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南池西岸往東北看花旗木廊道)

最近在社群媒體上常看到花旗木盛開的消息,但最多的不是一個多禮拜前去的西港金砂里,而是仁德滯洪池。一開始我以為仁德滯洪池就是港尾溝溪滯洪池,並沒多想那裏好像不見花旗木。Google了一下,仁德滯洪池原來位於中山高仁德交流道附近,附近有中華醫大,故「又稱華醫湖、仁德之心,該滯洪池是因為三爺宮溪流域容易淹水而闢建,分成北池與南池」-維基百科。此處之所以花旗木成林,當然是有意為之。2020年市府水利局以前瞻計畫經費進行「仁德之心─滯(蓄)洪池景觀營造計畫」工程。景觀營造工程主要集中在北池周邊,近180株的花旗木廊道就是這個時期所栽種,於2021年初完工,經過三年終於趕上這一波花旗木賞花熱潮。

今日傍晚我以熱車為名義來到仁德滯洪池賞花。經過事先研究交通動線,此地可說交通方便也可說極不方便,要說方便就是就位於仁德交流道旁;不方便的原因之一也是位於仁德交流道旁-如何在交通繁忙的交流到閘道轉進往滯洪池小路?其次是往滯洪池周邊道路,真的非常狹窄,無法會車;其三是周邊道路狹窄又該在哪裡停車?以上三個問題就都在Google街景服務找答案了。

經過規劃,我決定避開仁德交流道,改採從文華路北上(這是之前踏查糖鐵關廟線的反方向路線),轉崇善路往東,遇到三爺宮溪後轉入防汛道路的策略,在到達華醫大橋前的防汛小路(民安路一段253巷)果如預期狹窄。花旗木廊道在北邊一點,但我怕開車進去難迴轉,於是沿著南池南岸來到東南側的大空地,鄰近中山高旁,此處就很好停車,雖然要到花旗木得小繞一會。然後我記得了,十多年前曾在中山高的東側看透天厝新建案,那還是房價便宜的時候。當時就知道這一帶有淹水問題,不過會淹水的應該是中山高西側吧。

(南池北岸花旗木廊道)

沿著南池南岸順時針走,又來到華醫大橋附近岔路,此處是滯洪池出水閘門,牆壁上有古鯽魚潭的聚落分布與仁德滯洪池位置(洋仔下)的彩繪壁畫,有一位小朋友正在認真研讀文字說明,至少有數分鐘之久。可謂孺子可教。前文已有略述:這一帶會淹水的原因是上古為大灣海峽,後來逐漸陸浮之後,地勢仍比兩側低窪。

走在南池西側,逐漸接近花旗木種植區域。透過近處的花旗木「花枝招展」為前景,拍北側的花旗木廊道,最近都在嘗試這個讓「前景模糊」的招數,不過這顆17~85的旅遊鏡效果沒那麼好,但我又懶得出動「百微」,也有可能天色暗了點,色彩沒那麼鮮豔。

南池北岸道路中有一條筆直水道。花旗木已過了最盛期,長出綠葉,遊人還是很多。中間有幾棵開黃花的花旗木。廊道盡頭,中山高陸橋下有個涵洞,過到另一頭是仁德四街。續沿著東北側走到北池的北邊,這裡有幾間房舍,地圖上標示萬代橋生態綠籬迷宮。

回頭往南走,沿著中山高陸橋邊道路行,這一區的花旗木花朵又開得比較茂密。嘗試構圖取景,發現構圖中上半部整面天空被花遮住的方式可以減少樹枝間隙的雜亂。然後往回走,再逛一次南北池之間的花旗木廊道,突然憶起曾看過一種以邊坡草堆為前景模糊製造透明感的拍法,就像下圖這樣子。總之,今年這個花旗木花季,我也參考了許多網路上的作品,拿出單眼實際來演練,回家後再影像後製。正好呼應最近看到的一句話:

我們書寫是為了有兩次品味人生的機會,一次是當下,一次是回顧追憶 — Anaïs Nin

我認為攝影時還多了一次。拍回來的raw檔,回家後用影像軟體拉曲線調飽和度以符合我們想像中風景的最美姿態,花在「影像後製」的時間不就是又可以再品味人生一次了嗎?

(花旗木以草為前景)

本文日期:2024.4.13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GPS)


仁德滯洪池花旗木步道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