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故宮南院「江戶浮世之美」特展)

老婆前陣子自己跑去高雄楠梓看浮世繪展。看完展後還興沖沖地跟我說:「你知道浮世繪嗎?就是日本一千元鈔票背面有海浪的那一幅。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她雖然鼓舞我去,不過我還沒有為了浮世繪特地跑一趟高雄的迫切渴望。然後最近她又說想去看故宮南院的浮世繪展,還說如果我沒空開車載她去,她可以跟大兒子一起搭交通工具去。(不要把這句話當情勒就非情勒)我雖然很想知道她要怎麼搭交通工具去故宮南院,而且午餐後再去,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搭交通工具到達故宮南院,還沒看到什麼就要到閉館時間了;不過還是看在夫妻情分上,答應送她一程。

我還是有問她,那故宮南院這個浮世繪展跟高雄那個浮世繪展有何不同?該不會同樣的展品只是從高雄換展到嘉義而已?總之不管一不一樣,她就是要看浮世繪。現在我才知道其實這是雙聯展同屬【2025江戶浮世繪大賞】。高雄創價美術館是第一彈: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3.29—5.25。故宮南院是第二彈:江戶浮世之美特展5.30—8.31。

其實我也早就有去故宮南院的念頭。一個是想看看北部故宮有沒有什麼奇珍異寶來到南院展覽,另一個是對於從高鐵嘉義站經蒜頭糖廠到故宮南院的五分車鐵道有興趣,很想親自搭搭看。

兩點半左右才出門,來到故宮南院南側停車場已經三點半了。如果要把故宮南院逛好逛滿,時間顯然不夠。但老婆說她只要看浮世繪展,那我就不敢有意見了。本來在我的認知裡,出一趟車,自然是要多走逛才是。

(東海道五十三次-鳴海)

像這種利用原本台糖的種甘蔗的地所蓋的博物館,周邊腹地一定廣大,可以營造大片的公園綠地,真正的博物館建築只有一小塊區域,台灣歷史博物館就是如此,故宮南院也沒有例外。從南側停車場大概還要走個五百公尺才會到博物館本體。至於園區有綠蔭覆蓋的還不多,如果要在園區散步或騎腳踏車最好黃昏時分再來進行。園區內有座至善湖,看地圖,水源應該是來自嘉南大圳北幹線朴子支線。上個禮拜五我才在嘉朴公路與北幹線交叉口-大堀尾制水閘,紀錄這條可媲美新營支線且具有水位觀測站的大支線。

走過至美橋後,看到建物中間的江戶浮世之美特展的大型宣傳布招了,不過入口好像在下方,於是從左側下階梯。買了票,排隊等了一會就入場了。以我看過的展覽來說,這次展覽算是小型的。根據說明:規劃四個單元,展演江戶城市生活的樂趣與魅力,分別為: 「川流豐華」、「城市時光」、「旅遊樂趣」和「跨界交流」。老婆已看過但仍很在意的日圓千元鈔背面之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並沒有來到這裡展覽。

我有嚐試跟著主題導覽與每幅繪作的說明去領略畫作之美或作者創作的意涵,但沒有觸發太多深層的感受。當然是我慧根不足、機緣未到、目光短淺等種種原因。不過我還是來看展了,這有名堂稱之為「媚俗」,或是「附庸風雅」。然而其中還是有我比較在意的,像是「旅遊樂趣」這個主題裏頭由歌川廣重創作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參考:浮世中的日本街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旅人風貌)。

(浮世繪版繪DIY成品)

日治時期台灣,六龜警備道沿途的駐在所復刻了東海道五十三次的53個宿場之名,其中包括了兩座小百岳的山頭-鳴海山東藤枝山。參考遊記:高雄行腳15-鳴海山(取名自東海道53次的六龜警備道)台南行腳693-小百岳#68藤枝山(新)與東藤枝山(舊)、六龜警備道(東海道53次)岡部與丸子分遣所。在藤枝森濤遊客中心裏頭還有一幅手繪圖是把各個駐在所之名標註在稜線上。

這次透過看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加上文字說明,比較能夠了解各個宿場的地理位置、規模、使用情況、旅人的觀點等,而非停留在台灣山頭山名的印象。加上起點-江戶日本橋與終點-京都三條大橋等多幅生活化的繪作,好像可以更進一步去想像那個時代日本庶民的生活樣貌。

我有問老婆台灣版的《東海道五十三次》裏頭有一個地方我們曾經一起去過,妳還記得嗎?老婆如意料中的說不知道。從我們兩個看浮世繪的重點,一個是「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一個是「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可見觀眾會把畫作盡量跟自己記憶中熟悉的東西產生連結。

我在排浮世繪DIY體驗(版畫製作)時,老婆又跑過來了,說是要我幫她拍照。原來是DIY體驗區的後頭設置了大型的江戶日本橋的夜景布景,有一藝妓站在小船上的人型看板,老婆想跟這個合照。我只好跟她說等我做完浮世繪DIY後再去幫她拍。老婆這才知道這一群人在排什麼。出了展覽場,外頭也有同樣的浮世繪DIY給沒有買票看展的人玩,但還是要排隊。老婆去找了已經出場的大兒子一起來排隊。不忘問我,外頭排隊的人好像比較少哦。

(故宮南院戲水區)

浮世繪DIY的流程大概是在排隊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給你一張紙,輪到你時,把紙放到固定的框中,然後版沾上油墨,印在紙上上色,總共上三次不同顏色,成品就是一張有色彩的藝妓版畫。我想到以前老爸以前從事手工印刷業的過程,一張多種顏色的名片也是經過好幾道上色的處理,道理是相同的。

另外在「跨界交流」主題了,借展了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吉田初三郎繪《臺灣八景》,看了其中的阿里山後,老婆說跟她印象中的阿里山不大一樣。我倒認為畫作中的內容應該是遠處看向阿里山賓館與後方的大塔山。至於我們剛去過的八仙山在畫作中左側有一道大瀑布,可能那個時候十文溪谷真的有瀑布吧,現在只有攔沙壩。

看完浮世繪展,跟著老婆到另一邊的鍋物餐廳前買了霜淇淋吃。然後出到展館外頭。展區外頭有小孩玩沙玩水的地方,還有一座大又寬的溜滑梯。在台灣歷史博物館也有類似的兒童遊戲區。難道這是把糖廠原料區用來興建博物館的共同特色?

我在溜滑梯前路口看到指往北方的五分車車站指標,老婆則對於遠遠就可看見的台糖長榮文苑酒店比較有興趣。回程時走至善湖的另一側,過橋時正好看到水舞表演(17:30)。表演時間還蠻久的,不過沒有打燈,看久了就無趣。至善湖東側岸上草地有許多裝置藝術。天氣也沒那麼熱了,散步騎腳踏車的人都出來了,不知道其中有沒有特地來住文苑酒店或者是搭五分車逛糖廠的遊客?哪一種比較多?

(故宮南院戶外夕陽)

本文日期:2025.8.17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