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流水前身」匾)

本來要找爸媽去散步,但他們有事先出門了而錯過了,正在煩惱一個人要去哪裡時,轉念一想,這個時候不就是探索城市的好時機嗎?腦海中突然閃過這幾年看過關於清水寺前發現枋溪舊河道紅磚護岸的新聞(清水寺前枋溪舊河道現身 文化界疾呼:不要蓋),於是便決定前往清水寺探看舊河道蹤跡。其實近年關於府城的舊河道打開「水溝」重現的尋根溯源新聞還蠻多的,像是五條港的南河港德慶溪福安坑溪等。

我從開山路29巷路口的「六合境清水寺」牌樓進入,巷子左側下水道就有潺潺流水聲,這本也是枋溪的支流之一。來到清水寺前的三岔路口,有兩棵大榕樹。左邊路中間那棵下方有榕王公小廟,右邊那棵旁有平安井與正昌牌水協仔。兩棵榕樹連線的前緣就是已經加上移動式格柵的枋溪舊河道,往其中探看果真能夠看到還算清澈的流水,從清水寺那一排街屋流過來,在清水寺前與另外一條支流匯聚後往青年路14巷流出去,經太平境教會後方,民權路旁的吳園為枋溪旁的低窪處,之後在今民族路遠百匯入德慶溪。關於枋溪的水文探查可以參考這篇

我先走進清水寺拜觀。關於水流觀音的沿革:

六合境清水寺原奉祀清水祖師,寺前圍溝仔底,某次大雨後,漂流一塊柴木,里人拾取雕刻觀世音金身供俸,稱『水流觀音』,並改主祀觀音佛祖,同祀清水祖師。昔日被譽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為府城重要佛寺。廟內留存光緒2年(1876年)『流水前身』及光緒11年(1885年)『大觀在上』二方古匾,寺前左右兩側有兩棵百年榕樹,目前由台南市政府列為珍貴自然資源,還有一個百年幫浦,目前仍可使用。 –wiki

略過前殿稍後再來細看端詳,我先走到後殿。後殿主要供奉觀音立像;對面泥壁有潘岳雄彩繪的竹林觀音。在走回前殿看潘麗水彩繪門神-哼哈二將四大鬼王(參考台南中西區●六合境清水寺●潘麗水彩繪之哼哈二將與四大王爺門神/百年觀音與清水祖師老廟)。清水寺正殿前有一古香爐前刻「烟徹慈雲」旁刻「乾隆甲申年」(西元1764)。進門廟右側牆上方有一「觀自在」黑底金字木匾,還有一些布上有剪刀等圖案,但不明所以。寺外門柱有府城名人許丙丁所撰的對聯。也有許丙東阿霞飯店敬獻的壁堵與石雕。

再走出來寺門看兩隻石刻外觀已斑駁的小石獅。往開山路3巷往左走出到開山路,此巷口有銀同里社區路牌,轉角有間咖啡廳。又走到開山路14巷到青年路上,此處也有清水寺牌樓。回轉到清水寺前,順著地下水道格柵溝蓋往東行,看到一排連棟舊街屋,上已搭建鐵皮屋頂擋雨,但外觀結構殘破不堪,要拆要留?如何把雞肋變雞腿?考驗文化局能力。下水道上的石板溝蓋有「枋溪 山仔尾溝」字樣,試圖說明這是一條老街-水流觀音。由於這一區的巷弄我沒有走過,於是便興起繼續順著彎曲小巷弄尋找枋溪舊河道的念頭。


(水流觀音街屋)

往東走過友愛東街,走到對面的小巷弄(府前路一段122巷)。台南中西區就是這樣,看似老舊屋雜陳的巷子中,偶然會冒出一兩間有特色裝潢的賣店,不過從外觀往往看不出是在賣什麼就是了,總之覺得很時髦;在沒有太多客人會經過,是不是抱著「花若盛開蝶自來」的心情在開店呢?

續行府前路一段122巷遇到巷弄岔路,取左,還是府前路一段122巷,出來到府中街,路口有間居酒屋。過府中街,續行府前路一段122巷,紅磚道上一路可看見水溝蓋。此處民居還是有許多平房與矮圍牆。有些已經整理成民宿經營。這次就看到有好幾位年輕女生像是外地來的旅客走出來。

巷口遇到岔路,再度取左,出來到城隍街前,右側是銀同祖廟,是昔日同安人會館。入內參觀。廟內有牌示說有石碑類古蹟,但繞了一圈沒看到。離開銀同祖廟,過城隍街進到對面巷子(府前路一段122巷68弄),巷弄變窄了,兩邊房子也多不高,門前多花木扶疏。在轉角一處民宅外頭上面掛著一塊木牌正面是「糶」,背面是「米」,所以這裡以前是間米店?

在巷弄繞來繞去,有點抓不準方位,總之繼續想像枋溪是怎麼流過來的。繼續走到府前路一段90巷34弄。看到一處被當作廟埕的停車場,走進去一看,這是「奎樓書院」,在1874的地圖上叫做文昌祠,但現在看起來乏人管理的樣子,大門緊閉。可以被稱之為舊物的大概就是廟的前庭,根據維基百科

奎樓書院目前為一層樓建築,連柱廊在內共面寬五間,前有庭院。其中前簷廊柱與圍牆大門門柱為舊物,而階梯旁的抱鼓石亦應為舊物。裡頭供奉梓潼星君、文衡帝君與魁斗星君,並有古物「魁星踢斗圖」、「重修魁星堂碑記」與「重修奎光閣碑記」

不過這次我事先沒查資料,只是隨興所至,在外頭張望而已,並沒有入內參觀。所以幾塊古碑以及「魁星踢斗圖」都沒看到。但根據這篇枋溪的水文探查,文昌祠正是枋溪的其中一支流的源頭所在(另一處在延平郡王祠)。換言之,我繼續再往東走,應該也看不到水溝蓋了,因為此處已經靠近東門城,也是昔日府城市區的地形高點。

(糶米小巷弄-府前路一段122巷68弄)

此處的巷弄已狹窄到只容一輛機車通行,從小巷出來之後是萬昌街。往右是府前路,往左是民權路。我取左出來到民權路上。對面空地有一間已沒有營業的老戲院-新建國,此座老戲院曾為許多台南人心中「轉大人」的象徵(謎之音:著實不知),附近幾間亭仔腳街屋立面也有古意。續行民權路往西,注意到這一條街上的佛具店怎麼這麼多啊,將民權路一段稱之為佛具街也不為過。用走的才會發現,台南的巷弄真是厲害,處處都是古蹟啊。尤其是民權路自從荷蘭時期就是台灣第一街(原普羅民遮市街),清朝時期也是十字大街東西向大路。

沿著民權路走著走著,來到東嶽殿。依照我先前對東嶽大帝掌管事項的粗淺認知,應該不會特地想要來逛東嶽殿。但這番既然路過,就在門口張望一下也好。廟不算大,但香火卻很鼎盛,此番見年輕學子來此參拜,不知是否也有求功名?因為沒查資料,不知廟內有那些古文物,也有信眾在膜拜,所以就不好入內打擾。但見廟旁門柱聯「泰岱崇型總司…」,年代是乾隆戊戌(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果然,我因此想到笑傲江湖中泰山派的殺手鐧「岱宗如何」。

續走到城隍街,右轉直走到城隍廟前,我又來了。上次來拜此廟已是13年前。正是「居心正直多來幾次何妨」,但這次卻在廟對面的屋側面橋壁上看到手繪風的選舉廣告看板,著實被嚇到了。不過在正殿前正好有個年輕觀光客在拍「爾來了」,我正好連同「臺灣府城隍廟」、「爾來了」、兩旁對聯,以及這位觀光客一起構圖,成為一張今日最滿意的影像

(枋溪支流之一源頭-奎樓書院(府前路一段90巷34弄))

從城隍廟退回,隨意鑽入右側一條小巷子,然後又在青年路與民權路之間的蜿蜒巷弄鑽來繞去,彷彿在走迷宮,饒富興味。出來之後看到對面又有一排街屋,其中有間遠生醫院,看樣子也是有故事的建築。拍完照退回,鑽入民權路一段199巷,這是一開始有說過,在老房子中有新店的巷子。繼續走出到友愛東街停車處,結束本日東安坊的漫走行程。

回家之後想把當日走的航跡,找一張老地圖驗證一下枋溪舊河道。一般想到老地圖會想到日治時期台灣堡圖,事實上在晚清就有一張全台最早以現代測繪技術製作完成的有精確比例尺城市地圖-福州船政學堂所繪製臺南府城街道圖(1874)。將這張台南府城街道圖與Google Map疊在一起,然後在將我當日足跡擺上去,這樣我當日行走路線經過哪些府城老地方就一目了然。而且當日我在還沒有擁有相關知識前,單憑感覺就足以穿街過巷走到枋溪的其中一個發源地-文昌宮,可見對一個城市探險家而言,除了科技、人文素養之外,也需要直覺呢。


(清水寺前的枋溪以及其發源地,疊圖來源:福州船政學堂所繪製臺南府城街道圖(1874))
本文日期:2022.7.16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落差與里程圖)


清水寺前尋枋溪舊河道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