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阮阿娘生日,讓我拿餐廳的玫瑰花借花獻佛)

明天是雙魚座的太座大人生日,今天提前慶祝,便想說去漁人碼頭走走,吃個港邊有鹹味海風的晚餐。現在還在高雄燈會期間,高捷上人潮洶湧,不過都在市議會站或鹽埕埔站下車了,我們一直坐到橘線的西終點-西子灣站下車。從二號出口一出來,我就馬上想起來了,趁著天黑之前應該先去探訪就在捷運站出口旁的高雄港車站。

現在的高雄港車站主要建物只剩下一間車站辦公室(大部分日治時期建物毀於二次大戰中的美軍轟炸),而且外型看來是一般的水泥建物,無法感受歷史建築的價值,倒是車站前的好幾排鐵道形成的調車場,見證了高雄港車站在日據時代做為南臺灣最重要的貨運樞紐的繁華歲月。關於高雄港車站的歷史可看這裡

明治33年(西元1900年)縱貫線台南到高雄段通車,當時車站稱之為「打狗停車場」,通車之後不久便發現車站吞吐的客貨量非常龐大,原設計不敷所用。明治41(西元1908年)配合哈瑪星的填海造陸計畫,將車站遷移至現址改稱打狗驛(1920年因打狗改名為高雄,改稱高雄驛),一直到在1941年高雄車站搬遷到今建國路現址的這段期間,是高雄港車站的黃金時代,也為哈瑪星帶來繁榮興盛。戰後高雄港車站開始走向沒落,先是民國57年屏東線客運業務停辦、民國84年高雄港站至高雄車站間的屏東線專用路線的鐵軌與高雄川橋先後拆除、民國94年貨運業務改由前鎮車場到發。民國97年配合高捷地下化,舉辦「摩登高雄‧百年風華」活動,開行高雄港最後一班列車於2008年11月9日下午五點三十分由高雄港站駛離後,之後馬上進行鼓山車站一至六股拆除工程,鼓山車站通往高雄港站的鐵軌正式截斷,從此火車再也無法駛入高雄港站,徒留廣大的調車場空間,也因此形成都市更新計畫與文物史蹟留存幾個單位之間的角力。

重建後的高雄車站簡化為二屋面組合,屋面鋪水泥瓦,並以水泥板塊出挑成雨庇,從外型看起來並不顯眼,不過仍被票選為歷史建築百景第15名,大概是當年(2001年)進行票選時,高雄人對於舊車站還留存有濃濃的情感,拼命催票的緣故吧。

(已廢站的高雄港車站,原為日治早期的打狗驛

現在車站前有一道長廊,牆上還有漫畫,畫的是當年日本裕仁以皇太子身份訪問壽山的故事。我們在一號月台附近照相,鐵軌間被漆成黑白兩色的轉轍器吸引了我的注意,除此之外就是調車場對面周圍似乎還有幾棟老平房,像是鐵道倉庫或是事務所之類的。

離開高雄港站,走向漁人碼頭,夜幕低垂之際來到港岸邊,首先看到卻是在1月底才重新整修以黃漆粉刷完成的香蕉碼頭。民國60年代以前,高雄縣旗山是生產香蕉的重鎮,因此有蕉城美稱。早期台灣輸日香蕉都由高雄港出口,當時銜接旗山與縱貫線九曲堂站的旗尾線鐵道除了載運蔗糖之外,不知道有沒有載送香蕉?民國52年當時香蕉1年有1億5000多萬元外匯收入,年外匯佔台灣1/3,每株蕉年收成台幣近200元,6株香蕉樹的產值相當於1套高級西裝。民國54年時因香蕉出口激增而擴建雙層出口專用倉庫(通稱香蕉棚)以堆放等待上船出口的香蕉,才成現在所看到的規模。

現在的香蕉倉庫仍然直接面海,原本二樓的觀海台卻變成專辦喜宴的宴會廳,而一樓轉型為香蕉故事館,門口立了兩個肩擔著香蕉的蕉農蕉婦人偶,其實就跟駁二特區的人偶造型很像,我老婆說這些鋼鐵人偶有個專業的名稱叫做「大型公仔」。老婆肚子餓了,我們在香蕉碼頭只吃了跟有帶殼的冰棒,便走出到漁人碼頭岸邊。

高雄港漁人碼頭位於蓬萊商港區2號碼頭,原來為散裝貨物裝卸碼頭區和倉儲區(譬如香蕉),近年來貨櫃自動化以及貿易轉型後逐漸失去經濟效益,便將碼頭開放民間經營,為一帶狀的休閒娛樂與異國美食的景觀區。雖然高雄燈會期間,漁人碼頭有遊港船開往愛河出海口觀賞焰火表演,不過我覺得到漁人碼頭的人數相對真愛碼頭而言要少得多,所以我們輕易找到戶外靠近港邊的位置用餐,得以飽覽高雄港夜色,最主要是旗后燈塔那裡的燈光。不過真正拍攝時,沒有辦法拍得很好。

餐桌上有小燈光,還有啤酒瓶當作玫瑰花的花瓶,加上夜晚港邊陣陣清涼微風,也還算浪漫。美酒佳餚滿桌,嬌妻稚子在側,人生至此,夫復何求?於是拿起桌上玫瑰,借花獻佛,祝老婆永遠青春美麗,生日快樂。

(阿娘你是怎麼了?香蕉碼頭的香蕉冰棒太好吃了嗎?)

本文日期:2010.3.6 | 高雄行腳 | 相簿 | mps(GPS)

高捷西子灣站2號出口訪高雄港站,再至香蕉碼頭、漁人碼頭交通路線圖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