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南靖倒虹吸工)
這個周日又是個各自找樂子的假日,老婆和老大去看U12,老二跟朋友從午到晚打球,而我既然在六月已然把跟北幹線交錯的後壁白河米蘭蓮花線都踏過了,難得沒有下午後雷陣雨的假日就應該用來展開北幹線嘉義段了。在今年一月底已經將北幹線推進到台南嘉義交界的八掌溪渡槽,而且因為只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本次的目標就只有從南靖火車站往南回騎至八掌溪渡槽而已。也有想過要把南靖糖廠逛一逛,不過也要看時間允不允許。從台南到南靖的電聯車車程已經超過一小時了。
這個下午搭火車來到南靖已經快要四點。火車站隔著縱貫道正對面就是南靖糖廠販賣部,不過沒時間逛糖廠跟買冰了,直接在火車站的左側借Youbike開始騎。附帶一提,南靖火車站外觀老舊也正在整修,內部有老派的木座椅,應該是歷史建築,可參考維基百科介紹。
我已經忘了,為何會知道要從販賣部的對面,標示著「靖和村自行車道」的迴廊開始騎?因為這個自行車道的入口跟車站有點距離。有可能是我先行研究了北幹線的路線圖?還是行前先用街景服務掃過一次?抑或者當天我有先逛到販賣部附近看到水圳綠道-北幹線的指標?又附帶一提,在縱貫線路口有嘉義糖鐵的路線圖牌,此處是31K。起點看起來是濱海的布袋鹽場,終點就是南靖車站。
(水道寬度與高度都改變)
水圳綠道-北幹線指標路口還有鐵路平交道號誌,依據台湾 臺糖鐵道 廃線跡 配線図式路線図,這路口原本有從北邊來的兩條五分車路線-盧厝線與山子頂線,水圳綠道(北幹線)路線依著山子頂線在遇到82東西快之前往東北方向彎鑽過縱貫道與鐵道涵洞。在之前有破敗的紅磚圍牆與老宅。27K的里程標也在這裡。縱貫鐵道橋的橋墩還是古樸的紅磚結構。鑽過涵洞後,馬上看到右側的自行車牽引道,可以由此牽車上到北幹線再往南騎。但如不上牽引道而往前行會遇到外溪洲排水的堤防,堤防壁上繪有水上鄉自行車道路線圖。如果要由此北上進入嘉義市,可參考楊大哥的詳細規劃,走北回單車道、嘉油鐵馬道。
從牽引道轉折上到北幹線,跨過的是南靖倒虹吸工。道路與水圳層層疊疊交錯,我本沒預期北幹線會以倒虹吸工的方式通過防汛道路,當然也沒能理解為何自行車道不繼續再用牽引道的方式再上到北幹線的側邊,這樣就不會產生防汛道路到縱貫道之間的自行車道斷點。有可能是想導引騎車的人進到南靖糖廠休息一番吧,畢竟是跨越縣市交界了。觀察1924歷史地圖,北幹線可能也是以倒虹吸工的方式鑽過糖鐵山子頂線。站在牽引道看北幹線之水從南方源遠流長過來(由烏山頭水庫至此27公里);轉過頭再往北看,又流向我所不熟悉的另一方。總之就是心生「念天地之悠悠,工程師可以改變世界」之感。
(八掌溪渡槽看河面)
續騎,不久經過嘉41鄉道是以光興橋跨過北幹線(也就是鄉道比圳道還高),光興橋南側還有舊橋,橋寬不到兩米,看起來像水橋,但橋兩側並無水管。因此懷疑這條小橋是非常古早前跨越水圳的舊路。續騎,右側有小小紅磚土地公廟。有一隻貓從右邊坡草叢鑽出來,我想要拍牠,但牠馬上又溜下邊坡。右邊隔著稀疏民宅與草地,可以望見南靖糖廠的兩根煙囪,煙囪右側高度略低有像瞭望台尖形屋頂的建物,但也許是水塔。
沿著水圳邊騎,一路上看到跨過水圳像光興橋旁的舊橋還有許多。之後來到一處水圳寬度突然改變的地方,南方的圳溝較高較窄;水流傾瀉之後,加快了流速。此處是不是利用白努利定律來緩解大圳出八掌溪渡槽後因高度落差給護壁造成的壓力?
續騎,右側變成開闊濕地,其中偶有紅磚小屋點綴,是台灣農村田野特有風光。有一些人在自行車道跑步,是少數有看到北幹線自行車道被利用的情況。
來到八掌溪渡槽北側出口,這是今年一月底抵達的地方,半年後補上了南靖糖廠到此一段。以後再騎北幹線,就要由南靖往北港溪方向北上了。但是我驚覺怎麼一路上騎過來都沒看到地上的北幹線里程?照理來說每五百公尺會有一個才對。我一開始懷疑是我騎車時沒注意,於是又折回到光興橋,再從光興橋騎過來渡槽,仔細注意地上,但果然沒有發現。八掌溪渡槽南側制水閘的里程是24.589K,也就是從25K到26.5K都沒看到。因此猜測會不會這些里程點是設在左側的縱貫線上?因為水圳綠道是後來才開設的。之前在南幹線靠近八田路口的37~39K就是這樣處理(沒有因為自行車道建好而更新)。
(舊橋、小南海普陀禪寺、大凍山系)
半年之後,或許是因為夏天吧,有心情在渡槽橋上欣賞八掌溪上下游水岸與周邊道路風光,也有看到列車通過八掌溪橋的科隆科隆行駛聲。渡槽上也有一些遊人,散步或單純拍家庭合照的都有。我繞到制水閘旁拍渡槽橋側面。心有餘裕之時,就會對眼前景物有更多想法。
補完了南靖到八掌溪渡槽之後,時間已經是16:50。這時候要騎回南靖糖廠吃冰好像不太可能。想到一個月前曾訪小南海旁的永安國小內三角點未竟,今天是星期天,進入校園應該就沒問題。而且離線地圖上縱貫道左邊還有一顆上茄苳二等三角點,於是將路線變更為往南騎北幹線至上茄苳,之後再往西騎出到縱貫道找完三角點,再來決定是要循縱貫線北上回南靖,還是南下到後壁搭火車。
往南騎,漸漸可以看到遠方的小南海普陀禪寺。中途有好幾座像光興橋舊橋樣式的小橋跨過大圳。上一次不覺得如何,這回覺得好像看到一把一把的弓。近處右邊,有耕耘機來回水田間,可能在鬆土。接近南88路口的廣安橋,左轉可往小南海普陀禪寺。續直騎,過後壁白河界,地上出現23K里程碑。其實剛剛一路騎過來,我也沒認真看有沒有24K里程,不過上次騎時有紀錄到就好。
過上茄苳渡槽。看到左側下方有跨越上茄苳排水的自行車橋,而且有騎士正騎過去。不免好奇這又是哪一路自行車道?
騎過嘉田橋,看到22K里程,這才發覺好像騎過頭了。迴轉南91,往東騎去。剛過嘉田橋,又看到後壁白河米蘭蓮花線指標與路牌。原來這兩者是不同系統,我本來以為在南88到菁寮制水閘之間,這兩條自行車道是共線,但其實它們分別在大圳左右兩側。從北幹線這邊可以看到東邊的山腳邊有棧道往小南海方向延伸,推測應該可接到上個月經過的上茄苳導水路,因為當時也在那邊看到往西邊的自行車道。
(永安國小 平頂山 三等三角點四四六號 說國語)
從南91岔路上到永安國小,學校校舍看起來很新穎,不過還保留許多骨董級的雕像與遊樂設施(大象溜滑梯),像孔子以及不知是誰的像(碑文看不清)。三角點在教室前一個長方體水泥基座上,四周分別是古典(classic)的標語,如有禮貌、說國語。基座還用鐵柵欄圍起來。我有點懷疑這會不會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某人物雕像基座?總之,平頂山,三等三角點四四六號,海拔34公尺。離開永安國小已經是17:20。雖然夏天比較晚天黑,但今天天空陰陰的,等一下還要不要探索野外的上茄苳二等三角點呢?
不過我貪多的毛病實在改不掉。在嘉田橋旁,我注意到大圳邊坡下方的柏油小路似乎就是剛剛在上茄苳渡槽看到有騎士騎過的自行車道。來都來了,就一次把它騎透透。於是取這條小路往北騎,依據地圖預計騎到南88的廣安橋。騎著騎著就看到地上有水圳綠道的標示。這樣就清楚了,在邊坡上頭的水圳自行車道未整理好之前,這條下方的單車道是原來的水圳綠道,難怪會特地做一座橋跨過上茄苳排水。
經過一大片光電板後,爬升到與大圳等高,之後出廣安橋。時間已經超過五點半了。加快速度,循南88往西騎,要出縱貫道。說是這麼說,但看到右邊綠油油的秧田,上頭有沒見過的裝置,我又好奇地停下來了。拍了照,續騎,進入上茄苳聚落,經過榮興碾米廠,有觀光工廠態勢,但沒時間耽擱。
(上茄苳水圳綠道新舊道路口看水圳)
在聚落間,遇南88岔路,看地圖取右邊較小的路。這一帶的紅磚厝有特色,但我也是先拍了照再說。轉出小路,來到多岔路口,其中有一條相對小路卻標示著往台一線。所以很多小客車都往那邊開過去,如果在Google路況地圖上看,應該常常會看到顯示紅色的車多擁擠吧。
出到台一線,過到對面,逆行往北騎,根據地圖在擋土邊坡停車。然後跳過水溝,右轉上坡入雜林去找「上茄苳二等」。雖然一開始還有看到國土測繪綁的黃色路條,不過也只有那一條而已。循著離線地圖在雜林中往上攀了幾公尺,根本沒路,山坡也沒有空隙可以踩踏。身體已經搞得有點灰頭土臉了,等會還要搭火車。為了避免被趕下車,還是趁身體還堪收拾清理前先撤退。看別人的登山紀錄,山徑都先被清理乾淨;而我這次來草長樹雜,不見路跡。只能說時運不濟。
退回縱貫道。取南下往後壁,這樣可爭取多一點時間在火車到達前先清理行裝。不過在縱貫道騎乘的這一段,怎麼感覺騎得有點累、有點久?最後還要爬上一段高架陸橋。到後壁車站還了車,在廁所洗手台前照鏡子,鏡中的人很是瘦削狼狽。於是再去站前小七補充冷飲麵包。搭上火車回到台南,等到開始享用自家附近的小火鍋,已經超過晚上八點了。這時候就很感謝這家火鍋店開到晚上十點了。
(後壁上茄苳鄉間的秧苗)
本文日期:2025.7.27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GPS)
(落差與里程圖)
(水圳綠道(北幹線)逆行:南靖-後壁、平頂山三等三角點、上茄苳二等未果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