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本書是理查.費曼的女兒米雪‧費曼(Michelle Feynman)整理費曼生前的書信集結而成。從這些書信可以窺見費曼個人的原則與對各種他知道的事情(主要是科學)的看法。

從中我們可以得知費曼不喜歡用一個「名詞」去含括一件事情,他認為這樣絕對不能算是了解科學。譬如若問「走路為何會前進」,不能只是回答「因為摩擦力」,而是要一直追根究底得不斷問下去。費曼自承這來自於小時候父親常常帶他去森林裡散步、觀察大自然現象的訓練。

其次是不要相信權威,就算是同樣的科學實驗,如果直接基於以前人曾經這樣做過,而直接就拿他的實驗結果來繼續下去,可能會因此忽略掉一些很基礎關鍵的東西。也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從頭做做看」,雖然這樣可能會發很多時間。

在費曼成名之後,理所當然會有很多年輕學子想跟他看齊,也想要走入科學或是理論物理這個領域,但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因此寫信來問費曼意見。而費曼對於這些來信,不管來信者的身分,總是會盡量回復(他女兒米雪問過他加州理工的同事,得到的答案是「費曼好為人師」),大多是希望這些來信的人能盡可能地繼續充實學問,而不用管未來會怎樣;繼續走下去,前途自然會在前面展開,就算那些路跟一開始設想的不一樣也無所謂。譬如原本是想理論物理的研究者,但最後卻跑去當電機工程師了,這樣也無妨。

身為一個名人,當然偶爾會被叫去解釋一些他所不熟悉的事情,譬如上節目談對一個城市空氣汙染的看法。費曼也曾因此收到觀眾來信的指責,而費曼對此也大方的承認。另外費曼也很討厭處理人事,譬如幫人寫推薦信或是幫其他單位判斷某人是否適合某個職位;但他從不吝惜為他的學生或是不認識的人指點明燈。費曼手札收錄的最後兩封信是這樣的,應該可以給家有天才型年輕人的爸爸如何教小孩的參考:

第一封信是一位父親為他那看來非常聰明的十六歲繼子寫信來問費曼生命的意義。而第二封信則是費曼回信認為他們父子都是聰明人,一定常有機會閒聊,而「年長者較深沉的智慧,可慢慢引起年輕人的注意和興趣,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要有耐心,這事是急不來的。」

接著費曼回答這位爸爸的問題:

問題:應該怎麼訓練自己,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

回答:很多不同的科學家,都採取不同的道路,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採取的方法和你兒子所採取的,完全一樣,也就是非常努力的,拚命去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另外設法保持別的科目不要得零分,只要能低空掠過就行了。不必考慮「以後要當什麼」這種問題,他已經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事了,因此就讓他去做吧。但是對某些其他的事情,要有個最低要求,別讓社會出面來阻止你,讓你一事無成。

問題:怎麼讓一個十六歲的聰明小孩靜下來,仔細想一想?

回答:現在是沒什麼辦法,我也希望這件事不要發生。但愛上一個很棒的女孩,可能會有奇妙的轉變。他們只要靜靜的在夜裡低聲輕談,或許一切就不同了。

不必擔心,老爹。這是另一位也有個很棒的小子的老爹給你的意見。

誠摯的祝褔 理查.費曼

很驚訝地發現類似的話「對某些其他的事情,要有個最低要求,別讓社會出面來阻止你」,在兩年前我騎機車載小孩去黃金海岸衝一波國慶煙火的路上也曾對兩個小子說過「把自己的學業顧好,這樣你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大人就比較不會來煩你了。」我的聰明程度當然跟費曼天差地遠,不過我們怕拐彎抹角喜歡直球對決的想法是一致的。倒是兩年過了,現在覺得這種「做到最低限度的要求以換來少煩」像是好漢惺惺相惜般的說法無法對每個小孩有效。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