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劉克襄在本書自序中提到在他孩子十七歲考完學測時憂鬱地跟家長們提到:「人生沒有意義。」劉克襄在思考應對之餘,進而感歎「孩子就像一顆小行星,或許現在仍繼續環繞著我們,但也有了自己的軌道,正在快速運轉。而且很顯然,在這條自轉的路線上,可能是他人生離我們最遠的時候」。於是反省:「…這孩子的成長,莫非是我們生命的辯證?我們因他的時而疏離,反而看到了更多不同的人生風景。」回到「人生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劉克襄也想起他正在修潤本書的十五篇文章「那些傳奇的、漂泊的,或者探險的人物,還有更多名不經傳的庶民,半甲子以來,在我的田野訪查和自然旅行的過程裡,他們以各種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陸續闖進我的旅次,撞擊我的生命。」「孩子是星球,他們也是,但明顯大不同。…他們都具有單純而強韌的生活質地,熱情而努力地錘鍊自己,或者耗盡自己,把生命拉出深邃的美麗面向。」

而我在台北行腳多年,也曾與劉克襄所敘述的十五顆小行星的最後一顆-林家草厝的清裕婆婆多次交會過,感覺正如劉克襄所說的「以璀璨獨特的生活經驗,闖進我的旅次,撞擊我的生命。…他們都具有單純而強韌的生活質地,熱情而努力地錘鍊自己,或者耗盡自己,把生命拉出深邃的美麗面向。」劉克襄本書初版是2010年,而我從2004~2008前後共六次造訪林家草厝,若不是2009年初離開居住了十年的台北轉到高雄的話,想必每年還是會上山尋訪東方美人。這樣說來,我才是那顆兀自離開繞著台北轉軌道的小行星。

繼續閱讀 »

Tags: ,

台南行腳

(鎮門宮)

周末的下午的輕鬆散步來到鹿耳門溪出海口「府城天險」,因為這裡有台江建庄二百年開庄紀藝術裝置展其中一個地景-美麗的蛻變,同時也是網紅拍美照景點。由於展期只到10/1,所以趁它還沒撤展前趕快來看看。

2023年適逢台江建庄結社二百年,那為何是從1823年開始起算?又是建何庄、結哪個社?反而在官網看不到這樣的資訊。勉強來說應該是《棲身的港灣》十六寮民眾共創計畫這個活動的展覽地點約略可看出個端端倪,如海尾朝皇宮、什份塭清安宮、什二佃神榕公園、新寮長安水利站、什三佃鄭家古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安順教會、中洲寮保安宮、溪頂寮中安宮。

其中關於海尾朝皇宮,兩年前我和小兒為了補全山海圳綠道的起點,從台江文化中心經海尾朝皇宮騎至鹽水溪出海口的自行車道起點,文章中連結到了海尾寮聚落的形成與朝皇宮,溫習該篇內容就清楚了,西元1823年(清道光三年)連日豪雨造成曾文溪發大水又改道帶來大量泥沙土石導致台江內海快速淤淺,形成海埔新生地,開始有漁戶在此搭草寮居住,地號「十六寮」。這就是台江建庄之始。

如果不清楚歷史,只知道追尋網紅景點,就會落得「文勝質則史」之毀(文采勝過實質,只會顯得虛華)。

要前往位於鹿耳溪出海口的「府城天險」以前應該是從鹿耳門天后宮附近的顯宮里沿著海堤旁小路,但我這次是由導航帶著,在北汕尾二路左轉幾乎無法會車的魚塭小路,有點膽戰心驚地抵達海堤邊,在「府城天險」碑附近停了車,這時候看到和風的鎮門宮(但根據維基百科,這叫做仿明式歇山門樓)。

繼續閱讀 »

Tags: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這是一本「偽裝」成青春小說的勵志書,書裡面的男主與女主一直在談夢想,好像現實絲毫不必懼怕的樣子。因此之故,就把這裡面不切實際的夢想金句給羅列出來吧。

所謂的夢想是,從事職業之後,才能藉此實現的某種「事物」。那些「事物」才是「夢想」。職業,充其量只是一種用來實現「夢想」的方法罷了!

正是因為沒有放棄夢想,所以就算實現夢想的這個方法行不通,腦中也會想出其他的辦法。

認輸到了極致,就是不想再拚輸贏。

夢想具有將「想做的事」轉變為「要做的事」的效果。

唯有在專心投入的事情裏頭,我們才能找到夢想。…夢想只會從認真投入的事物中湧現出來。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十八羅漢山休憩區看荖濃溪河床之甜根子草,對岸是哪座山?)

藤枝森林遊樂區裏頭的東藤枝山列為重點待爬行程,不僅是因為森林遊樂區值得再次一遊,還因為六龜警備道,而且又是小百岳,再加上藤枝林道在八八風災後壞了修、修了又壞,現在剩下最後一段必須在18K處高遶過崩塌處再步行進入。然後查資料時竟發現小百岳#68在2017年由園區內的東藤枝山移出到園區外的藤枝山(二等)。藤枝山登山口有多處,但若從一般人常走的由二集團櫻花公園進入,在陡降處會遇咬登山杖的惡犬。如此一波多折,困難重重,反而激起讓人想要一次連走新舊#68小百岳的欲望。

從台南到藤枝,包括中途在六龜的十八羅漢山休憩區短暫休息,時程可抓130分鐘,其中將近18K的藤枝林道約需40分。由於想走藤枝山後再進藤枝森林遊樂區,因此雖然藤枝山的登山口有多處,但還是決定從反光鏡登山口進入,左上藤枝山後退回尋稜沿水管路出18K高遶段之藤枝林下步道。由於本來改道之藤枝林下步道也坍了,故高遶之後仍從原來道路往森林遊樂區。總之在藤枝林道崩塌與惡犬的問題沒有解決之前,要連登新舊小百岳-藤枝大概就是這樣的曲折離奇。

過了林道17K不久,看到道路右側有處難得的空地已經停了一輛車,應該還可以再停一輛,於是就這樣先停再說。之後在18K行車終止處,發現路邊可停車輛處並不多,大概兩、三輛。

整裝出發。走過17.5K,前頭轉彎處有一立了反光鏡的邊坡缺口,還有水管橫過,看地圖這應該就是登山口,但是卻沒有任何登山條。雖然有點驚疑,但若要續走到18K再折回上山非我所願,於是先撥亂草進入探了一下,雖然路徑有點雜亂,但馬上就接上藤枝山的下降稜線山徑,所以就招呼老婆進入,開始爬山了。取左,一開始就是一段需要拉繩的陡上。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廟埕與巷弄的概念)

本日老婆要求說要找個地方走走,我屬意的地點就是已經跟爸媽去過兩次的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一來是水岸綠道自行車道還沒走透,二則是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有冷氣可以躲大太陽、有販賣部、有展示,外頭現在有台江開庄紀裝置藝術-台江水禮服可拍照,還可以散步到四草大橋看另一件裝置藝術-台江阿嬤,如果有Youbike可借還可以以車代步,加上是個熱門遊覽車下客景點,會讓一般人(我的家人皆屬之)覺得有到外地旅遊的感覺。

本日午後天氣炎熱,但為了在五點前回家,還是在兩點多出門,三點前抵達,先逛進販賣部買冰品,然後到台江水禮服拍照。巷弄通道頗為通風涼爽。接下來走進遊客中心,由於換展的關係,今天只有一樓常態展示區開放。這回快速地把所有的台江變遷的看板瀏覽了一遍,果然大部分的資訊算是之前都已經知道的。至於另一邊還有濕地生態像是水鳥、螃蟹的介紹,若在交會時沒有出現光亮,那就「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AI快速發展的年代,到底什麼才是人類必須發時間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呢?

走到台江內海碑下方的Youbike租借點,可借的單車竟然頗多,可能是天氣炎熱的關係。但是我們只有兩張卡可借。小孩愛玩鬼抓人,就讓他們跑個盡興;大人就騎著單車,一起往台江阿嬤方向進發了,小孩跑累了再換人騎就是。

繼續閱讀 »

Tags: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