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城隍神像與周鍾瑄像、「臺洋顯佑」匾)

這次住的飯店早餐豐富中西式都有,還可以現煮擔仔麵,老婆很是滿意。吃完早餐後回到房間內,小兒以看電視NBA轉播為由使出拖延戰術,目的是想趕快結束此次旅遊行程回家跟同學打籃球。不過說到電視,這間飯店的缺點就是電視螢幕太老舊,畫質不清晰;但好處是有浴缸可讓小兒泡澡。總之拖到十點才check-out,我的第一個行程仍是要到嘉義城隍廟去見周鍾瑄,若午後還有時間再去彰化田中爬一條挑戰級路線。不過我也知道妻兒對於拜廟沒興趣,所以就讓她們自去逛城隍廟旁邊的光彩街;昨天傍晚經過時發現那時條有傳統菜市場的小巷子;老婆最喜歡逛市集,就讓小兒們跟著伊阿娘去走逛吃喝,我樂得輕鬆自在。

昨天傍晚煩惱的停車其實不是問題,順著吳鳳北路往北開一會,就可停在市政廳的地下停車場,再往南走回城隍廟就好。附帶一提的是,後來回去取車時,正好遇到市長從座車走下來,我跟她點頭致意,她說了聲「謝謝」,後來我才意會到她應該是在跟座車司機說謝謝啦。

其實城隍廟離市政廳不遠,但小兒們偏偏要騎Youbike,就隨他們了,我自己在前頭邊跑邊走邊引導,進了城隍廟牌樓後,就各自逛囉。

地圖上的嘉義城隍廟後頭還加註了綏靖侯,於是我們就不得不先探討城隍也有爵位。參考維基百科-城隍封號在民間的說法是縣級城隍享伯爵奉為顯佑伯(台南的台灣府城隍廟享公爵奉為威靈公),但嘉義在清朝為諸羅縣,何以享侯爵稱號?原來是:

清同治初年戴潮春事件,戴軍舉眾圍攻諸羅城三次,縣城在城隍庇佑下得以不破(知縣白鸞卿到城隍廟請示城隍爺抽籤詩云:「閤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知縣解讀籤詩,告訴全城人民「有禍不城殃」,人心遂定保住全城。)此事於同治十三年由欽差大臣沈葆楨上奏朝廷,因此在光緒元年(1875年),由皇帝敕封諸羅城隍加封號「綏靖」,(縣城隍)顯佑伯被加封為(州城隍)綏靖侯,是台灣縣級城隍中唯一敕封尊號的神祇。 – 嘉義城隍廟敕封尊號-維基百科


(門神-陳玉峰繪,近代維修)

在二樓後殿有描述以上故事場景的彩繪壁畫。我看到時以為是跟林爽文事件有關(諸羅改名「嘉義」的由來);但看到壁畫城中有城隍廟,而圍城軍兵勇身著「兵」服,雖然感覺對不太起來,但沒事先作功課故也沒深究。不過現在卻深刻了解清朝台灣多民變「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嘉義不是只遇到林爽文事件而已,我們那個年代的歷史課本關於清朝到底是講了什麼?(或許是篇幅不足,只能帶到清初康雍乾盛世與清末列強侵略)

但其實這次來嘉義城隍廟仍是為了見周鍾瑄像。周鍾瑄如果有知,當會說「你終於來了」。初聽聞「周鍾瑄」事蹟是去年春在《南瀛埤塘誌》讀到「在康熙年間就有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捐薪俸鼓勵興建水圳埤塘;去職後民眾感念其德政,於龍湖巖祭祀其肖像。」但又查到說這尊神像後來被請到嘉義城隍廟。所以這半年來去了赤山龍湖巖,現在又終於來到嘉義城隍廟,都是為了尋找周鍾瑄足跡。

周鍾瑄像為何會被請回嘉義城隍廟呢?大概是因為周鍾瑄曾當過諸羅縣令(康熙五十三年至康熙五十八年),城隍廟與天后宮都是他任內所倡建(康熙五十四年)。現今有派人士不滿當朝獨推崇八田與一有建烏山頭水庫與大圳灌溉嘉南平原之功,因此把三百年前也在中南部興水利的周鍾瑄搬出來「中日對照」一番(搜尋周鍾瑄、八田與一有一大堆正反意見)。以清初築埤塘跟日治建大圳相比,猶如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本來就無法相提並論。就像現在的軟體工程師無法想像以前用卡片寫程式的年代,但當時的工程師覺得能夠讓電腦跑程式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情(節省人力計算)。

不過我真的在正殿前一排神尊前看到周鍾瑄像時反而沒什麼感覺了,應是早就從相關影像資料得知而有了預期心理;如果周鍾瑄像不在這裡,反而才會覺得驚訝吧。


(藻井有彌勒佛、洋人、翅膀)

實際踏入城隍廟內,發現整座廟已作導覽規劃設計成宗教藝術殿堂,像是門神彩繪就是大師陳玉峰所作,二樓有介紹後來門板上的門神彩繪的修復過程。一開始我還只知道要拍古碑、古匾或楹聯,像是正殿神龕正上方的「臺洋顯佑」匾,沒有署名皇帝年號年代,就知這是皇帝欽賜匾額(應該是臺灣各級城隍廟唯一)。其他碑匾就請參見維基百科介紹。

除了碑匾,嘉義城隍廟特有文物介紹還可參見臺灣宗教文化地圖-嘉義城隍廟,特別要提的是「拜殿八卦藻井」-108個裝飾人偶中除了彌勒佛、仙女或武將等雕像外,還藏了幾個穿西裝、打領帶、翹鬍子、戴高帽且拿著拐杖的外國紳士,有興趣就來試試眼力看看你能找到幾個。

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在大殿內兩側邊拾家將上方的兩塊交趾陶製作的日文和歌對聯,這是日治時期為免城隍廟被眾神歸天而不得不迎合當政者的產物,如今成為嘉義城隍廟的特色,也是全台唯一。左上正殿和歌「山はさけ海はあせなむ世なりとも君にふた心わがあらめやも」,根據Bing的解釋:『此和歌是源實朝所作,表達了源實朝對後鳥羽天皇的忠誠之情,即使天地變幻,他的忠誠心也不會動搖。和歌的意思是:即使山崩地裂,大海褪色干涸,我的忠心都將毫無二心地奉獻给您,永不改變。』。

右上正殿和歌,據維基百科說是「しきしまのやまと心を人とはば、朝日ににほふ山ざくらばな」,但我看不太出來。根據Bing的說法:『此和歌是本居宣長在61歲時所作。當被問及何為大和心時,他回答道:「若問何為大和心,朝陽下綻放的山櫻花便是了」。』

以上兩首和歌,對當時政府效忠意味濃厚,無怪乎現今有關嘉義城隍廟的文物介紹,都沒有將這兩首和歌翻譯出來,但其實這是當時皇民化運動不得不的作為。因為我在前前後後樓上樓下逛城隍廟時發現了有趣的現象-嘉義城隍廟有非常多與掌管人間善惡無直接相關的神祉,譬如大殿右側有開漳聖王,後殿為媽祖殿(參考媽祖移駕,但天妃宮本來也是周鍾瑄所倡建,合祀供奉也算勉強說得通),而後殿二樓是觀音殿(一般廟宇後殿也常設有觀音殿,如台南祀典武廟觀音廳,也還算說得過去);但三樓正殿是水仙殿,偏殿有文昌帝君月下老人;四樓為五恩主殿(主祀:五恩主公),五樓為道教三清殿,六樓為主祀玉皇大帝的凌霄寶殿。滿滿的道教神尊(觀音或許不能全算),這又是為何?


(右上正殿和歌)

原來道教神尊與開漳聖王齊聚一廟乃是一場跟日治時代皇民化運動有關的宗教浩劫,根據維基百科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前夕,台灣總督府深怕台灣民眾生變,嘉義市尹川添修平於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七七事變的前一年)執行當時台灣總督府任務之眾神歸天政策,諸多寺廟拆廢並設置了濟美會統一收歸嘉義市各個寺廟廟產,但在當時地方仕紳極力反對下保留下了三座寺廟,城隍廟、地藏庵、南門廟。道教的神尊合祀在城隍廟(神廟),佛教的佛像合祀在地藏庵(佛廟),儒教的神祇合祀於南門廟(聖廟),其餘副神尊一律沒入市府倉庫慢慢銷毀,放棄台灣神明信仰推皇民化運動改信日本神道教,乃當時宗教界一大浩劫。

沒有作功課的情形下,就跟著廟內導覽解說四處拍,但有些壁堵、交趾陶的典故就不甚了解,像是廟簷下的石雕旁署「獸肉商」就不解何意?後來根據「獸肉商」在網路查到這篇嘉義東市場,台灣百年建築下的美食之光,原來城隍廟旁是百年菜市-嘉義東市場所在。所以我就從側門出來到光彩街上,看到一攤甜粽。不知老婆小孩逛得如何,想必買了許多「嘴吃蜜ㄚ」。又走回拜殿正門拍了一陣,就看到老婆小孩回來了,她們果然有買豬肉乾,有呼應到捐獻石雕壁堵的「獸肉商」。

回市政廳取了車,問妻兒接下來行程(我本來規劃接下來要去彰化爬挑戰級路線);老婆推給小兒回答,小兒果然說要回家打籃球。我也就從善如流,走民族路往西要上中山高南下回家了。豈料她們又有要求,說是已經研究好民族路上有一家連鎖的飲料「名」店(叫蘑菇茶坊的?),要我中途放她們下車去買。尋找「名」店,想必就是她們旅行的意義。往好的方面去想,要滿足這些人也是很簡單的,就像有求必應的神明一樣成全她們的心願吧。

回家後發現有張匾額的照片拍糊了(因殿內樑上掛匾的地方光線不足),小兒聽到就說那就再去一次啊。該影像還算清楚的地方有個「育」字,經查那是太子少保王得祿所立的「道宏化育」匾,王得祿正是嘉義人,是清朝臺籍官員中官位、爵位最高者。所以這樣要不要再去嘉義城隍廟補拍?城隍爺會不會認為「你又來了」、「麥擱來了」、「著毋庸來」?


(城隍廟旁邊的光彩街市集)

參考資料:

本文日期:2024.1.1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