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白茅)

半個月前散步於二仁溪南岸至二層行溪舊鐵路橋但沒看到由廢營區整理的景觀咖啡,這次改走北岸再探一次。但是比照在南岸看到亭子就停車開始走是失算,這樣大概讓老人家多走了20分鐘,以至於回程時天色幾乎全暗了,雖然才剛過六點而已。最後我先用小跑步回到停車處開車來接,很有誠意的增加有氧運動量。

所以秋天來了。這一條堤岸上的茅花不會讓人失望,河床中的大片甜根子草也很精采。左邊爬梳整齊的農田所種的幼苗不知屬於何種瓜果?堤岸道路邊的樹果,老媽知道那是苦楝。回望來時路,西方天空閃耀著金光正映照在二仁溪平緩的河水上。來到一處下堤路口,此處可停數輛車,以後若要偷懶可改停這裡。接下來左邊的兩處水池養的不知是鴨還是鵝?

看到溢流堰,今日水上比較多人。經過工寮與河畔施工區。續走,看到對面的大湖抽水站閘門。有可能是因為二仁溪水量不豐,涵口圳早就將取水口移到更上游一點的這裡。


(二仁溪甜根子草)

回望,原本的金光閃耀,現在變成夕陽Solo一顆紅蛋。徐行接近二層行溪舊鐵路橋,遊人稍稍多了一些,不過多已經要回程。慢跑、騎單車的都有。北端這邊比南端更容易清楚看見舊鐵路橋鋼梁與古樸橋柱,這時候飆過的自強號不知道是哪一種?也真的十多年沒再坐過長程自強號了。

路盡頭放了五個大鐵桶(但看起來又像是輪胎堆高),標示「中洲鐵定營」。下堤防處有鄉間小路往中生里出中洲、保安,回奇美博物館,這是三年前跟小孩由南區騎上二仁溪堤岸到底的長征路線,就算不是傳奇也堪稱經典。但是這回在下堤岸之前瞥見沿著舊鐵道鐵籬笆旁有一條新闢仿軌道枕木的步道,想必就是通往廢營區咖啡。由於天色漸暗,我讓爸媽先走回程,我自己走步道去探看。

沿路有特意營造鐵道站房周邊氛圍,像是枕木長椅、木質電桿與車站燈箱。走到開闊處(應該是周遭的雜木林被整理了吧)出現了一間像是營區會客室的平房,而後頭則有更多沒有屋頂的營舍,牆壁上可看到標語,屋內可看到像是擺裝備的櫃子。就是一處昔日營房般的存在。因為地方希望能促進觀光帶來人潮,把昔日守衛鐵道的哨兵所變身為假日景觀咖啡,順便推廣一下在地農產品。取名為「五七」咖啡,就是源自中洲的特產番薯品種-台農五十七號。可參考這篇報導-仁德廢棄哨所 變身假日咖啡館


(中洲鐵定營與二層行溪舊鐵路橋)

不只是看火車呼嘯而過,透過窗框眺望二仁溪堤岸與附近農田風光都頗有意境,但是若要招徠人潮仍嫌誘因不足。因為此間太偏避,而聯外的堤岸道路或是從中洲過來的鄉間小路則非一般遊客可以尋抵。雖說如此,日暮時分還是有單車騎士偶爾會騎到這裡來。或許把二仁溪北岸當作人文與自行車廊道來規劃,把鯽魚橋、清王宮、舊公路橋、港尾溝溪滯洪池與舊鐵路橋設為站點,再想方設法把人流從黃金海岸與奇美博物館拉一些過來。雖然就我個人立場,維持現在的清靜就可以了,悠閒散步或騎腳踏車都很愜意。

離開廢營區往回走,試著在鐵籬笆圍起來的區域看看有沒有以前的軌道之類的,不過樹林幽暗與雜亂沒發現。如果這一區可以清理一下,變成像是大樹舊鐵橋那樣可以讓遊人近距離參觀的話(參考這篇竹寮取水站、舊鐵橋溼地天空步道、三和瓦窯。)

正在舊鐵路橋做離別前回顧,又有三位男女騎士騎到此處閒聊,然後原路折返而去。這時還沒到六點,但天色已十分昏暗了。我大約在養鴨池那邊追上爸媽,然後就如同文章開頭所述,跑回去開車來接,讓他們少走一、兩百公尺。在昏暗暮色中走路,由於缺乏景色變化,或許會覺得怎麼一直還沒走到目的地。

(廢營區轉型咖啡屋)

本文日期:2023.9.30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二仁溪北岸堤防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