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在圖書館新書區乍見這本書,才知道村上春樹出了新書,而且是長篇,馬上借回來閱讀。早些年只要村上春樹出的長篇小說,我都會買回來收藏,慢慢看。不過他後來長篇出版的間隔越來越長,身為忠實讀者的我們還是一定會看他的書,只是想買回收藏的感覺已經被時光消磨殆盡。最後一本買回來的是刺殺騎士團長,已經是七年前的事了。這七年來也未曾再翻閱以前買過的村上春樹的書,這也意謂著身為讀者的我,心態已經轉變了,收藏已經不具意義了,村上的書已經跟我現在讀的其他書一樣,看過、感受過,這樣就好。

這本書大約花了一個禮拜讀完了。書的內容分成三部。讀第一部時就感覺到怎麼又是村上style的老調重彈-主人翁會掉落洞穴中,進到平行時空(還是異世界),在那裏展開迥異於現實世界的另一段心路歷程。因此看著看著會漸漸不耐煩起來,因為描寫得太過細膩繁瑣,讀者不太能從其中掙扎出來以了解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而這本書又少了以往常出現的H情節…,所以讀者的耐性漸漸就被消磨殆盡。

不過畢竟我還是村上的忠實讀者,還是老老實實有耐心地把第一部讀完了(所以才能有辦法接續看第二部、第三部)。第一部的感覺就像是在讀《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加上《遇見100%的女孩》的翻版。之後看了本書的後記(村上說他很少為書寫後記),本書的起源是最早發表於1980年代初期雜誌上的中短篇,當時並未版成書,現在是本書的第一部。我想這也就是為何本書的idea會這麼像他早期的長篇小說。至於第二部、第三部則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也就是第一部與其他兩部間隔了四十年,村上春樹從31歲到71歲。費時四十年,他終於可以把當年原本的構想繼續「圓」下去了。第二部大多都是現實世界的描述。到了第三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城牆裏頭的世界)兩條主線的故事才逐漸合一。這是村上春樹自己也覺得水到渠成的事。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大多是分立的。

整本書讀完之後,我還是只能隱隱約約抓取一個模糊的概念:具有某種特別想像力的某些人可以在內心構築一座城,而城的邊界(也就是牆)是不確定的(隨著防禦的狀態而變?)。這座城只能在其他某些特定的人心裏面理解(取得入城的資格,或是不再具有入城的資格)。本書的結局是,主人翁在現實生活中遇見十七歲時百分之百女孩的中年版,而理解到必須從虛擬的城世界(十六歲少女所構築之城)離開,而主動吹熄了心底深處的蠟燭。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