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感覺有點old-fashioned的書,但閱讀過程中並不會想放棄,反而有點想趕快知道作者會怎麼鋪陳;畢竟這也是獲得直木獎的作品,不應該會讓大眾讀不下去。果然在最後出現了一封未送出的信,讓我們讀者又趕忙翻回前半部去看當年多喜、時子、板倉之間是怎麼回事?而老年後的多喜悲傷不止的情緒又是為誰而發?這在改編成電影版之後,有許多影評在討論,但從書裡面其實看不出來。

所以本來不會寫讀後感的,因為小說與電影某段重要情節不一樣。小說中,板倉在從軍前一日有前往時子家,但電影版卻沒有。而我們小說讀者以為多喜有將女主人時子的信給交給板倉,但其實並沒有(那板倉為何還是在隔日下午出現?)於是看過電影的人便覺得多喜之所以沒將信交給板倉有兩種可能:一是多喜其實也喜歡板倉;二是時子和多喜這對主僕是百合的關係(多喜為了自己私心與保護時子免於流言蜚語)。

第二個要寫讀後感的原因是演出女主人時子的是松隆子(松隆子是我二十年前很喜歡的日劇女神,已經淡出影劇圈好幾年了;為她寫讀後感也是要向自己的青春致意-女神也會老,當然自己也會老。當年常在遊記提到松隆子,雖然跟出遊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預告片片段在此,這一段正好是時子在板倉從軍前想去見他一面,而多喜阻止了女主人出門,說是多喜會幫時子送一封信給板倉約明天下午(電影是今天下午)見面,若板倉沒來,就請女主人時子死了心,放下這段感情。在小說中,板倉有來;但在電影版,板倉沒來。而在小說末了,我們才知道其實多喜並沒有將信交給板倉。或許這就是多喜悔恨的緣由(背叛?)。

另外一個線索是,多喜在後來特意不將「懷想記」給外甥健史看到,因為她認為那一部分已經不能給外甥看了。那個時間點是在多喜寫到在東京大空襲前幾天回到小屋與女主人時子聊到當時多喜阻止她去板倉的事,而時子已經釋懷了,知道多喜是為她好。時子把這樣的想法告訴多喜,主僕兩人盡釋前嫌。之後時子在大空襲中罹難了。所以多喜老年後多次悲從中來,傷心不止的原因,有人猜測是因為想念時子之故。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