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鯤鯓廣場)

週六下午三點多跟爸媽去散步,由於老媽想在五點前回家煮飯給孫子吃,便要求她的孫子的爸爸(也就是她的兒子,我)一定要在五點前回到家。於是我把散步標的,一路從茄萣海岸,往北退到黃金海岸,再退到鯤鯓海岸,如此開車出門大概十分鐘可抵,這就是家在南區的好處-到海邊散步很方便,而且選擇很多樣。

來到龍岡國小對面的海景天橋旁停好車,竟發現原本自行車道上堤處的木棧道已經改建為水泥坡道,而且邊坡堆了網裝石塊包,堤岸兩側也種上新樹苗。走上堤岸一看,堤岸往北到安平商港處已經重新包裝成休閒步道,旁有地圖稱此為「會呼吸的綠色海堤」-鯤鯓海堤。往北的這條海堤在沒有整理之前只是民眾慢跑的地方,散步的民眾在上堤之後大多是取南往黃金海岸方向。

上堤處約當是雙博物館自行車道27K,海景天橋下設有雙博物館自行車道的標誌,這倒是早就有的;對這段會騎經一整片木麻黃林間與無敵海景的黃金海岸自行車道路線有興趣的請參考這篇:雙博物館自行車道-安平工業區(24K)至奇美博物館(40K)

從整建的引道上堤後,往北行,此處里程約是550公尺(從北邊的鯤鯓海堤碑起算)。右側下方原本以木麻黃林為主的雜木林區,也被整理乾淨了(大致只留下木麻黃),其間有一條以碎石子鋪成的蜿蜒步道,所以走堤岸去,由碎石子步道回,也是一個環形。兩者之間有幾處岔路可連通堤岸上下。至於堤岸西方看海的一面,雜林與蚵架都清除乾淨了。早年蚵架在岸邊堆積如丘時,置身其間彷彿來到異想世界

(鯤鯓夕照平台)

約莫走了一百公尺,來到有造景的「鯤鯓廣場」。堤岸西邊的半圓形中是一尾馬賽克磚大鯨魚,由於光線太強,拍不出魚身顏色層次。東邊看起來是馬賽克磚海豚,沒什麼慧根亂猜的。再走一百公尺,左邊從海堤延伸出去的木造涼亭稱「鯤鯓夕照平台」,有一個身著橘服的年輕人,旁邊應該是他的家長。(沒參加過我任何一場畢業典禮的)老媽問橘服是怎樣的服裝?我回答說即將畢業的學生會穿著這種畢業服到風景名勝地區拍照(不過通常是跟同學),橘色的是碩士服。

堤岸到底處還有一座以鋼環鐵片圈成的鯤鯓弄潮意象裝置藝術。此處應該是網紅網美來此打卡拍照的潛力點,但目前所見還只是慢跑與散步的民眾變多了點而已。有可能是四鯤鯓海邊實在太偏僻了,但是同樣在偏遠的四草大橋下的台江阿嬤還不是一度爆紅?

下堤後走到南堤釣魚管制站前,看到前方港灣正在大興土木也不知在進行什麼工程,而以鐵籬笆圍出一條釣客通道。管制站人員說要入內需要登記且穿救生衣。南堤的釣客真的很多,兩年前帶小孩已經見識過南堤港灣風光了,這次帶了老人家怕風浪太大,還要穿救生衣就免了。

走堤岸下的木麻黃林石子步道返回停車處,然後從27K指標處走往海邊沙灘看看。附帶一提的是,四龍宮附近有大象溜滑梯還有一道道門牆遺跡的會不會是以前鯤鯓海水浴場殘留未拆的遺跡?

(木麻黃林間步道)

來到海灘。由於沙灘上的雜物(主要是蚵架)都清除殆盡,因此整片沙灘一望無際,東北季風吹來帶起細沙飛起像是有意識的集體伏低漫流,以往未曾見過這種「平鋪直敘」的場景,跟沙漠的滿天風沙截然不同。沙灘上的幾對情侶都在拍照,但只有我專心在拍流沙。至於老爸則一直往海邊走去,走入亮亮的光景裡。而老媽則是根本不敢走進沙子比較軟的地帶,怕被絆住跌到。最後我還是在老媽的示意下,把越走越遠的老爸呼喚回頭。

有個熱血年輕人看到老媽佇立在外頭,還跟她說需不需要攙扶她走近一點,因為靠海邊風景好。等我們走回堤岸邊時又看到他在跟其他人介紹他手機所拍的海邊風景。於是我便會想,這個熱血年輕人是不是當地人?因為只有當地人才會迫不急待地跟外人介紹自家風景。

包括在海堤上散步與在沙灘看風吹沙竟然不用一小時(2.5公里),所以回到家也才不過五點出頭一點而已。老媽算是可以好整以暇地準備晚餐,尤其是鹹菜豬肚。老媽覺得此次路線的風景要勝過上禮拜去的六甲赤山龍湖巖。

不過我的問題來了,所謂綠色海堤「會呼吸」指的是什麼?地圖牌示上並沒有說明。在看過已移除蚵架的大片海灘的風吹沙後,我本來以為「會呼吸」指的應該是「風吹沙」。

(鯤鯓海堤公園)

上網搜尋「會呼吸」,找到跟「會呼吸」相關的兩個解釋,一是「鯨魚會呼吸」(出自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海翁):「鯨魚。哺乳類動物,外形像魚,但用肺呼吸,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生活在海洋,胎生,鼻孔在頭頂上,所以常露出水面呼吸。」在鯤鯓海堤的地圖牌示就是以一隻大鯨魚含括鯤鯓海堤到黃金海岸(從四鯤鯓到七鯤鯓,鯤鯓就是大魚)。

第二個解釋參考自「海綿城市會呼吸」,出自維基百科:「滲,常用於「海綿城市」建設的透水性鋪面材料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使道路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都市熱島效應。」海綿城市強調的是吸水,再對照到在鯤鯓夕照平台附近所看到的「鯤鯓海水浴場」牌示,意義略有不同。

這塊牌示上面寫著:「…藉由海堤隱形化可增加多層次海岸防線綠化及創造生態多樣性棲地,打造成一座會呼吸的海堤與濱海親水遊憩的廊帶空間」。從這句話我們大概可以猜測官方的會呼吸指的可能是堤岸邊新栽種的植物會呼吸。從後來找到的這篇新聞可以得到印證:中央地方攜手 黃偉哲感謝第六河川分署重現鯤鯓風華(2023.9.28):「…第六河川分署辦理「台南市鯤鯓海堤環境營造工程」,日前甫獲選經濟部公共工程優質獎第一名,該工程係以水與安全、水與環境、生態永續、特色文化及 節能減碳五大主軸,將既有生硬混凝土海堤重新打造為生態多樣性之綠色吸碳海堤」。

可見所謂「會呼吸的綠色海堤」,應該就是在堤岸邊種植綠色植物(我有瞥見說明圖示,其中好像有石板菜;但我拍到的像蔬菜類的,Google lens說是草海桐)讓它們來進行光合作用啦。不是我所以為的「風吹沙」或是「鯤鯓在呼吸」。

(雜物已清理乾淨一望無際的沙灘)

本文日期:2023.12.16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萬年殿-二仁溪自行車道、黃金海岸自行車道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