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更多有關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的事情

很容易進入

當我問 H 君對這本書的看法是什麼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很村上春樹式,有點 H 的說法。

我因為花了一段在時間在看「長尾理論」,所以村上春樹這本新書到了之後,幾乎整個十月都還擺在架上。直到月底上台北在搭高鐵時才拿來翻看。回家後,集中力氣再把它一口氣讀完。其實並不是太長,也不是很難理解的長篇。如同 H 君所說的:「很容易進入」。「也很快出來」,我說。

這次連同精裝本還附送一本村上春樹「13部長篇小說巡禮專刊」裏頭有幾篇導讀,頗值得一看。但還是把小說讀完之後再來看比較好。

依據楊照的說法,村上春樹的書都可以有兩種版本的讀法。一種是認真的考證書中的引經據典後再來跟書的劇情鋪陳加以印證。另外一種是完全不管書中的引經據典,純粹當作小說來看。一般人應該都是後者。如果都非常了解村上春樹在書中要用什麼梗來鋪陳了,或許會失去「進入那裏」的樂趣。

這的確是一部比較寫實的小說。讀村上春樹的小說,總會覺得小說中的人物怎麼追求的事物跟現實生活的人完全不一樣。這裡所說的不一樣,並不是因為小說是小說,或現實是現實的不一樣。而是我們在現實世界所追求的那些實在是太淺薄了,當然如果在現實世界去追求小說裏頭的異境,是一定會被當作瘋子。

主角多崎作,在東京讀大學時被在故鄉名古屋一起讀高中的死黨團體所割捨。多崎作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一度很想死。熬過最困難的幾個月後,重新開始自己認為並不出色的人生。16年後與一位年長他兩歲的女性-沙羅交往時,沙羅鼓勵多崎作去探索這段傷痛的過去。沙羅認為唯有多崎作治癒隱藏在心中的痛苦記憶,才能與多崎作交往下去。就在多崎作展開療癒之旅的同時,不經意發現沙羅可能也有同時其他交往的對象…。

以上的情節部分跟「挪威的森林」有點像,譬如沙羅 v.s. 小綠、白妞 v.s. 直子,多崎作當然就像是渡邊了。

甚至最後的開放式結局也有點像。只不過挪威的森林裡,流浪的渡邊終於打電話給小綠,小綠問渡邊在哪裡,渡邊也喃喃自語問自己在哪裡。

在多崎作這邊的結局,雖然多崎作忍不住打電話給沙羅,但鈴響了三聲還是掛斷。後來沙羅回撥,多崎作沒有接。多崎作已準備要在與沙羅見面時接受沙羅的所有可能回應。

有的評論者因此認為,多崎作就是16年後的渡邊。村上春樹把相隔20多年的兩本長篇小說給串連起來了。

這部小說中出場的人物比起村上春樹以前的小說,安排得更合理,情節也因此比較緊湊。當然也有可能是早期的我還看不懂村上的小說,才有這種誤解。

那段鋼琴師綠川對於接受死亡而交換的特殊能力的描述,很像「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主角在印度禪修超脫的境界:

那最大的根本,在於你可以擴大你的知覺本身…你的知覺會變成豪不混淆的純粹的東西。就像雲霧散去,一切變明朗一樣。而且你可以開始俯瞰平常所見不到的情景…你成為直觀。那是一種美好的感覺的同時,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絕望的感覺。因為幾乎到最後的最後你會覺悟到,自己過去的人生是如何淺薄而缺乏深度。心想為什麼以前能夠忍受那的人生呢?不禁戰慄。

不過「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主角在禪修超脫時,可能就是因為發覺自己以前怎能忍受那種淺薄的生活呢?因為戰慄、驚覺,所以又再度從那個境界墮落回到凡塵。

我讀村上春樹的許多大長篇,都已經幾乎是16年以前的事了。就像多崎作要去揭開16年前的創傷一樣;看完這本書,我也很想再把16年前讀過的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系列拿來重新溫習。總覺得那裏有我已經遺忘的很重要的什麼,如果不把那個什麼好好再檢視一下,可能通道會消失,再也回不去了。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