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澤山咸 on 3 月 7th, 2025
本書包括六個短篇,最後一篇篇名就是《寂寞獵人》,有兩條軸線同時發展,一條是舊書店店長(岩老爹)在處理孫子(稔)與大他十歲女友的戀情。岩老爹對孫子的熟女友說:「妳已經是大人了啊。大人不能把小孩當作逃避現實的寄託。」這句話點醒了「孫子的熟女友」,因而漸漸跟岩老爹的孫子疏遠。當岩老爹孫子的「熟女友」認知到她只是把小男友當作「內心那個像純真小孩的東西」(因為她以為她在尋求純真),她馬上就覺得索然無味了(因為那是虛幻)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澤山咸 on 6 月 15th, 2024
因為小說與電影某段重要情節不一樣-小說中,板倉在從軍前一日有前往時子家,但電影版卻沒有。而我們讀者以為多喜有將女主人時子的信給交給板倉,但其實並沒有。於是看過電影的人,便覺有兩種可能,一是多喜其實也喜歡板倉;二是時子和多喜這對主僕是百合的關係。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澤山咸 on 5 月 29th, 2024
看過此書的感想是:我們有時會遇到周遭有情緒不穩定的人,但我們可能不知道其實她可能罹患了某種疾病;這時突然遭遇到這種惡意情緒的我們,除了會覺得莫名其妙,有時還會跟他(她)惡言相向、對吵起來。等到知道對方罹患某種疾病後,我們對於這樣的人大多會採取避而遠之,盡量少惹事上身的態度。
然而本書中還是有一些比較有包容力的職場夥伴,而且男女主角彼此互相幫忙形成病友的關係,逐漸能轉念思考,逐漸看到了長夜盡頭的微光。所以結論是,周遭他人的情緒波動就像逐漸湧起浪頭方興未艾,但我們要能放大自己的格局與心胸,就像大海一樣,不僅不被影響,還能兼容。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澤山咸 on 5 月 26th, 2024
看過之後,覺得本書很好看,但又無法具體說明那裏值得推薦。故事的內容就略過不表了,可以參考中文版出版社-天下雜誌的介紹。總之這是一本藉由料理與旅行串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帶有一些些推理,自我療癒與療癒他人,又不是全然賺人熱淚的小說。故事的結局,為了尋找雙親而開設行動餐車的佳代,終於覺得好像能更貼近為了尋找理想國而把他們姊弟拋棄的雙親的想法了
Read Full Post »
Posted in 澤山咸 on 5 月 23rd, 2024
為什麼變成大人後要摒棄年少時十分珍惜的赤子之心呢?簡單來說就是「天真」不能當飯吃,且絕大多數的「天真」會妨礙生存,又毫無意義(因此天真是小孩的專利)。但是變成「世故」的大人,偶而還是會遇到還在「天真」的其他大人(不夠成熟的成年人,像是媽寶之類),如果有幸他(她)沒有成為你的負擔,或許在搖頭之餘,會不會你也會轉而去欣賞這一份天真?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