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往鹽水大埤的鄉間小路與小花)

這天下午有空,便想獨自一人來探南瀛埤塘誌裏頭的鹽水大埤;因為料想到此埤可能沒有步道可環湖,入口也不知在哪,還是自己來找比較自在;若沒找著,或是探查過後不值得帶家人到此一遊也無妨,至少台南埤塘我又探索了一個。網路上找到鹽水大埤資訊很簡略,大致如維基百科所稱:

鹽水埤水庫,位於台灣台南市新化區礁坑里,即鹽水溪上游,屬於配合地方農業灌溉之用的小型水庫。荷據時期,鹽水埤水庫附近就築堤蓄水灌溉,後因土堤被洪水沖毀而荒廢。清領時期道光期間,當地居民出資興建土堤灌溉,又再度因為洪水沖毀而荒廢。1954年,因虎頭埤水庫不足以灌溉,因此由嘉南農田水利會興建土壩蓄水,於1954年11月開工,隔年完工。

換言之在日治時期地圖是看不到鹽水埤的,但是在台灣堡圖大正版(1921),在現今鹽水大埤水庫溢洪道下游卻有兩座埤塘,分別是芊交埤(今日月釣魚場與深坑子溪上游)以及烏瓦窯埤(今只見已乾涸遺跡)。

至於要如何到達鹽水大埤呢?初行在台19甲大路上,後來全權交給導航在鄉間小路彎來繞去,路越繞越小條,在好像快到之前的只容一輛車經過的羊腸小路(約當鳳凰綠境岔路口),但見有一輛車從對面緩緩開過來,搖下窗對我說「有大貨車要從裡面出來,所以暫時不能過。」我於是退回,看手機地圖,選了北邊的日月湖釣場的路,但也是越開越小條,而且逐漸沒柏油。路況不明的情況下,再度退出。

(鹽水大埤)

又看地圖,護東路那邊有兩座埤塘,Google地圖上標示著「鹽水大埤」,因此我決定到那邊看看。但其實是乾涸的池塘,也就是先前的提到的烏瓦窯埤(魯地圖標示為「啟聰溝排水」)。

我下車行過兩處埤塘之間,看到前頭埤塘有處傾壞的水門。埤塘南側在魯地圖上有標示為信義路14巷以及聖明堂。我發現這邊離護東路太近,應該不是鹽水大埤本體;本體應該是在剛剛要會車的地方還要再深入,地圖上標示為「鹽水埤水庫」的藍色區域。

於是我回轉到車上,正好遇到剛剛要跟我會車的駕駛迎面開來,跟我說「大貨車已出,可以過了」隨後我開到剛剛鳳凰綠境岔路口,但是改在右側岔路找了個空地停車,步行進入。這個決定應該是對的,因為後來發現裏頭腹地狹窄,可能沒地方停車。

其實在這處岔路口的前後,Google地圖上是鹽水大埤水庫下游的連續四處埤塘都乾涸了(連同剛剛去過的烏瓦窯埤),如果是雨季應該不是這樣。在埤塘末端處看見水閘門上頭有鹽水埤字樣。直行這條沿著圳溝的小路,右邊開著漂亮的小黃花,左邊是廣闊的田野;但越往裏頭深入,右邊變成高大的民宅護牆,左側是果園民家的樹籬,偶有蘭花從中冒出。這是條幽靜的小農路。來到水庫壩堤邊時景緻一轉變成幽暗的樹林與竹叢了。

這時小路彎向左邊,不過我取上坡小徑上壩堤,鹽水大埤風光一覽無遺,主要是光電板。科學園區的人工湖(滯洪池)也就算了,連偏僻的鹽水大埤也不放過(謎之音:就是偏僻才不會有人來遊湖啊);也或許因為是公家水庫,響應種電政策是必然(譬如阿公店水庫)。適逢南部大旱,鹽水大埤東緣處淤積長草,鄰近的光電板算是擱淺了。

(鹽水埤基石)

溢洪道在左側,我先逆時針往右邊走看看。那邊有廢棄的水泥建物,我一直記著南瀛埤塘誌裏頭提到湖畔有間日治時期留下的房舍,但趨近一看,只是蓋到一半的廢墟而已;這有可能是該書提到的鹽水大埤周邊曾有人想在湖邊蓋飯店發展觀光,看來應該是不了了之,首先就是交通太不方便。

走過廢墟,來到一片像是樹苗的培育區,有幾條土岔路可通往湖畔,但看草長程度要環湖一周似乎不太可能。大抵是鹽水大埤北側是水庫堤岸道路,南側這裡則是一般土堤,東南側這邊是一片草地(在經建三版地圖上標示為田地,可能已廢耕),所以若要環湖,得穿越這一片看似無路的草原。

這裡還有水潭,看似人家的養魚池。附近有座高壓電塔,有土路,但應該是通往南方的南172鄉道。於是原路退回到一開始上堤的地方,改順時針環湖而行,經過溢洪道。天色陰沉,堤岸道路碧草如茵,風光還算不錯;若是大太陽下恐怕就沒這份閒情逸致。

堤岸道路有兩處可以左下鄉間小路之處,鄉民機車有時會騎上來從溢洪道旁邊的小路出去,顯然堤岸道路是鄰近民家往新化市區的捷徑;在Google地圖上來看也是如此。堤岸上還有一種特殊景觀,每隔一段距離立基石,基石所在處用水泥圓形空心筒圈住,旁邊再立一根長方柱,上頭有代號。

(鹽水埤上游)

來到下堤岔路,接一般鄉間小路,此處可見鹽水埤上游淤淺樣貌,大抵是草原已經逐漸佔據湖地、陸化了,但可見一孤島突出於草原之中。這條小路繞著鹽水大埤東緣,依水岸轉個彎,過小廟,一開始左邊還有廣大的旱田(如經建版地圖所示),路旁則有果樹。有一民宅屋頂還日式建築特有的收邊的鬼頭瓦。這一帶的電桿標示為羊林。在1921台灣堡圖上這條路的北側有兩座埤塘,在1966地形圖上只剩一座,且「身形」已經變得很細長,在經建版地形圖上則已消失不見。如此特地說明的原因是,雖然這地方現在看來交通很難到達,但可能很早以前就有人入墾,可能正如故老傳說「荷蘭時期,鹽水埤水庫附近就已築堤蓄水灌溉;而清道光期間,當地居民出資興建土堤灌溉」。

進入山谷後,在岔路口看到高大的新化掩埋場,而鹽水埤上游支流之一位於其右下方,遠遠望見無水、長草的溪床盡頭似乎為墳山。這也是南瀛埤塘誌提到若是掩埋場汙水滲入地下恐有汙染鹽水埤之虞。

取右岔路過小橋,路盡頭是農家無路。從右邊踏湖畔淺草地而行,來到大墓前開闊處,望向鹽水埤上游已無水的翠綠雜草地,思考著有無可能穿越這片草地接回一開始的逆時針環湖路線。不過經歷後坑古道一役,我整個探勘的膽識變小了;判斷在此沒有值得努力往前的理由,走好走的原路而回即可。

南瀛埤塘誌書中提到的新化掩埋場也讓我走到了,那還有提到的湖邊日治時期屋舍到底還在不在?我決定再走往南岸廢墟處探看一番。不過剛回到初上堤處,在民宅旁還沒到下一條岔路前,就讓我注意到右側林間有一棟破敗的水泥建物,樹木已從屋子中間長出,樹根已攀附在建物之上,看不見有日式建築屋瓦的存在,唯一能證明它的確很老的只有窗戶右上方的礙子。至此鹽水埤探索也算結束了,留下了「這間屋舍當年的用途為何?」的疑問。不求甚解是美德。

(鹽水埤西南側的屋舍可見礙子)

本文日期:2023.5.24 | 台南行腳 | 相簿 | GPX

(鹽水大埤環湖半圈落差里程圖)


新化鹽水大埤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