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裡的小溪該是什麼姿態?(上圖:2024 下圖:2021)


哈赫拿爾森林在去年7月經過時經過田徑場旁邊時看到圍起鐵籬笆正在施工,名稱為「竹溪水岸改善及環境營造」,感覺會趕在台南舉辦全運會(10月)前會開放,但全運會過了沒消沒息(可能是當時射擊訓練場未遷)。去年年底市府放出風聲說農曆春節後會開放,後來還是不了了之。四月時參觀竹溪寺明清文物展後經過田徑場南方看到哈赫拿爾森林入口意象(招牌、公廁、停車場、人行步道磚…)已經好了,但還是沒有要開放的樣子……。
今年10月終於決定11/4要正式開放了,但是又遇到康芮颱風攪局,開放日期再延到11/11日。不過其實很多民眾看到事前宣傳很大的新聞(有個秘境即將開放)已經迫不急待前去造訪。造訪之後出現兩極評價,一派是不太了解哈赫拿爾森林來龍去脈的網紅網美,附和官方「森湖溪」、「美景秘境」的說法,拍一些美美的蓮花池與塊石流瀑影像,以為這就是「秘境-哈赫拿爾森林」,但其實他們到訪的是竹溪南岸上方新闢的滯洪池與其更上方的近自然水渠道。另一派以從竹溪寺對面的入口走進手作步道的健行民眾為主,他們走過不長的手作步道,經過兩旁包含竹林的雜木林,終點是所謂的自然保留區,簡單樹枝路擋之外,被貼上了「狗狗不咬人,守護無主墳」、「此處無步道,請往回程走」等標語,可能因此有種「這就是秘境?」的被騙感覺而反應給議員(新聞:台南秘境哈赫拿爾森林公園遊客慕名 竟被貼「狗狗守護無主墳」)。
綜合以上,深深感覺政府與文史團體不該拿「哈赫拿爾森林」來對一般民眾作大內宣。因為平常百姓根本無法理解這片有流浪狗的稀疏樹林為何要叫做「哈赫拿爾森林」。於是有議員建議乾脆改名為「偉哲公園」(新聞:「哈赫拿爾」森林改名引南市議員激辯 連「偉哲」公園都提出來)。為何會有「哈赫拿爾森林」這個拗口的洋名?請參考三年前拙文:台南行腳550-緣竹溪尋訪哈赫拿爾森林。猜想是有心人希望今人不要忘了四百年前這裡曾經被荷蘭人統治過(歷史上類似這種懷古情事不勝枚舉,現在也還持續著……)。但其實如今此處風貌已經跟荷蘭人完全沒關係,也沒有荷蘭人遺跡(譬如紅毛井),徒有一個「海牙人的森林」(Hagenaars Bosch)虛名。
Tags: 竹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