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高鐵南下)
前幾天與爸媽聊天時,不知道聊到什麼讓老媽提起很久沒坐火車了。我因此想到原本周末的開車出遊或許可以改成搭乘高鐵(為何不是台鐵?因為火車站周邊停車不方便)。如果搭乘高鐵,又以到高雄最為快速便捷,因為只要15分鐘就可以到達高鐵左營站,且可轉乘台鐵或高捷到高雄各處去玩。就像十年前我常常帶著當時未滿六歲的兩個小孩進行「三鐵親子遊的創意與合聲的嘗試」,在兩種以上的交通工具進行轉乘,搭乘鐵道的過程,本身也就是旅行的目的;也因此真的到過許多平時比較少去的轉運站,如岡山、鳳山。
主意已定,首先是要找出兩老的一卡通敬老卡,但怎麼找都只找到老爸的;不過記得當初兩個老人家的敬老卡是同時辦的?有可能是當年老媽搭乘高捷時還沒滿65歲。老媽一直記得的是當時我家兩個小孩雖然年紀小卻已經會帶阿公阿嬤坐捷運旅行,但當時有可能是使用老妹給的一卡通。
這次策畫的鐵道旅行大概是這樣,開車到高鐵台南站,搭高鐵到左營站,轉高捷紅線,搭兩站到巨蛋站出來,走路到妹妹家;若老妹沒空,就再原路線回返台南。這次要實驗的就是這樣的接駁,對帶老人家出遊要注意哪些事情?行程會不會太趕?
(高鐵左營站的鐘柱有英國風)
- 高鐵的敬老票第一次要到窗口買票,身分證號登錄後,以後可以到自動售票機買敬老票。票價是對號座的一半。
- 詢問售票人員「自由座是否有敬老票?」他的回答是「只便宜五塊錢而已。」這樣我還是沒搞懂敬老票有沒有自由座?於是還是買了對號座。但是下一班車快要到達,而下下班卻隔了半小時。老人家走路有點慢,就算要快也快不起來,幸好最後及時趕上了。而自由座就沒有一定要趕上哪班車的問題。
- 在高鐵上打開窗幕看風景,老人家覺得新奇。這時老妹傳來訊息,說是高雄下雨了。我們決定到達高雄再看狀況。
- 高鐵左營站。在高雄待過五年的我,感覺有點熟悉,又因為隔了快十年了而有些陌生。熟悉的是在進出站與轉乘台鐵或高捷的人流;陌生的是,高鐵月台上來的出口鐘柱感覺有英式風(到底哪一點有英式風?我也說不上來);而且我已經忘了要去哪裡轉乘高捷,後來還是依照指標,往新光三越的方向前進。可以說高鐵售票的地方在二樓,而高捷售票的地方在地下一樓,而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連通,需要先出高鐵站,再進捷運站。對行動緩慢的老人家而言,搭乘升降梯是最安全也快速的方式。
- 先前有問老妹關於老爸一卡通敬老卡的事情,她說現在制度有改,好像要換成福利點數;根據網站查到高雄老人福利資訊,只要過閘門過卡,舊的敬老卡就可以自動轉換。但這一次老爸的敬老卡「果然」(有預料到應該沒這麼簡單)沒辦法通過,拿到服務台去問,他們似乎沒聽過什麼「過卡」,至於老爸的敬老卡就只是單純的過期了,當場展延就OK了。
- 我的悠遊聯名信用卡,竟然過不了高捷閘門?可是兩年前遊哈瑪星用同一張卡搭還可以啊?志工要我再去問服務台,我說我今天準備了很多張卡,直接再拿出一張一卡通,過關了。
- 從高鐵左營站月台到高捷左營站月台,出站進站,上下樓層,太多次了,老媽覺得要搭個捷運怎麼這麼麻煩?直說下次不玩了。難怪這次搭高雄捷運很少看到老人,博愛座也大多空著。
- 到達巨蛋站時,外頭正下著「中等」雨勢。老媽說不用去老妹家,直接再搭車回去。我說既然來了,不去人家家裡坐坐?於是要老妹拿傘來接。不過馬路上的積水有點難過,但也只好硬著頭皮過,後來鞋襪全濕了。至於博愛路與裕誠路口的行人綠燈雖然有超過50秒,但讓我老媽來走竟然還略嫌不夠。
(高鐵左營站轉高捷左營站)
到達老妹家,爸媽跟他們的女兒聊天,我陪外甥玩電視遊樂器(Switch?)。外甥女今年考上第一志願,已經自主在練習作文題目。我是覺得上高中前的暑假生活,何必過得太精實?老妹要她拿作文題目的第一題來問我該怎麼寫。我看了一下,是最近很熱的「博愛座」議題。基本上要言之有物的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其他的只是表現手法了;也就是中心思想是靈魂,表現手法是骨架。
我先問外甥女對於「博愛座」立法改稱「優先席」的看法為何?有了自己的看法之後,接下來就只是鋪陳的手法了。我推薦她嘗試用富有創意的皮克斯故事行銷法即興創作,也許可以打開另一道思想迴路。總之寫文章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五點左右去附近找了家私廚吃晚餐了,其中老媽覺得月亮蝦餅好吃,老爸覺得蛤蠣好吃,於是我們又再次點了這兩道菜。等到老爸要拿出老妹提前給的爸爸節禮金來付帳時,我已經用手機行動支付了。這一次老人家搭高鐵旅遊,轉乘接駁,已經超出他們所能理解的範圍,直呼是「阿草ㄟ入城」,沒有人帶,根本不會走。
帶老人家出遊,就跟帶小孩出遊一樣,需要很大的勇氣與耐性。如果不是自己已有心理準備,很容易自己先爆氣。像我和爸媽這一次就已經先有單純想「體驗」搭乘高鐵與捷運,而非去到什麼了不得的景點的共識,所以才能隨時依狀況決定行止。不過我覺得自己在這次出遊的心態與口氣還是太急了點;而老爸說如果是開車早就到了。
最後一定要提的是,回到台南高鐵站取車時,停車費竟然是300元(而非是我以為的180),原來是從七月起開始漲價了,每小時從30漲到60元,可說是這一次交通費裏頭最貴的。所以如果是對出遊花費精打細算的人,絕對不能把從家裡出門到車站這一段的花費給忽略啊。不過這一切都是為了個「體驗」,花了時間、也花了一點金錢,但有體驗過以前沒做過的事就算值得了,人生的旅途也是這樣啊。
(高捷巨蛋站2號出口)
每次看到冬烘先生帶著老人家出門運動兜風
我都心有所感,讓我也來談談往事吧
我老爸年輕在高雄市當藤椅學徒,學成回嘉義開小工廠維生
故老爸對於高雄有濃厚的革命情感,很喜歡我帶他往高雄跑
加上老爸對於新鮮的東西相當有興趣
2007年台灣高鐵剛通車試營運,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父親搭上只要半票優惠的列車
2008年高雄捷運紅線試營運,父親當然沒有錯過免費的搭乘體驗
2015年高雄輕軌通車,他看到新聞主動要求想去看看
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可惜父親失智每況愈下,無法看到全新完工的高雄地下車站了
帶老人家出門雖然考量的東西較多,但看到他能夠四肢正常運動與快樂的神情
就是我們最棒的回饋了
父親已離世5年了,看著你的文章讓我懷念起與老爸在捷運站急奔的影像,
真是無限地感念
楊大哥也是有心人。有些事情的確是要到了那個年紀才會懂的。但如果提早一點懂,就可以創造出更多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