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本書有部分在介紹台南境內的埤塘,概作者可能將「埤圳」歸為一類,而這部分的內容與南瀛埤塘誌相當「一致」。第二章在描述地區性的水圳埤塘時,比較重埤塘而輕水圳;反倒是在第六章〈嘉南大圳各郡分會演變〉對於嘉義地區的水圳卻整理地很清楚(可參考同一作者嘉義地區埤圳篇)。本書在描述嘉南大圳的部分包括組織演變相當詳盡,應與作者曾在嘉南農田水利會有關。

我讀過本書後至少有三個收穫,一是確定烏山頭水庫新送水口的進水口確是在銅像埤靠水庫邊的新送水工作站,其出口則在烏山頭水力發電廠,所以古荷蘭三角埤之一是否可確定即是今銅像埤?不過我衍生的疑問是水力發電後的殘水是否仍舊由地下導向原來的導水路?因為這部分在地圖上看不出所以然。

再則,以前關於清朝官員在台灣興水利,吾人只知道道光年間鳳山縣的曹公圳,其實在康熙年間就有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捐薪俸鼓勵興建水圳埤塘;去職後民眾感念其德政,於龍湖巖祭祀其肖像。關於周鍾瑄所提倡興建的埤圳(分布於今台中以南約30條),吾人也可以整理個列表來個巡禮。關於民眾感念周鍾瑄的事蹟還有隱藏版神明/諸羅知縣周鍾瑄城隍廟內享香火

繼續閱讀 »

Tags: ,

台南行腳

(三角公園光臘樹獨角仙還沒來)

上星期六我們轉移陣地到虎頭埤賞阿勃勒,回程時老爸突然說要去大崗山上買草殼粿,而且他還加碼想去阿蓮吃羊肉。當時已經快要六點(店家應已收攤),而且我們是在關廟以北的位置,此時再上關廟以南的大崗山不合邏輯(以回台南市區的86快速道路當分隔線)。不過既然他對草殼粿以及羊肉念念不忘,本周我們就再上大崗山。

在三角公園附近停好車,先去光臘樹那邊東看西看,獨角仙還是連個影都沒有。三年前獨角仙在五月下旬就來報到了,但這兩年五月都快過了,獨甲仙還沒來。續行往休息站方向,連天雷營區外的鳳凰樹花都快掉光了。

來到休息站,這次總共買了12個草殼粿。我們依舊坐在前頭邊吃草殼粿邊看岡山平原風光,回頭但見買草殼粿的山友還是民眾竟絡繹不絕,於是自詡為帶財童子。後來再問闆娘我們是不是今天買最多的人?她說「是」,因為第二名買了10個,250元。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往鹽水大埤的鄉間小路與小花)

這天下午有空,便想獨自一人來探南瀛埤塘誌裏頭的鹽水大埤;因為料想到此埤可能沒有步道可環湖,入口也不知在哪,還是自己來找比較自在;若沒找著,或是探查過後不值得帶家人到此一遊也無妨,至少台南埤塘我又探索了一個。網路上找到鹽水大埤資訊很簡略,大致如維基百科所稱:

鹽水埤水庫,位於台灣台南市新化區礁坑里,即鹽水溪上游,屬於配合地方農業灌溉之用的小型水庫。荷據時期,鹽水埤水庫附近就築堤蓄水灌溉,後因土堤被洪水沖毀而荒廢。清領時期道光期間,當地居民出資興建土堤灌溉,又再度因為洪水沖毀而荒廢。1954年,因虎頭埤水庫不足以灌溉,因此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興建土壩蓄水,於1954年11月開工,隔年完工。

換言之在日治時期地圖是看不到鹽水埤的,但是在台灣堡圖大正版(1921),在現今鹽水大埤水庫溢洪道下游卻有兩座埤塘,分別是芊交埤(今日月釣魚場與深坑子溪上游)以及烏瓦窯埤(今只見已乾涸遺跡)。

至於要如何到達鹽水大埤呢?初行在台19甲大路上,後來全權交給導航在鄉間小路彎來繞去,路越繞越小條,在好像快到之前的只容一輛車經過的羊腸小路(約當鳳凰綠境岔路口),但見有一輛車從對面緩緩開過來,搖下窗對我說「有大貨車要從裡面出來,所以暫時不能過。」我於是退回,看手機地圖,選了北邊的日月湖釣場的路,但也是越開越小條,而且逐漸沒柏油。路況不明的情況下,再度退出。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有人在樹下擺桌椅納涼)

本篇無旅遊資訊,純粹是閒晃與閒扯淡,如想獲得有用的旅遊資訊請直接略過。

話雖如此,還是得從旅遊資訊談起。中午在麵店用餐時,老婆心血來潮問道:「下午有沒有要去哪裡?有的話請爸爸規劃一下。」我心想「又來了」,便說「我沒有要規劃喔,看你們想去哪就去哪。」也就是我只想負責開車。(實在是這一家子太難搞)

孩子們都埋頭苦吃沒作聲,後來還是我見氣氛凝重,便說昨天我跟阿公阿嬤去虎頭埤,還有上禮拜去大崗山買草殼粿都不錯。老婆附和了一下,便說要去查虎頭埤滑水道開放了沒有(方式是去虎頭埤粉專私訊問小編;想當然耳,不會有人回應)。

又過了半晌,二寶說想帶籃球去漯底山打。年初一我們去過漯底山,之後我又帶了爸媽與二寶再去一次,當時是以可以陪他打籃球的名義邀他的,但後來我陪爸媽去西南步道散步了,放二寶一個人在籃球場打籃球。當時沒陪他打球以致遭到怨恨。此番二寶再提要去漯底山打籃球,老婆只要有坐冷氣車出門就滿足了,實則她對於該地是否去過沒有太多記憶,既然小孩願意出門,她對再去漯底山也沒意見。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新化神社御神橋)

昨日看到新聞說是虎頭埤的阿勃勒花季從5/20開始,加上前陣子聽聞虎頭埤步道有經過整修,而其環湖步道也一向平緩好走,加上虎頭埤離台南市區很近,於是周末的散步行程就首選虎頭埤

來到虎頭埤之後看到這裡的阿勃勒大多都已經結了果莢,雖然有點小失望,然而卻意外發現(其實是我不知不覺)園區內的新化神社遺構正獲得整修,以前沒注意到的日治時期遺跡一一現蹤(第一代神社碑、地下神明避難所),加上還有荷蘭渠道遺構,往三角點的步道也整理成環狀(其實七年前就有但我怎麼毫無印象?),真是收穫滿滿。不過遺憾的是當時還不知道湖畔還有這塊碑-1906年壩體重修碑,說不得為了這塊碑還得再去虎頭埤幾趟。至於小孩的最愛-滑水道,這時我還意會到已經不見了(改為全齡遊憩區)。所以我也是漫不經心在看報紙。

在北停車場停好車,我跟老媽提到以前外頭有賣豆乳雞跟兩個禮拜前在月世界吃的不太一樣,比較酥有加胡椒粉(我們覺得兩個禮拜前吃的口味比較重)。買了票進入園區後,跟爸媽交代往左邊沿著湖邊步道走即可;我自己要先去看一會右邊的神橋所在,隨後趕上。比較驚喜的是,神橋所在的上下游竟然清理乾淨了(十年前長這樣)。

逛完神橋走回頭,在售票口對面壩堤下看到第一代神社社號標,以為是初相見,但其實十年前就看過

繼續閱讀 »

Tags: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