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二層行舊公路橋)
前文提到,兩星期前從報上看到二仁溪10公里綠堤最後一哩路 仁德中洲段完工(從港尾溝溪滯洪池附近到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全程約4.25公里)的消息,便放在心裡。光復節連假最後一天的周日下午從高鐵站接完南歸的家人回到家後才四點出頭,便想到晚餐前兩個小時可騎單車。想騎單車,就想到這條綠化過的二仁溪自行車道,順便也想起秋天仁湖橋旁的台灣欒樹。這則新聞有一個讓我很納悶的地方,二仁溪綠堤計畫共有六期,而仁德中洲段是第五期,為何稱是最後一哩路?當然我們可以理解二層行舊鐵路橋是二仁溪自行車道東段的終點,但這樣「期數」就會跟「最後一哩路」兜不攏。後來我找到答案了,但是我不會在這篇遊記直接告訴你。
再來是Youbike租借站,由於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在港尾溝溪滯洪池借Youbike感覺像理所當然,但實際上該處常常借不到車,以前都是到嘉藥去借(參考這篇)。今天突然靈光一閃,何不食肉糜?不是啦,是下游一點的二層行清王宮也有Youbike站點,今年初的全家的港尾溝溪滯洪池小散步,回程小孩就是在清王宮前借的Youbike。主意已定,便風塵僕僕騎著歐多麥在嘉藥對面切入二行一路,但馬上遇到廟會遶境活動一直塞到清王宮都很「難過」。

(生態巢箱與甜根子草)
從清王宮騎出上到二仁溪堤岸道路,看到二層行舊公路橋有許多人明目張膽在散步(那以前是不可告人嗎?)。拍完舊橋與左側新橋合照後,往左續騎。在雙博自行車道38K里程標對面,取引道鑽過縱貫省道到另一側,再上堤岸。有新設的路標、白色路板,與休憩座椅平台,這就是二仁溪綠堤計畫第五期的起點了。說到雙博自行車道的話題,近年在縱貫省道上常見「三館線」的標誌,這是標準紙上談兵的概念,在車流量大的南總圖與奇美博物館間拉一條線(官說這是自行車道,它就是自行車道),就從雙博變成三館加長版了…。其實也可以小繞到南美館啦,這樣便能稱「博美自行車道」。由於本來就有納入黃金海岸自行車道,故也可稱「博美黃金自行車道」。喂,越來越扯了。
新設的二仁溪自行車道是在原本堤岸柏油路的右側上方(原本是草地,可能有石板,忘了)。騎過一小段綠蔭,視野開闊後,不遠有一棵火紅的台灣欒樹,後方是港尾橋。接近那棵台灣欒樹後,看到更後方(大約是在滯洪池)的河岸邊有一大片矩形狀的甜根子草。由於太方正地嵌入在河畔綠地中,猜想可能是人工特意為之,但規模也算盛大了。

(二仁溪甜根子草)
過港尾橋,騎到那大片甜根子草前的堤岸,準備好好拍照。在新設的雲朵涼亭下方有生態巢箱的最佳拍攝點。除了生態巢箱,下方的河畔草地還有竹編狀(據說是銀合歡)的木柵圍成的裝置,稱之為「多孔隙生態濕地」。總之還是優先從各個角度與套用不同光線,適當地裁剪取景,把這片甜根子草拍得美美的,才是正經。我正拍得渾然忘我,後方傳來一句:「很漂亮齁。」回頭一看,是一位跑步路過的中年男子出的聲。我也回應:「對啊」。
除了碩大便是美的拍法,也有納入港尾橋為遠景等構圖。後來嘗試逆光拍甜根子草羽狀穗尾透光的搖擺姿態,以河面的反光當作背景。甜根子草與雲朵涼亭果然吸引情侶、遊人停佇,綠堤計畫第五期要給個讚。
續騎往仁湖橋。遠遠看到跨距甚大的仁湖橋,感覺河邊從堤防到水邊都被綠化了。不記得以前是否為石塊。至於仁湖橋畔的台灣欒樹,紅葉的狀態遠看差強人意,因為其間參雜綠葉。不過走近樹旁換個角度觀看、拍攝,用減法藝術刪去周邊,感覺就出來了。連特地開車前來觀賞台灣欒樹的三兩遊客也成為我模糊背景的點綴。近處的紅葉看起來很嫩,也像成串的鈴鐺。為什麼可以離紅葉這麼近?因為這段堤岸道路接近仁湖橋時會逐漸高起來銜接橋面,而台灣欒樹是生長在橋下,落差大概有五、六公尺,遊人因此得以親近滿覆紅葉的樹冠。但是不要只顧著拍美照而不小心從路邊跌落下去。酒紅色的花瓣(?)讓我哼起了李心潔《戀》的歌詞:「情願 醉死在夢裡 當一切都變得無力;情願 為你而美麗 當你呼喚我的名字」。

(仁湖橋台灣欒樹)
從仁湖橋畔往回徐騎,從另一側角度拍台灣欒樹。也從空隙處,觀看仁德大片的地瓜田。然後回到下方新設的自行車道引道,鑽過仁湖橋下到另外一側。過了仁湖橋再往東騎,景致大概無甚特殊之處(跟兩年前來的印象相仿)。不過美景也是自己構圖來的,像是塔塔相連到天邊的落日美景,我覺得它是美景,那就是我的美景。
來到以前到過的舊亭,時間已是五時一刻,考慮回程時間,要快馬加鞭趕到終點-中洲鐵定營。快馬加鞭的是自己的腳,這樣也騎了十分鐘。中洲鐵定營新設了一座涼亭與休憩平台,但如果有廁所會更好。中洲鐵定營幾個輪胎大字旁新增了「終點」的牌子。到達之前,一輛北上快車正好呼嘯而過,來不及拍。等了約十分鐘,要拍下一輛列車經過。這時候前頭陳舊的二層行舊鐵路橋變成配角了。
在等候期間,陸續有單車遊客成群來到這裡,在列車還沒來之前,又都折回了。看來還是我的拍照意志堅定。拍完列車經過後,趕緊踏上回程歸途。十月底,五點半,天色已經昏暗了。踩著飛輪回到滯洪池處的甜根子草,嘗試用手機的專業模式,把手機靠在雲朵涼亭的欄杆上,曝光時間設為1秒,再來拍攝甜根子草花海。
匆匆忙忙拍了秋天晚風中搖曳的田根子草。但貪多景雜,前景似乎不夠亮,構圖也沒有抓到重點的樣子,不知道為何EV會自動+2?看來這就是這台手機專業模式的極限了(還是我腦袋瓜的極限?)改用錄影模式拍攝河景與上弦月。拍畢,六點前騎回到清王宮還了Youbike,六點半前回到家,陪妻兒吃晚餐。

(二層行舊鐵路橋、中洲鐵定營、列車)
本文日期:2025.10.26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
(落差與里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