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基本上像這類勵志的書應該不太需要寫讀後感,然而作者有幾個觀點我覺得還蠻有趣的,因此特地記錄下來。本書是寫給那些自認為人過中年,「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不會再有浪潮」的人看的;自覺還是年輕人的,可以略過不用看了。

本書的「寫在前面」提到:「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過才好呢?」「該把什麼視為人生的終點?又該把幾歲定為人生巔峰?」作者的答案是「人生的巔峰在七十歲」;同時希望傳達給已來到四十歲中年人生的人一個訊息,「你的人生現在才開始」。也就是換個角度想,把四十歲是人生開始走下坡的轉捩點,轉而告訴自己:「七十歲才是人生的巔峰」,把四十出頭視為新的起點,那麼不就有可能全力衝刺,迎向光輝燦爛的七十歲了嗎?

基於這樣的觀念轉換,作者介紹他自己對於「如何一輩子都活躍在第一線」的摸索。如果你也已經來到中年,對於以後的人生覺得不想再努力了(可能因為覺得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什麼),不妨來理解作者以四十歲當作新生的觀點。

第四章 引頸期盼的七十歲

  • 不是「老化」,而是「陳年」
  • 無法改變高度就努力培養氣度:要培養氣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有質感與智慧」。

第五章 從「受」轉為「施」:四十歲以後的人生目標不再是接受他人的付出過活,而應該思考對於他人或社會,今後自己能夠付出。

  • 從不為人知、微不足道的體貼做起
  • 滿足「對方的需求」:所謂的工作的成果並非以「我做了這麼多」的量來衡量,也不是以「我都這麼努力了」的個人情緒來定義,而是決定於:「有多少人為此感到開心?有多少人因此獲得助益?」
  • 做「讓很多人感到開心的事」:「我的付出是否能夠讓許多人感到開心?」不去思考這一點,地位與收入都不可能提高。透過工作讓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去造福世人的需求,這也是「付出人生」的一種練習。雖然不是鼓勵諂世媚俗,到了四十歲,我們是不是差不多該拋去自我的堅持了?往後的人生,應當優先考量去做能夠讓多數人開心的事才是。
  • 本著「Think Global, Act Local」的精神:以全球觀點思考事物,執行當下辦得到的事。

第六章 今後三十年的生活之道

不是「老化」,而是「陳年」

  • 描繪「七十歲時的收成」
  • 幸福是與人們的深深牽繫
  • 當個「有用的工具」:「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做人們有需求,需要我幫忙的事。」還有人糾結在「我想要做這件事,但總是無法如願」上頭,…請先試著先放下「我想做」的念頭。
  • 用感動讓金錢流動:一樣要花錢的話,把錢花在感動上,這才是成熟大人的生活風格。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