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隨香網址 或 Android手機下載 Waytogo App
(碧軒寺內正二媽佛轎出廟門)
轉眼間又到年底,送神前一周才偷瞄了一下手機中的日曆,送正二媽回碧雲寺過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星期六,而且前兩年因為疫情關係不開放隨香,今年又重新開放了,完全沒藉口說不參加。而且巧合的是,自從2017年之後,2020,今年2023也參加的話,等於是每三年參加一次。但是我已經參加兩次了,想說該拍的影像應該都拍了,該探查的路線也都走過了,2017年深夜從碧雲寺下山回到東山之後,自覺已經心滿意足,有此生已了無遺憾之感,那這次的隨香又要以何面目(名義)參加?其實單純的隨香就行了,但人心總是不滿足。我想到了先前在東勢一街路口有看到五分車鐵道,或許這次有機會實際用歷史地圖驗證糖鐵路線走向。
參考2023【東山碧軒寺|癸卯年東山迎佛祖暨繞境】-預告片!!,今年鑾轎安座時間是6:51分,大概在6:30分左右來到東山街區找地方停好車再步行到碧軒寺就行。以往我大都停車在青葉路二段路旁,也有停在育英街與中興北街上過,這次已想好進到東山市街後就在東山國小附近找車位。早一點到的話,車位不算太難找。停好車後往碧軒寺邁進,碧軒寺前中興路排了一長條人龍,當是準備鑽轎底的。
在安座之前還有一點時間,到處參觀,再度細看「碧雲傳香」匾,右邊有「道光甲辰年」字樣。6:51之前是官員民意代表講話,安座吉時到,主委從佛龕請出正二媽佛像送到佛轎安座(首次拍到安座過程),然後接受信徒鑽轎底,直到7:21鑾轎啟程。這段時間長達半小時,讓我想起沒拿登山杖,想利用時間折回去拿。但又怕錯過正二媽佛轎出廟門(這也是首拍),所以還是乖乖待在廟中。這樣看來,其實我還是有許多紀錄未完成嘛。多來幾次,用心觀察自然會有新發現。
(育德街的竹筒古厝有陳玉峰年輕時彩繪)
正二媽佛轎出廟門後,還在廟門口前接受前導轎的問候(這也是首拍);然後才離開碧軒寺,左轉中興路接受沿路伏地的信徒鑽轎底。
拍了幾段正二媽佛轎經中興路讓信徒鑽轎底影片,我從育英街走回東山國小旁停車處取登山杖,整理行囊,吃了顆在碧軒寺前拿的粽子(感恩),然後繼續走向東勢福德祠等正二媽佛轎過來。這有名堂叫後發先至,因為碧雲傳香的路線都已經掌握在我的手機地圖裡。
過青葉路,走育德街到一半,在有間廢屋古厝空地的對面等正二媽佛轎過來,看到有幾位攝影師到那竹筒古厝前拍照,我也就好奇跟過去看看。一開始沒看出端倪。後來有在地人在討論「這是陳玉峰畫的,比一年前褪色更嚴重了,真想半夜來搬一塊回家保存啊。」我聽到「陳玉峰」三個字有如雷貫耳,於是趨前拍那木板上的彩繪,旁邊又有人再度跟我說:「這是陳玉峰畫的。」,他大概有一種知音難遇之感,只要有人對這屋子彩繪有興趣,便興沖沖為之解說。我應說:「可有署名?」那人說:「早期陳玉峰繪作署名赤崁…」,我接說:「居士」(表示我是知道陳玉峰的)。果然細看這彩繪後頭是有「赤崁居士」。查維基百科-陳玉峰作品裏頭第二項「臺南市東山區東正里東勢陳宅(1923年冬),私人住宅」,莫非就是此處?
我環視古厝前空地周遭,再跟那人詢問:「此處曾是廟嗎?」(當然很明顯這是古厝,只是當時我以為陳玉峰只畫廟裏頭彩繪)那人回答我說:「這是陳玉峰年輕時還沒很有名時,連同對面那一間,一起請他來畫的。」所以我說跟著正二媽回碧雲寺,觀音菩薩必定保佑讓你有所發現。當然自己也得開眼,開放心胸才行。
(行祥橋與五分車鐵道橋)
續行,經過德昌街,經過民家有自製獅頭小孩出來迎接香陣,吸引隨香客與攝影者嘉許與拍照。轉過行祥路往北北東方向之後,沿路就是一望無際的田陌,遠方綿延的山巒應該就是大凍山一脈。在這裡等佛轎過來拍攝山邊田邊行腳的這一幕(這也是首拍)。之後遇到一大片高麗菜田,攝影者們都跑到田邊去拍佛轎經過高麗菜田邊這一刻,但我對於拍攝這一大群攝影者更有興趣。
佛轎經過行祥橋時,我又將旁邊的五分車鐵道橋一起入鏡。回頭翻照片,六年前我就已經注意到這座鐵道橋。但今日用歷史地圖驗證糖鐵路線時卻注意到這座鐵道橋是在今行祥橋北邊,但在1954年以前,製糖鐵道(主)是在今行祥橋南邊。今行祥橋是在當年的製糖鐵道(副?)路線上。今行祥橋是由嘉邑行善團修造的,應是走製糖鐵道(副?)路線。那如果有製糖鐵道(主)的鐵道橋的話,為何如今不見蹤影?在研究古地圖與實際現場比對出現不同之處,是不是我哪個環節搞錯了?
8:35分左右行經崁頭保安宮牌樓,順著一排南洋杉往保安宮前進。保安宮廟的門額還是在水泥鋪面狀態。繞進聚落裡頭。跟在隨香信眾走,有的不吝把自己心願公開給大家知道,看著有覺得有趣。繞出崁子頭部落又出來到南101,看見新設的中洲明聖殿牌樓。
9:00左右來到中洲明聖殿。此處算是大休息的點之一。有補給,有鑽轎底。啟程續行,沿小路往南,兩旁是台糖農地的人造林,路口轉角處有老樹與殘餘的紅磚矮牆,五分車鐵道再度現蹤,果然接著就路過台糖白河農場,也就是今南101鄉道(市道)就是昔日五分車鐵道路線,可由農場進到東山市區。這一帶人造林區域在經建三版地圖上標示為「台糖崁頭農場」。在南二高陸橋下附近有一堵牆,不知作用,也有可能是橋墩。沿著高速公路邊行,折向東往山頂仔。遠方盡頭枕頭山在望,那是此行的目的地。
(檨子林路邊民宅香案)
過山頂仔,進入檨子林保安宮地界(大林里),大林里路口處定會有陣頭迎接正二媽佛轎到來。此後注意沿途會出現的五營小廟。一路上陸續有小黃公車站牌。在檨子林路邊等佛轎過來的空檔,吃掉在碧軒寺拿的第二顆粽子。但是檨子林保安宮是更大的補給站,有素麵還有其他點心,讓信眾與工作人員吃飽再繼續上路。總之在這裡大概待了20分鐘之上。這段期間依然提供鑽轎底。正二媽的到來絕對是年度盛事,對於平時很少人經過的偏鄉部落而言。當地居民門前擺出香案,提供飲品與零食與隨香信眾分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過檨子林社區,路過一處土地公廟開始進入山區道路(約當南96 1.5K以後),從地形圖可以看出來。地圖上北面有一座弟子山,應該有基點。本有意去探看一下,但參考山友弟子山遊記,登山口應該不在南96路上,雖然沿路走著走著是有看到幾條往北的上山道路,但這一帶是東山的公墓…。總之本來就只是想想而已。
路過檨仔林橋、杭內橋(約當南96 2K),右側杭內溪畔山坡有果園。過杭內路牌(約當南96 3.5K),左側有廢棄古厝。民眾與沿路隨行的巡邏年輕警員聊天,大概是「以前沒看過你啊,何時派到這裡的,現在在哪一個派出所當值?」之類的。
前往最後一個大補給站-杭內聖安宮(約當南96 4K),右上方枕頭山在望。從檨子林進入山區之後到這裡約走了2.5公里,40分鐘。此處有熱包子與麵包,不過一下子就被拿完了。工作人員廣播說想搭接駁車的休息夠了就可以先行到大仙寺。往年接駁車都會開到杭內古道登山口-杭內一號橋,但今年南96在修路,大車開不進來,請要搭接駁車信眾徒步前往大仙寺搭車上山。
先行到杭內一號橋,此處有涼水車,幾個小女孩用可愛的聲音說道:「之後沒有補給站了喔,歡迎來取水喔。」聽到這樣甜膩的聲音,你怎能不跟她們拿一瓶水?
(杭內古道最後一段陡上後看枕頭山)
走上杭內古道,路過放山雞養雞場。有對夫婦聊著,感覺這次養雞場規模有向上擴大的樣子。雖然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比照地圖,養雞場上方的鐵門位置倒與六年前走過時一致。由於杭內古道在六年前走時之前就已經因為崩塌而改道,這次再經過經建三版地圖確認,改道的起始點在養雞場下方鐵門,而改道終點約在「再上陡坡前暫歇」處。不過我路過時沒有特別注意到舊路出入口的痕跡。
從杭內一號橋走杭內古道上到碧雲寺一向是「送正二媽回碧雲寺過年」的重頭戲,根據六年前的紀錄「從杭內一號橋到古道肖楠林出口,長度約3.5公里,爬升高度約200公尺。」(但根據此番落差里程圖應該只有2公里)轎班必須扛著正二媽佛轎奮力爬坡。在約2/3的地方有一段尤陡,轎班先扛一段後必須先停下來喘息,而且山路也會轉彎上坡,而這也是很危險的,一定要避免佛轎被甩出去或犁田。
偏偏佛轎上坡也是攝影者最愛拍的。這些很像揮不走的蒼蠅的攝影者(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先佔據坡上高點等著精采鏡頭-佛轎爬坡經過。雖然這次我還是有拍佛轎上坡,不過卻認為六年前那次隨香應該已經拍得很精采了(上坡途中還有敲鑼)。倒是這幾年左邊坡的樹林似乎因為崩塌而消失大半,所以山路上反而可以直視上方枕頭山的藍天白雲。值得一提的是,有幾位在平地上有看到的老先生與老太太也都還能堅持走上來,令人佩服。前兩次有看到的真骨力阿嬤這回倒是沒看到。
走完陡坡逐漸接近肖楠林,沿途都還可以看到枕頭山,前兩次好像都沒這麼注意,是不是今天的天空藍得特別漂亮?來到肖楠林,涼水車與可愛小女生又出現了,於是我又跟她們拿了一瓶水。
(正二媽佛轎行經六溪香路古道口)
繼續往前走到六溪香路古道入口石碑處等候正二媽佛轎通過。古道入口的解說牌的精采圖文吸引很多人觀看,可能有引起一些人想要走香路古道的念頭。旁邊兩個中年阿伯在聊天說每年陪正二媽回碧雲寺過年的好處,說是接下來雖然會鐵腿好幾天,卻換來一整年身體健康。
至於我為何要特地等在六溪香路古道入口拍攝正二媽佛轎通過的畫面?這就要論到攝影不能「人云亦云,人拍就拍」,得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意念才行,而這就要靠平素累積人文素養。像是六溪香路古道正是這段「碧雲傳香」傳奇中寺僧抱著佛像下山的路線,而今日正二媽回碧雲寺卻是走杭內古道,兩條路線的交會點就在這裡。在這處時空交會點拍攝正二媽佛轎通過的畫面饒富意義。正月初十正二媽佛轎下山來到六重溪部落經過「北由火山碧雲寺碑」處也具有相同的意涵。
來到碧雲寺之前,沿路接受信徒鑽轎腳,佛轎慢慢行往碧雲寺。等候之時,走到廣場前緣展望山下嘉南平原。
今年鑾轎啟程比往年應該晚了半小時,正二媽進碧雲寺已經超過下午一點了。藍天白雲綠色枕頭山下的碧雲寺讓人心情開朗。這次也試圖拍了正二媽請出佛轎送至大殿內的過程。不過人潮洶湧,加上攝影者們都學聰明了,腳架、自拍棒都高舉升空,於是拍到的畫面不過爾爾。然後就趕緊去排下山接駁車。雖然我已經排在很前頭了,但是由於需讓轎班先搭,所以上了接駁車也已經是等了約50分鐘之後了。建議以後在12:30就可以讓幾輛接駁車來到停車場等候,應該可以更快紓解等候接駁車的排隊人龍。
本文日期:2023.1.14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GPS)
(落差與里程圖)
東山碧軒寺經杭內古道至碧雲寺路線圖 |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