岸去了。在前面一點的路口(應該是民有路吧)附近停好車,從斜坡走上堤岸,開始走快一點的散步(據說快走才會有「有氧」的效果)。路線是往南走到盡頭港灣,再來個左迴轉,沿著灣岸進到觀光魚市隨意找個喜歡的攤位吃食(通常是蚵仔煎)。這個路線設計已經有大半年了,兼顧了大概一兩公里的散步與滿足口腹之慾,沿途還能吹海風看海景,身心靈滿足的大平台。

走在堤岸上,一開始還能心中無念,單純看著海景。後來看到陸續有兩艘引水船拖著平板工作船出港了。平板工作船雖然比較大隻,自己卻沒有動力,有賴引水船「牽引」決定去處。當時我竟然沒有應景地哼起「牽引」這首歌,然而我心中還是生出兩種念頭在拉扯,一種是為其逝去感到不捨、悲傷;一種是為其離苦得解脫而欣慰。這兩種念頭在腦海中互相消長,可說是有時讓我歡喜,有時讓我憂。歡喜憂愁間的空檔就是茫然,而茫然的時間居多。茫然的時候也不會感到輕鬆,就是悶悶的。

繼續閱讀 »

Tags: , ,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