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黃金海岸最美彎道在二仁溪出海口)

最近因家人病情煩心,心有罣礙,身體與精神緊繃,於是下午想要出門騎腳踏車吹吹海風散心。難得小兒說要與我同行。選了之前常騎的老路線往南騎經瀨口鹽田舊址直到二仁溪堤岸,往西騎向出海口,北轉黃金海岸,直到鯤鯓龍崗海景天橋,下堤岸沿著鯤鯓路東騎回到南區,完成一個環形。

我騎自家腳踏車,小兒都不騎自己的變速車了,改騎Youbike,他認為Youbike比較好騎。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半年前吧,確切時間忘了,我家附近公園終於設了Youbike站(跟附近鄰里至少慢了半年以上)。

騎上二仁溪堤岸後,朝向光輝燦爛的二仁溪出海口騎去,彩虹大道就是名符其實夕陽映照的絢爛之路。有位外國女生也騎在二仁溪自行車道上。後來一路騎到鯤鯓,多次與這位外國女生互相超前擦身而過。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多元服飾文化節攤位)

小兒昨天突然問我有沒有要帶阿嬤去散步,他有考慮要不要去(雖然他最後說沒有要去)。今天下午知道他沒有約同學打球,便問他要不要去騎腳踏車?他考慮了半天,先是問要騎去哪裡?我回說田徑場附近;再說要騎電動腳踏車才要去。於是我就查了一下附近Youbike站,看到鹽埕圖書館還有電動腳踏車,便先家裡騎機車到那裏換車。

借了Youbike後沿著新都路經過南山公墓接南門路到水交社。水交社的Youbike點設在水交社一街,麵聚場門口路邊。我們因此看到了今天有多元服飾文化節,也有許多賣小物的攤位,但賣吃的相對不多。「主辦單位表示,邀請大家來到這個文化節能換上自己未曾穿過服飾,來一場穿越時空體驗。」所以我和小兒走過、路過,看到許多人著古裝扮相,只會覺得好像在玩Cosplay?

小兒對在這裡吃食沒興趣,於是我們穿過浪浪區,來到桂子山登山口,三步併做兩步來到中空碉堡入口。我走進去後故意快速地從另一邊轉出來,要讓小兒找不到,但是等了一會沒看到他人,原來他竟然已在我身後,還笑我速度太慢。這小子實在比我機靈。既然無法捉弄這小子,我們就連袂走上桂子山涼亭了。問他眼前所看到的地標,譬如遠東香格里拉,他也能回答出來。至於西方校園的建物,他認得出來是綜合大樓。

繼續閱讀 »

Tags: ,

台南行腳

(版畫製作)

下午三點看完小兒校慶運動會所有賽事,離晚餐還有一點時間,便想到南美館看展;原因有二,一是上次買的雙年票可以在年底前再進入美術館一次;再來是南美二館近期展出吾妄之境BL展,其中有需要熱氣才能出圖的隱藏版畫面,想去見識看看。一樣機車停在忠義路,步行一小段路前往南美二館。

雙年票在入口處檢查後收走了,但會在手上蓋章,憑這個章可再到南美一館看展。一樓的展是「2024台南國際版畫展」。其實我不太了解版畫是什麼,看了版畫製作過程,才大概了解這是一種印刷視覺藝術。而藏書票也屬於版畫的一種。外面牆上有一個以府城四大名匾所做的蝶狀,這也算版畫?除了飽覽世界各國作品外,還能看到版畫製作工具與印刷機。在展覽室外側門廊有偏鄉小學的版畫作品,也都頗有水準。

二樓還在展出之前2024台灣設計展看過的「 [ 無 ] 平行 2024 實構築展覽」。走上三樓看吾妄之境展。這個展主要以日本動漫展,也有浮世繪作品。其中也有國產片,有看到文化部贊助,現在這個叫做多元文化。我只是突然覺得走得很累,正好舒服的沙發椅空出來,趕快挪動屁股坐下去,也欣賞了一會國產的BL動畫。另外在摩擦生熱區,會去動手做的都是女生,但是呵氣加上摩拳擦掌半天,變化的範圍有限,精彩的看不到。其中一位女生的男友在旁邊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用力做。」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林蔭)

陪老人家散步來到大部分時間推輪椅,偶爾站起來走一小段的情況。前幾個禮拜,已試過鯤鯓海堤、黃金海岸,但冬日風漸強漸冷,且黃金海岸遊客多、騎車上堤岸的也不少,走來不甚安穩,後來改取鯤鯓海景天橋往小美軍方向,全程都在防風林中,但景色略嫌單調。這回想到二仁溪堤岸往二層行舊鐵路橋方向,但堤岸上風不知道強不強?

轉念一想,二仁溪堤岸下的港尾溝溪滯洪池完全符合風不強、全程林蔭、步道平整、湖景優美、除了有外勞聚會外遊人不多,繞一圈大約一公里,嫌不夠還可以走牽引道上堤岸往港尾橋,除了沒有廁所外,其他都很完美。看來我上半輩子累積的福德-蒐集了許多平易近人的近郊海濱自行車道,終能有派上用場的時日。

帶蝸牛散步何必求名山勝水?心念一轉,很多候選地點就陸續浮現腦海了,常去的茄萣海岸或是前陣子剛去的億載金城周邊姑且不論,但像是三爺宮溪畔、台江堤岸水岸綠道自行車道(出海口可能風卡透)、仁德滯洪池花旗木步道,都算是可輕鬆走且遊人不算多的小家碧玉型步道。最近在聽的廣播提到孫子兵法廣告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是要急著解決,而是先思考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我現在的做法大概就是類似這個道理。

繼續閱讀 »

Tags:

台南行腳

(如何當個畫師?)

早上處理家務,下午得空便來奇美博物館看展覽。這似乎變成一種模式,如果下午天候不佳、時間不夠,或是出門爬山或騎車的想法不夠強烈,不如就近找個博物館或美術館「輕鬆」逛展了。事實上看展也會花很多時間,也需要發揮大腦的另一部分去欣賞體會,不能完全用「輕鬆」帶過。這次看的展覽是奇美博物館接續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之後的特展-《畫師們》。根據館方展覽資訊: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西洋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跨時空的畫作揭密! 本展以尼德蘭繪畫館藏為主軸,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您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在北側停好車,經過園區大片綠地,聽見悠揚樂音,大門前的繆思廣場擺上了大棵聖誕樹。有一群人數大約六、七位的日本年輕女生前來奇美博物館,導遊幫他們跟博物館拍合照,後來他們也有去看特展。像這樣的類自由行應該很適合有點旅遊想法的人。導遊扮演從旁協助的角色,而非完全主導。

這次特展有台南人套票,一張票可以用優惠價格看特展與常設展,也因此看完特展後,事隔多年我再度進入正後方的常設展區,發現除了以前的動物廳、水鳥廳、兵器廳之外,最後方還有以前沒注意到的羅丹廳(不知道是不是後來開設的?)沒注意到還有二樓的樂器廳(展示多把小提琴名琴與提琴工作坊)與藝術廳(後來因為時間不夠了,沒逛到)。樂器廳的提琴工作坊,會讓人聯想起心之谷中聖司爺爺開的地球屋地下樓層有間小提琴工作坊,後來雫唱歌、聖司和爺爺的一群朋友演奏《Country Road》,那般的和諧景況。

繼續閱讀 »

Tags: ,

« Newer Posts - Older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