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鐵國家綠道-烏樹林段入口牌示,位於縱貫道旁)
在進行水圳綠道北上跨過嘉義之前,因為中途遇到了後壁白河米蘭蓮花線中的台糖舊鐵道,開啟我決定先完成糖鐵國家綠道台南段的想法。上個周日雖然真正騎車時間不多,但已經從後壁車站騎到水圳綠道路口,也往南騎了一小段懷舊五分車路線(含小部分小南海自行車道),算是小試身手探個路。
本周日下午再度得空,決定真正騎糖鐵國家綠道,且改搭火車前往新營(新營是糖鐵國家綠道重要樞紐,且搭自強號從台南到新營不用25分鐘)。本次目標是糖鐵國家綠道台南段的東半段,從新營到烏樹林,沿途探訪消失的北新站、土庫里與福安車站站房,如果有時間就走訪烏樹林糖廠,然後沿著台糖舊鐵道往北穿過蘭科園區到172甲大路的自行車驛站(小南海自行車道起始),補完上禮拜缺少的部分懷舊五分車路段。
本次坐到的自強號是14:10從台南開的,到達新營約略兩點半。本來用悠遊卡也可以搭自強號(特定自強號如普悠瑪或新自強除外),但為了有位置坐,好看書,所以還是在台南後火車站先買票。太久沒坐火車,發現台鐵自動購票機還真先進,覺得功能比高鐵要強。由於提早到站,在月台附近參觀的台鐵便當販賣部,看起來都頗為可口,不過我已經吃過中飯了。
(土庫里車站 – 福安北新之間)
出新營車站,天氣陰陰的,風頗強。今天會騎超過十公里,後面行程需要趕路回後壁車站搭17:10的區間車回台南,理當借Youbike電動車。現場也有很多輛電動車,我也借了,但想到我應該會騎騎停停拍攝與紀錄,應該不需要借到電動車,於是又把電動車還回去,改借普通的。如此優柔寡斷之間,又浪費了一些時間,而且手機App一時收不到GPS信號(可能天空雲層太厚),所以真正離開新營車站已經14:45了,至於鐵道地景公園就留待以後再逛了。
從開元路往北騎,右轉東山路,在平交道附近可見一些貨運月台,以為此處應該是糖鐵北新站舊址。過了平交道也有比較寬闊的月台與軌道區。根據南瀛鐵道誌,北新站就在縱貫線與東山路路口,新營農會托兒所後方,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這間托兒所,也無從找起了。從1954地形圖,在新營後火車站的東側有看到代表車站的黑方塊標示,是不是就是台糖北新站所在呢?不過黑方塊的標示與南瀛鐵道誌一書中的描述要在偏南一點。
過平交道後,左轉縱貫公路,根據歷史地圖,烏樹林線(新東線)鐵道在縱貫鐵道與新的縱貫公路(可能在2000年之後截彎取直,不拐進新營火車站前站)之間。果然往北騎了一會,就在路右側看到糖鐵國家綠道的路牌與指標。根據糖鐵國家綠道路線圖,今天所騎的是往東北方向的烏樹林段,另外還有往北的後壁段,與往東至岸內糖廠的鹽水段。三段路線都以新營火車站為起始,但吾人卻總想規劃成環形路線,後來在網路上找到的設計公司的路線規劃、路徑圖,可做為熱愛環形路線的有心人參考。
(新營支線水岸風情)
烏樹林段的五分車鐵道已經被鄉間道路取代,看不到鐵軌。右側是綿延的剛剛插秧的水田。大約每兩百公尺就會在路旁立個小小里程牌,像是經過高鐵陸橋下的這塊上頭標示如「E +2.7 km」。猜想 E 應該是東段的意思,而0k起始點可能是新營鐵道地景公園。
經過一處田埂站了很多隻鴿子的水田邊。E+3.1K水田秧苗與圳溝旁的綠樹排列與搭配方式頗有看頭。過了南76鄉道,路左邊看到土庫里車站。站房內有當地老人在閒坐,感覺是站房內可以擋風。兩面窗戶有對聯塗鴉,右面牆壁有售票處開口。站房右側有前後站站名立牌。根據圖示說明,土庫里車站前的圳溝以前常有在地人洗滌衣物。跟閒坐老人搭話。他自云,小時候搭過五分車去上學。新營、烏樹林或是東山都有去過。站體與站名立牌都沒有改變,但是窗戶對聯塗鴉則是廢站後來才有的。
離開土庫里車站續騎,沿路一排果樹,後來轉變為水田,然後遇到嘉南大圳新營支線。看見農夫在田邊用拋的方式,把秧苗一一拋進田裡面。在無名橋上前後眺望水量豐沛的新營支線水岸風情。此後沿著新營支線右側路旁續騎,再度跟南76交錯,路口有一棵大樹。過了南76後,還是鄉間田陌風情,不多久,遇到新營支線第四號制水閘。制水閘之前的新營支線水面更為寬廣,幾乎可以媲美幹線。圳道右側有一整排大樹(丟給Google Lens查不出所以然,瞎猜可能是苦楝還印印度紫檀),樹倒影映在緩緩流動的水面,悠然平靜,這是烏樹林段最美麗的風景。
(福安車站)
經過南81,路口有台灣經典小鎮-後壁的旗幟。之後馬上可見福安車站站體與月台,後方即是新營支線。福安車站站體也是保存完整,站前的鄉間小路清幽宜人,續騎經過一排路樹後,來到自行車道與原五分車鐵道分歧點,自行車道在此左轉過新營支線第三號制水閘後出172大路,而歷史地圖上的五分車鐵道則續直行要往烏樹林糖廠前進。還有點時間,我便續直騎鄉間小路想探探為何自行車道不循舊鐵道路線往烏樹林糖廠,明明離糖廠只剩下最後一哩路,卻偏偏要往左拐出去到172大路?
深入鄉間,這一帶田中的秧苗也排列整齊,水田倒映天光,遼闊無邊。我沿路看著左側在眾水田間高起的田埂,心想那就是昔日要進烏樹林糖廠的五分車鐵道吧。從歷史地圖看,也應該是這樣。在一轉角,棄車跳過圳溝,沿著田埂走到盡頭,沒路了。前頭是亂樹雜草,左側是烏樹林蘭場的廠房。其實從衛星地圖看,糖鐵國家綠道應該有機會由此進入烏樹林糖廠。退而求其次,也可從偏北一點的新營支線穿過台糖造林區進入烏樹林糖廠……。
原路退回新營支線第三號制水閘,中途可見急水溪畔寬闊溼地中突起的台地上有座小廟。從第三號制水閘往北騎,經 E+5.5km處,望見左邊多處水田間的遠方有兩間古厝。
出172大路,右轉。經過台糖加油站前,此處為 E+6km。之後右側沿著新營支線續行。在172大路27K處,自行車道與大路分離,單獨存在於大路與路樹之間。遠遠可以看到觀光五分車正在經過平交道。觀光五分車從烏樹林糖廠通往新頂埤,我們八年前有跟小孩坐過一回-2017台灣國際蘭展 & 烏樹林糖廠、佳福寺。
(蘭科園區西北隅小徑通往懷舊五分車自行車道)
趕時間就不轉進烏樹林糖廠了,左轉循著鐵道北上,隨即來到「新港東-後壁分歧」,觀光五分車在此取左往新港東。我續直騎,路右側還有鐵軌。分歧點後方有一片只剩乾枝的落「雨」松森林。又騎一會,來到像是糖廠的機廠前。路左側有生鏽的平交道號誌牌-停看聽。機廠對面是一望無際的旱田,可以萬人起窯控番薯的那種。
續騎,經過幾處蓄水池,來到蘭科往嘉義、新營的出口。前行雜林左側有小路,但保險起見還是取明星蘭業前的柏油路,此路稱之為「嘉德麗雅蘭路」。想必蘭科園區裏頭也會有文心蘭、拖鞋蘭、蝴蝶蘭、石斛蘭路了。騎到園區西北隅。之前有用街景服務做過功課,此處是有一條森林中的小徑,可以銜接北邊的懷舊五分車路線(可續接小南海自行車道),但是森林入口卻沒有任何標示。但進到小徑之後,會看到一些立牌與蘭花映象鐵牌,跨過下茄苳大排的鋼橋前有「懷舊五分車」木樁。從這些新穎的設置來看,這條小徑與通路不應該沒沒無聞,只有會看地圖的人才得以知曉。
筆直的鄉間小路左側有一排高大的行道樹,同樣我不知樹名,只覺得整齊美觀。在路樹的左方草地中偶爾可看到五分車鐵軌。後半段的行道樹換成小葉欖仁。右側有一條奔流甚急的給水線。這一帶是鄉間田野,出鄉間小路後來到172甲路口,此處就是上禮拜回程轉折往後壁火車站,有大單車映象小南海自行車道的起始。本來應該在此取左回後壁火車站,但因為上禮拜少錄了一段南90航跡,想要補完,就得頂著逆風往北騎。在開闊田野逆風騎,這回就感覺到有點辛苦,也想說要是騎電動車該有多好。
(往南90懷舊五分車路線旁草堆中看得見鐵軌)
來到南90路口的自行車驛站涼亭,今天仍有人開車來此休憩。我在此取左往南90的樟香隧道。不過這一段雖有樟香隧道之名,不過樟樹密集度還不如上禮拜在南87所見的樟香隧道。路過侯伯穀倉大榕樹,特地繞到樹下的中營小廟看看這是哪間大廟的中營。不過看過之後,沒拍下來,回來就忘了。有可能是下茄苳泰安宮(印象中有看到天上聖母字樣)。
在南90鄉間彎道一農家看到一樹李花,想起18年前的洗水山。18年可以讓襁褓中的女嬰變成青春正美的少女,也可以讓窈窕女郎變成風華不再的歐巴桑。經過後壁教會,來到終點後壁火車站,離搭車時間(17:10)還有半小時。原來是從自行車驛站騎回後壁不用15分鐘。猶有餘裕,我就轉到小七買了杯熱拿鐵暖身與慶功。
進入車站等車。閒不下來好好品嘗咖啡,看看對面月台幾位勁裝的單車騎士,他們的寶貝車放在車袋中等著一起上車北上。後來在列車上也看到放行李的地方有單車袋,跟著主人在台南站下車。看來後壁雖然是台鐵的小站,卻是雙鐵的大站。另外在車站月台後方有一塊民國五十四年所立的「毋忘在莒」勒石,距離成為百年古蹟還有四十年。也觀察了好一會後壁車站屋脊尾的鬼瓦,後壁車站是台鐵少數僅存的日式站房,現今站體為1943年所建。
列車晚了兩三分鐘,上了列車沒位置坐。過了新營這個大站後有人下車了,但還是沒位置坐。幸好下一站柳營就有位置了,我因此得以在車上看了約40分鐘的東野圭吾小說《謊言裡的魔術師》。回到溫暖的家正好六點半,正好和家人一起去吃熱騰騰的火鍋。
(民家李花)
本文日期:2025.2.23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GPS)
(落差與里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