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海下山的「宮」駐在所遺址)
日治時期「五年理蕃計畫」強制沒收原住民打獵用的槍械,引發居住在現今南橫沿線原住民的反彈,開始攻擊駐在所及樟腦寮,造成員警、腦丁傷亡慘重。日本總督府決定採取武力鎮壓,於1915年在布農族活動的東西分界線設置西線(高雄端)的六龜警備道以及東線(台東端)的內本鹿警備道,每隔一公里就有駐在所,駐在所與駐在所之間架設通電鐵絲網,用這條隘勇線以控制布農族進出,比南橫的前身關山越嶺古道的開闢時間還早。
其中西線六龜警備道北起桃源(銜接後來的關山越嶺道)南至濁口溪谷的大津,其間計有53處駐在所,符合日本從東京到京都的行腳路線(即今東海道幹線)經過的宿場(驛站)之數-53。或許因為當時日人思念故鄉(抑或者是殖民者的心態使然?),六龜警備道的53個駐在所的名稱便從日本東海道宿場之名來稱之。(東海道53次這條健行路線至西元2001年已有400年歷史,源自於攸關德川家康取得天下的重大會戰-關原之戰的隔年(1601)在東京與京都之間建立的傳令驛站制度,可參看關於東海道53次的歷史與宿場之介紹)
現在六龜警備道沿途仍有多處隘勇線與原住民遺址值得探訪,包括美瓏山砲台警址(浦來溪頭社戰道)-小田原-沼津、二集團-藤枝-馬里山-見付、御油山-扇平藤川-鳴海山-真我山-茂林。
其中鳴海山是小百岳之一,又入選高雄縣十大名山,且是扇平南方一帶稜線轉折的最高點,因此頗值得一遊。大致上有兩條登山路線,一是由扇平園區經藤川苗圃上到森山測候站之後,循稜往南至鳴海山,大約要95分鐘,爬升約700公尺。第二條路線是從台27線21k處六津橋頭轉上產業道路,行經8k破損路面(很傷小車底盤),至五公廟登山口。從五公廟後取左往北方向過了扇平古道岔路之後,上稜,約莫一個多小時來到網子山(即四日市駐在所遺址),由此再往鳴海山,坡度和緩都在海拔1300公尺高度,從五公廟到鳴海山爬升約300公尺而已。途中經過兩處駁坎尚稱完整的駐在所遺址即「桑名」與「宮」。其中「宮」即是今天的名古屋附近,換言之,從鳴海山到真我山這一路下來約莫相當行走於名古屋以南的靠海的幾個城市。
(東海道53次-東京日本橋至京都三條大橋之間的53個住宿點)
4年多前,那時候梁山好漢相約登山探古道的風氣正盛。那時正好遇到過年前,法賓兄提及老家在南部的梁山好漢也不少,過年期間如果覺得無聊的話,不妨大家一起去爬鳴海山吧。如此提議甚好,不過當時好像沒有多少人附議,法賓老師大概覺得沒有人回應,無趣,所以在那年的大年初三就自己一個人去爬了鳴海山。其實這是誤會一場,單就我而言,對於爬鳴海山意願是很高的,只是一直在等法賓老師進一步發出訊息邀約啊,只是法賓老師卻也沒有後續動作,所以我們以為他或許只是說說而已,所以就錯過了同遊的機會。這就好像是男女談戀愛,各自猜想對方應該了解自己的心意,但是因為某些因素沒有直接了當的表白,以致於在某個時間點交會之後,再度錯身而過,或許心裏面想的事:「如果她真該我遇見的百分之百的女孩的話,就算這次擦身而過以後一定還會有機會再碰見的吧。」關於2005年的鳴海山,總之就是這樣了。
(登山口五公廟旁的油桐森林)
從二高九如交流道下左轉台3線進入里港,右轉台22線到高樹,一路上都是黃金雨,續接台27線北上,過大津(東海道53次最後驛站,也是六龜警備道從稜線下到平地的終點站),在茂林風景區入口上過廁所,繼續沿著台27線北上,道路變窄,但是風景也變好,寬廣的荖濃溪河床對岸是六龜素有小桂林之稱的18羅漢山奇峰排列。
又臭又長的五公山產業道路在台27線21k指標之前,右岔路上山,一開始的路面就是破破爛爛,之後數公里路面時好時壞,小客車以極緩慢的龜速,看準路面突起石塊的走向,不要正面衝突,勉強可過。8公里的破損路面,約花了30分鐘才來到五公廟,不過五公廟稍下方的林中道路油桐樹頗多頗優雅,可惜今年五月雪太早落盡。五公廟燒金紙處的上方樹上有台灣藍鵲築巢,有攝影者特地帶著大砲來此守候藍鵲舞動翅膀與長尾最精采的一刻。他說:與其在城市中吃喝花錢或是賭博玩樂,不如把時間拿來上山賞鳥。
桐花雖然落了大半,不過地上還有殘餘的些許精采,我努力拍照想要留下桐花倩影,等我再度上路,在五公廟後方的岔路口,先動身的爸媽卻已走得不見人影。這個岔路口沒有指標,右線迴轉上山是大路,直行平路卻是小徑。雖然直行小徑是往鳴海山正途,不過我猜在沒有指標的情況下,爸媽應該是取右上的寬路,也就是往真我山。山上手機不通,無法連絡,我賭真我山,於是往真我山尋去,但是走了5分鐘,我就知道我賭錯了,爸媽並沒有往這一條路線走,不過從這裡到真我山也才不過15分鐘,於是我還是決定先快步趕到真我山,把基點撿了,幸好稜線路無甚高低起伏,算是好走。真我山,海拔高度1060公尺,三等三角點7140號,基石旁三面的護石猶存。上基點前,有一疑似駐在所的堡壘入口遺跡。
沒有多作停留,急急往五公廟趕回,沿途遇到原住民三人走過來,好似在談論這條路很容易迷路。快回到五公廟,果然看到前方老爸也正走回五公廟的身影,果然他們看到我沒跟上,於是也折回五公廟。三人在桐花樹下會合後,乾脆把午餐也給解決了,吃碗粿之餘,順便看看那個扛著大砲的攝影師所拍攝的藍鵲鼓動翅膀的瞬間美麗身影。
吃完午餐重新繼續上路,爸媽說剛剛在路上有看到一條長虫,而且剛剛的原住民朋友曾說往真我山的那條路上有許多山豬。在平緩但是不寬的林道走著,左邊可看到1000多公尺下方的荖濃溪谷。
來到岔路,直行是平緩大路(看似林道,亦或是扇平古道的延伸),不過取左才是正途,這裡有登山條可供識別,不會搞混。不過取左走了一會兒,就要右轉上坡正式走上往網子山的稜線,從此到網子山,落差約300公尺,對於沒有熱身的人,走起來算是小累,幸喜都是在樹林之中。不過從這裡到網子山沒有看到顯著的駐在所遺跡,從稜線的土石散落情形,猜測有可能是崩塌掉了。
撐到網子山(因為真的有點累),入口處就有明顯的頁岩堆成的幾段矮圍牆,看起來像是駐在所的入口。山頂有山友搭建的遮雨棚與簡易桌椅,有一位山友坐在這邊休息,他說正在猶豫要不要去鳴海山,還是要回頭去撿真我山就好了;又說之前曾經從扇平上來,但是也沒有走到鳴海山就折返了。我聽了當然鼓勵他去走鳴海山,最主要的原因是從網子山到鳴海山這條稜線的高低起伏不大(約在1300~1400之間),既然都已經走到網子山了,當然最好可以再接再厲走到鳴海山。不過這位山友說,他老了,要考慮考慮。
後來有山友從鳴海山方向過來,並告知從網子山到鳴海山大概55分鐘。這兩位山友很認真,還用紙筆土法煉鋼作紀錄描繪路線。網子山,高度1378公尺,三等三角點7143號,為六龜警備道「四日市」駐在所遺址,現存有入口處以及後方靠山崖邊駁坎圍牆遺蹟。
我告別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鳴海山的山友,獨自先出發了。其實這一路走過來,要高度上升到1300公尺之後才會感到漸入佳境,因為高低坡度不再劇烈變化了,而樹林中甚至會飄來一縷芳香,鳥鳴聲此起彼落,過了網子山之後,駁坎遺跡處處,其中比較明顯的駐在所遺跡有兩處,宮與桑名,分別位於鳴海山到網子山之間的兩個小山頭,共同的特徵是駐在所位於築有防禦矮牆的隘勇線的稍上方,由於這條稜線東邊稍緩,西邊急陡,所以駐在所位在高處構築堡壘,臨西方的崖邊仍有矮牆構築防禦,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至今這兩處堡壘外圍的駁坎仍然堅固厚實。我在桑名駐在所遺址內看到許多「台灣專賣局」的酒瓶,不過就是沒看到標示有日文字的。
(這麼長的防線應該不是山豬埒)
離開網子山後經過50分鐘的跋涉,終於來到鳴海山,海拔高度1410公尺,三等三角點7139號,上山頂前仍有駁坎矮牆遺跡,不過山頂腹地卻比桑名和宮更為寬廣,空地上擺有一張棋桌,卻沒有下棋的人,百年前的楚河漢界大丈夫真君子如今安在乎?三角點的位置在最後邊,往北的崖邊略有展望,山頂此時空無一人,不過崖下方卻傳來陣陣吱吱怪叫聲..。俯身低看,好似看到猴子的身影在下方樹叢間擺盪而過倏忽消失蹤影。
我在山頂上把中餐的素菜意麵給吃完後,就轉身下山去了,實在被山上的蠅與蜂糾纏的受不了。同時雙腿後側與膝蓋下方又開始隱隱作痛起來。下山花了1個半小時,比上山快了40分鐘,不過下山時因腳酸感受到身體疲憊,卻讓1個半小時的下山路走起來更不輕鬆。
16:20回到五公廟,爸媽說他們13:50走到了網子山(竟能走到網子山,真令我驚奇),在山上坐了一會兒感到風大,14:10下山,15:20左右回到五公廟。
藍鵲們跑到下方水池旁去玩水了,拍藍鵲的攝影者也已不見人影,在網子山遇到的猶豫山友最後還是沒能往鳴海山,倒真的改往真我山去了,直呼真我山沒展望。老爸跟我說旁邊打開前車蓋那輛車,剛剛上坡來時底盤卡到坡道中的突起石塊,而另一旁停的一台march因為沒電了,車主反而推著它到處亂跑..,這些人或事在五公山上倒是看起來一點都不奇怪啊,像是本來就會很自然的發生的。
本文日期:2009.5.9 | 高雄行腳 | 相簿 | GPS(mps) | 鳴海山行動地圖預覽
由里港、美濃至六龜五公廟登鳴海山交通路線圖 | Google map
(高雄縣十大名山進度)
(小百岳進度)
鳴海山參考資料:
「宮」指的就是現在名古屋市內的熱田神宮,供奉三種神器之一草薙劍的地方。
謝謝補充。我在查東海道53次的資料時,關於「宮」的宿場的說明也提到了:宮宿:宮とは、熱田宮すなわち熱田神宮の略で熱田宿ともいう。有了「熱田神宮」以及前後兩個宿場的位置,我才推論「宮」原來就是「名古屋」的熱田神宮的簡稱,不然一開始實在無法從「宮」之名聯想到「名古屋」。
至於草薙劍(天之叢雲),我聽過這把劍,原因有點不太好意思說,其實是因為之前曾經玩過一套RPG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