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個畫師?)
早上處理家務,下午得空便來奇美博物館看展覽。這似乎變成一種模式,如果下午天候不佳、時間不夠,或是出門爬山或騎車的想法不夠強烈,不如就近找個博物館或美術館「輕鬆」逛展了。事實上看展也會花很多時間,也需要發揮大腦的另一部分去欣賞體會,不能完全用「輕鬆」帶過。這次看的展覽是奇美博物館接續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之後的特展-《畫師們》。根據館方展覽資訊: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西洋藝術史上的重要篇章 跨時空的畫作揭密! 本展以尼德蘭繪畫館藏為主軸,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模式與策略,帶您走進百家爭鳴的尼德蘭繪畫市場。
在北側停好車,經過園區大片綠地,聽見悠揚樂音,大門前的繆思廣場擺上了大棵聖誕樹。有一群人數大約六、七位的日本年輕女生前來奇美博物館,導遊幫他們跟博物館拍合照,後來他們也有去看特展。像這樣的類自由行應該很適合有點旅遊想法的人。導遊扮演從旁協助的角色,而非完全主導。
這次特展有台南人套票,一張票可以用優惠價格看特展與常設展,也因此看完特展後,事隔多年我再度進入正後方的常設展區,發現除了以前的動物廳、水鳥廳、兵器廳之外,最後方還有以前沒注意到的羅丹廳(不知道是不是後來開設的?)沒注意到還有二樓的樂器廳(展示多把小提琴名琴與提琴工作坊)與藝術廳(後來因為時間不夠了,沒逛到)。樂器廳的提琴工作坊,會讓人聯想起心之谷中聖司爺爺開的地球屋地下樓層有間小提琴工作坊,後來雫唱歌、聖司和爺爺的一群朋友演奏《Country Road》,那般的和諧景況。
(聖母子畫作分析)
這次展覽的三個最大印象:一是十六、七世紀尼德蘭畫師鬻畫為生,根據熱門主題像是「聖母子」大量製作仿製畫。二是運用科學檢測發現在隱藏畫作中的線索,譬如是不是有被修改過?是否由多人接力拼接而成?從所用顏料判斷是否可能不是十六、七世紀的作品?三是有哪些作品主題?(在經濟與宗教的影響下,發展出風俗、靜物與風景等不同有趣的主題)。其中「去看醫生」這個主題常常出現,在當時不知是「玄學還是科學」的醫術可以當作繪畫主題也真是出外意料。
另一個據說是當時熱門主題是「基督在靈薄獄中」。在看展之前,我還不知道西方也有類似面然大士或是目蓮救母的題材。
看完特展後,去逛了紀念品店。這次《畫師們》的宣傳大海報上的女子頭像看起來比較「嫵媚」,我因此想說好像沒有在裏頭看過這幅畫啊,是不是應該再重新看一次?後來發現應該就是「聖母子」這一幅,不過色調與臉部神情好像有些許差異……。這幅「聖母子」本身就有多位畫家分工,後世也有仿作(目前展示的就是仿的)。所以我感覺到的些許差異感是來自哪裡?
另一邊的紀念品區還有《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還沒賣完的紀念品,刻正打折促銷中,賣完為止,其中有上回沒看到但很想買的「長草地與蝴蝶 – 梵谷」悠遊卡。但這回我猶豫了一下竟然沒買。購買慾也是一種衝動,過了一段時間就冷卻了。
(風車前的旅人左下角透過分析隱藏動物枯骨)
(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經過分析果實環串與聖露西是不同時間畫上去的)
(羅丹廳的沉思者)
(音樂廳的小提琴工作室)
羅丹廳裏頭有知名的沉思者雕像(仿)。根據說明,這個雕像是羅丹在1880年受委託創作的作品《地獄之門》的一部分。另外有一幅畫作讓人印象深刻,雕像的粗胚打造還能根據真人模特兒的身材來塑模。
我在閉館(17:30)前走出博物館,此時已然天色昏暗,但還不至夜幕低垂。門廊前階梯坐了一些人,我現在才了解他們在等聖誕樹亮燈。我走往奧林帕斯橋彼端的阿波羅噴泉廣場,那裏已經燈火輝煌。橋剛過一半,竟然開始噴水了(可能是半小時一次),於是我小跑步過去拍照。繞了四分之一圈,正在想從哪些角度拍,才能把阿波羅與多批馬車和後方已然點燈的聖誕樹與打光後的博物館宏偉建築一起拍下來時,噴水就結束了。
走回繆思廣場拍點燈後的聖誕樹。聖誕樹也是屬於我怎麼取角度拍都是「凡照」的景物類型。這回我有張構圖正好把聖誕樹那顆光亮的伯利恆之星安置在博物館正上方圓頂的天使避雷針中間。這是哪門子創意?
(奇美博物館的學士照)
(奇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