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拐入墾殖區農路準備進入密林前回望番仔厝)
去年踏查南馬古道時在廢棄柳丁園參考台南登山社團山友路跡高遶上稜從山另一頭下番仔厝農路,但後來與當地長者對談並重新細讀《南瀛古道誌》認為古道的走向應該是要下切而不是高遶,從Google Earth可看出,只有往下切才有可能看到《南瀛古道誌》提到的馬斗欄大峭壁。不過為了證明這點專程大老遠再跑一趟,需要有很高的熱情。如今一年快過去了,這期間所看到的消息就只是有人在高繞路線多綁了路條與架繩而已。看來我自己發現的疑惑,還是得由我自己來解。
下切的路到底可不可行?我動用了多項工具來綜合研判,包括經建三版地形圖、衛星地圖、Google Earth、Google街景服務、Waytogo App,目的在於判斷如何從番仔厝上來的農路進入馬斗欄峭壁下方的田野,前進到乾溪溝前,進入山林,然後最困難的是要從哪裡上到廢棄柳丁園?馬斗欄大峭壁下方的乾溪溝亂石草長看起來是「行不得也哥哥」。
要補齊這失落的一段,為何不是從廢棄柳丁園,而是從下方的果園農路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開車即可到達番仔厝,或許還能直達農路,如果從南灣田過來要先走好長一段古道;再來就是從街景服務與Google Earth已經看到似乎可深入到峭壁前的途徑;反之在另外一頭若要硬切乾溪溝,上次踏查時就已經覺得不容易找到下切的地方。
再探南馬古道首要任務就是如何開車到番仔厝(馬斗欄前的聚落),馬斗欄雖然屬於大內,但卻必須從楠西過去比較快,早年沒有馬斗欄農路時,是從六甲坐船過去比較快。這也就是早年南馬古道存在的原因了,要到大內辦事的話,翻山越嶺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次從台南市區要到馬斗欄,導航說從84東西快轉照豐農路(南183)比較快,但車到了路口,看到牌示說「道路狹窄,往楠西建議走台三省道」,不過我還是硬著頭皮開進去,果然路幅只容一輛車寬度,幸好往來車輛不多,只有會車個幾次;但回程我學乖了,就乖乖走大馬路。不過因此見識到了沿途滿滿的果園風光也是收穫。之前走永興吊橋時就覺得這一帶種植果樹真是滿坑滿谷啊。
(山棕群聚處選擇上稜或往左繼續緩上,此影像是往下坡方向回看)
從照豐農路出照興,左轉175公路續行,過烏山祠、楠西隧道後不久,發現開過頭了;從西行的方向不容易看到要下行馬斗欄的農路入口。
車開下馬斗欄農路,大概一公里來到番仔厝聚落上方的雞舍與土地公廟旁,停車整裝。11點多的靜謐山中聚落,有人走動或是說話的聲音都聽得很清楚。不過這時我附近倒是沒看到居民可以先聊聊古道現況。剛剛有經過從南馬古道下來的果園農路路口,覺得路幅甚窄,不敢開車上去,打算用走的,粗估到本次要切入馬斗欄大峭壁的入口大約五、六百公尺而已。
走往上山農路,路幅果然甚窄,開車上來可能會卡到果樹樹枝。沿途經過兩、三間農寮,有雞群在路上散步,一派悠閒。走了約五百公尺,過了烘焙寮後,有一果樹與蕉林垂拱的急左路彎,再轉過之後,看到右邊有一小岔路,還不是先前用Google街景服務看到的岔路,應該還要再往上走一點。續行,經過上次探訪南馬古道的折返點,遠遠地看到路前方的大鐵皮工寮,而此處右邊也有一條小岔路。取之,開始探索未知領域,聽到附近狗狗群吠聲,彷彿在我助陣,但我反而希望等一下不要遇到牠們。
走了一段進入果園區域,但不久就沒了路徑,看到一座水塔。但由於不是在樹林間,視野開闊,抓個方向踏草而行,很快看到山坡下的墾殖區有兩條土路。從草坡走下再遇到水塔,就與土路交會,左上有一條,右前有一條,相反方向有下坡的路,想必會接到我早先遇到的農路果園小岔路,而正在狂吠的狗狗就綁在下坡路彎處。眼前所見的開闊田野墾殖區符合在Google衛星空照圖的預覽,走來還算輕鬆。
(攀稜硬上之後往下看)
(邊坡不斷塌陷,原來古道上來的路基早就消失,回程時提前找個地方下稜)
先取左上土路,走了一會,很快沒路,就下切到下方另一條土路,這些土路應該都是為了種果樹開拓出來的,續行土路到底,終於還是遇到山坡雜林,但樹木還算稀疏,山坡草地交界有處算是明顯又不是太明顯的乾溪溝(有古道探索職業病的才感覺得出來),心中認定從這裡開始就是古道入口了。
接下來在稀疏雜林間上土坡,沒有明顯路徑,但對有慧根的人,方向就是路,雖然中途難免拐彎抹角臨機應變。不多久,來到一山棕群聚處。這是一個重要路口,因為後來回程時我提前下切後改橫向移動走山腰側就是從這裡出來。事後推想,前人應該是沿著邊坡腹側這山腰徑緩上行,在最後乾溪溝前有處上稜的小徑,登上,出廢棄的柳丁園。
不過這時我過了山棕群聚處,繼續上行,來到一面帶狀高牆似的陡峭邊坡,這面邊坡應該是經年累月不斷被雨水沖刷造成土石塌陷所造成的。除了硬上,別無他途。如果我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從廢棄柳丁園過來,應該不會有下切邊坡的念頭。
兩、三公尺高的邊坡,如果有樹幹、樹根、樹藤可以攀附,兩三下就輕鬆躍上了。但攀上稜線後回望下方,嗯,是有點高度。方向不同,難易感不同。攀上稜之後,循窄稜行,看到有些樹長在左側塌陷的邊坡,不知道是不是後來才長的。判讀經建三版地形圖,目前所處位置是峭壁連接西北方的小山頭的窄稜,會不會有遭一日邊坡完全塌陷?
循稜往南走,下坡出廢棄柳丁園,結束南馬古道失落的一段的探索。但如果從廢棄柳丁園回望,應該很難想像要從左前方進入樹林吧,但其實附近就有一路條,可藉以稍作識別;未來有志探索者可以參考這張圖像,從路條後面的左前方樹林,沿著邊坡窄稜行,找到合適下切處,就可以很快回到果園農路了。
(回程再探馬斗欄大峭壁)
出來到廢棄柳丁園後,我還是到上次探訪過的乾溪溝峭壁邊去看看,注意到幾處新鮮的路條,原來後來山友所選的高繞途徑是由此上(我之前的途徑是要再南邊一點的上稜處)。
來到柳丁園入口處有橫倒石柱處吃帶來的三明治當午餐。黑螞蟻很多,沒辦法坐著安心吃,趕快啃一啃上路。先去看山友在高繞路線新綁的路條。從最後乾溪溝往上的路,很陡,草木又雜亂,有沒有路條沒太大的差別,反正都是硬攻50公尺高度上稜線,身體與樹草擦撞難免,拉繩只有最後一小段。
本來有想過要從此回到農路,但既然這路線上次走過了,而且我對於南馬古道下切處還有想法,所以又衝下坡去,但下坡途中竟然還有辨識不出路徑的樹草叢,總之照著原來路跡修正,略為狼狽地回到乾溪溝處。
此處有空谷來風,下方就是大概有落差十多公尺的峭壁深淵,我觀察周邊環境,思考古人是怎麼下切的?我的來時路應該還不是精確的古道路線,只能說很接近(但或許真正的古道路基已消失)。左邊的草堆是我認為最有可能下切的地方,不過由於連綿的雜草遮蔽視界,僅有的少數空隙看過去也好似還是落差頗大的邊坡…。最後決定以沒有帶器具為由,放棄下探,還是退回柳丁園由原來的窄稜歸去。
(在南馬古道北段展望烏子嶺)
不過我也沒有太安分,一直在觀察窄稜右邊坡的落差高度,以及邊坡下方的環境,還是在中途看到一棵傾斜在邊坡的樹,而其向下延伸的樹根,可以讓我踏著攀著,就這樣也是兩三下就到了乾溪谷,順著溪谷走向很快回到山棕群聚處,雖然沒有路徑,但還算清爽;老話一句,對有慧根的人,方向就是路。
頗有餘裕的我,回程便在留心如何親近馬斗欄大峭壁,雖然知道方向,但都被樹林遮蔽峭壁全貌。最終還是退出到古道的入口,從可以看到峭壁的地方,朝著峭壁走過去。文字無法描述詳盡,就看影片吧。大片斜壁果然壯觀,但有沒有貼著斜壁下方往廢棄柳丁園行呢?看到雜草與倒竹,我打了退堂鼓。走土路,經過路彎綁狗處,它們也是不得已盡責地吠一吠。很快我又回到番仔厝上來的農路了。
由農路下山,沿途展望對面山頭,有南瀛百岳的烏子嶺(烏山嶺)。中途除了雞犬相聞還有山羌大叫了幾聲,讓我嚇了一跳。
回到聚落,正好遇到垃圾車來收垃圾,我續往馬斗欄聚落方向走去,因為想去探探《南瀛古道誌》提到的嗚頭國小頂蘭分校(經建三版地圖上稱「嗚頭分班」),據說那裏只剩下廁所遺址。不過我當時搞不懂地圖標示,無法分辨確實位置在國小圖示標誌還是在字那邊(現在知道是黑矩形方塊),就先順著左邊道路往下行了。正在溪流橋邊張望時,從上頭開下來一台發財車,裏頭坐著一對老夫婦,劈頭問我來幹嘛的?我說是來找國小的,老先生告訴我,國小在上頭的路邊。於是我又走上去。
(嗚頭分校位置疑似在水泥路往蕉園空地)
不過在經建三版地圖上「嗚頭分班」的位置走來走去,路邊就是雜林森森,唯一比較可疑的樹林深處可看到鐵水塔。走進路旁樹林到水塔邊,也沒看到書中照片的廁所建物遺跡,不過注意到地面上冒出的似乎是化糞池的通氣孔(我猜的)。另外靠近路邊的草叢中有一塊上刻數字的圓石盤。從樹林間跳回路上。不知從何時開始,感覺背包變輕了,但不以為意。
放棄再尋繼續踢馬路,路左邊出現一座棚子,後方有水池,旁邊有一條水泥小徑。轉進去看看,周邊是香蕉林,中間有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我看地圖,正好在黑矩形塊的下邊一點點,也就是這應該就是嗚頭分班了?不過我在附近踏勘了一會,沒看到水泥建物,唯有感受到被草覆蓋的地面有暗藏不平整之處,可能是地基或是溝渠。空地中間有一棵被草藤攀附成天然園藝造景的小樹,俯身看樹中空處,沒看出所以然。
續踢馬路往馬斗欄。中途有看到幾處土地公廟,但都沒有神像或牌位。產道盡頭的左側有垃圾子車,剛才垃圾車有經過但很快就又返回了,我就在想是不是這裡沒什麼人居住,沒太多垃圾。後來聽番仔厝那邊的人說,馬斗欄這裡只剩三戶(相對的番仔厝還有十多戶)。馬斗欄殘存的民居多為紅瓦竹筒厝,其中一戶看來很頗有派頭,牆面木條上還有彩繪,這對於早年必須靠水路進出的馬斗欄聚落會不會太厚工?也許這戶人家大有來頭。
(馬斗欄民居結構與彩繪)
(馬斗欄上方空地土地公廟看柳丁園與南馬古道越嶺)
(馬斗欄展望南馬古道方向)
續行至民居西邊,眼前視野大開,是廣闊草原,下方低谷被柳丁果樹佔據了。對面的山頭是南馬古道越嶺處,約略可看出峭壁。回頭望坡上有間小土地公廟俯瞰著下方果園,但一樣沒有神像牌位了。從此處應該要可以續往西往烏山頭水庫上游的官田溪搭船處,但地圖上沒畫路線。
本來已經要離開馬斗欄了,往回走了一段路後,想到應該要觀察一下往南勢坑的路口,但剛才印象中並沒有看到任何路。為了確認,又回頭走到路盡頭的垃圾子車處,只看到惡地樹林與草地邊緣,但無路基。不過後來觀看Google街景服務,在去年10月還是有路的。為什麼會特別注意這條北向的路?在去年寫遊記時參考資料有篇阿竹兄的《南馬古道又一章(南勢坑-馬斗欄) - 烏山頭水庫左岸的秘境》提到,這條在台灣堡圖上南勢坑-馬斗欄的這條路是畫上一實一虛雙線的重要路徑。這一次看到沒有路,應該是草長湮沒了。
走回番仔厝聚落途中,路旁有開得鮮豔的紅花吸引鳳蝶停駐。好奇查了一下花名,Google Lens說是「火筒樹」。回到聚落,下方民宅外頭有當地居民在泡茶聊天,見我走過,邀我喝茶,我本來以為他們只是說說客氣話,後來他們一連講了幾次,我就真的走過去一起喝茶了。女主人特地從裏頭拿出楠西買的雞捲來招待,而男主人也接連換了幾次茶葉,據說是一斤3000的。而席間同座的,還有從南勢坑過來的人,以前曾經當過嗚頭分校老師的陳董,還有人曾經住過南區頗能言善道,也有早年常常走南馬古道的大姊,後來又來了一位住在安南區的,總之,泡茶聊天之餘,當然要趁機請教關於南馬古道的事情。
眾人初聽說我獨行南馬古道,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原因就跟去年一樣聽當地長者說過,有人騎單車遊古道,後來打電話跟家人求援,當救難隊找到時,已經發生憾事。另外還有失智長者在山中迷路三天後,竟奇蹟獲救。不過也有人說搞不好我裝備齊全不用擔心,他也跟我要了手機去看地圖App。條列部分聊天的內容,留供以後回憶參考:
- 陳董說國小以前叫「嗚(烏?)頭分校」,但因為不好聽,改為「環湖分校」。馬斗欄道路沒有修築前,學生必須走南馬古道到大內參加畢業典禮。
- 水路坐船是在一處叫檳榔林的地方,上岸後必須再走兩個小時才能回到庄頭,天黑趕路時會拿火把。(經建三版地圖可見檳榔林地名、Google街景服務可見碼頭)
- 不知道為何提到烏樹林「水很多」,但我聽成「鬼很多」;乃因剛剛再次聽到有人在山裡面罹難,而我今日探勘的地方有可能就是遇難之處,而心裡有點毛毛的。烏樹林就是我在尋分校時,先行下切到水邊,遇到老夫婦開車下來之處。
- 馬斗欄往南勢坑以前也是古道。據說有台南某大學學生來此做研究寫論文,付給當地人一些費用幫忙帶路。陳董因此問我是不是也來寫論文的,還是幫官方做研究?旁邊有人開玩笑說,下次你來,也幫你帶路往南勢坑,但要準備好一萬元。我回說,我探訪古道只是興趣使然,沒有人付錢給我。
- 我跟據稱已走過無數次的在地大姐頭詢問峭壁那段是要下山溝還是高遶,但大姊沒能聽出我在描繪哪一段;於是我便說古道久無人跡終將荒廢,不留下紀錄實在可惜。我右邊能言善道的老者說,作食都沒閒了,還紀錄古道?信哉斯言也。
- 聊到柳丁收購價(近日會有人來這裡收購),有人說一斤14元,比去年多2元(往年也曾經跌到8元)。我說你們這邊的柳丁比古道另一頭的要漂亮,他們要我不要亂講,以免挨罵。不過近日看到新聞,柳丁收購價已經來到15元。陳董ㄟ應該賺翻了。
- 南勢坑的人說,這裡種椪柑,前頭的蒂(還是梗)會有一段比較黑,但是南寮(關仔嶺)那邊溫差較大,就沒有這個問題。
- 晚上有美味饗宴,問我要不要留下來?我說家裡還有老小等我開飯。
- 聽在地人講「馬斗欄」是「滿」的台語音,而我不知情常唸成「馬」的台語音。根據《南瀛平埔地名誌》,Mattau-ralaun是平埔族語「兩河之間」之意。不過現在想想我真是狀況外,竟然一開頭便問這裡地名是不是「番仔厝」?也把「環湖」聽成「番湖」。好家在沒有被留下來晚餐。
大概坐了半小時以上,才起身告辭。回到車邊放行李時,才發現背包拉鍊開開,整個露出來,但粗略看背包裏頭的提袋沒有不見,也就不在意。回到家要再出門想找外套,才發現原本放在背包中的外套不見了,不知道在哪裡鑽樹林時勾到樹枝掉出來,讓我耿耿於懷了好久(因為略有紀念意義);跟今年初在弟子山遺失了手上念珠一樣,只能當作感謝山神放我平安歸來的祭品了。
(番仔厝民宅請喫茶)
Google Earth
本文日期:2024.10.11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南馬古道北段:番仔厝-廢棄柳丁園落差里程圖
南馬古道北段-番仔厝-馬斗欄落差里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