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橘色移動

旅聯網周年活動來到第十八個年頭,還是有請蕭郎規劃路線,雖然蕭郎有列舉了全台有關「十八數字」的山或古道,不過依照往例大台北以外的自動略過,於是可行的路線剩下四條如上,如果讓你有選擇的機會,你會選哪一條?

我想到已經好些年沒上陽明山了,所以心中屬意十八摸…不,是十八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群組裏頭大部分人也是這樣想,於是地點就這麼決定了。至於時間就選在進入深秋之前的十月第一個星期六以避開台北多雨的冬季。這以後大概會形成慣例吧。於是就有早年曾經參加過的人會疑惑,以前不是都選在11月中旬?

然後問題就來了,馬克和法蘭克這兩位最近常往楓樹湖以及十八彎古道上走的山友說大屯自然公園過了八點以後車位難求,但我又礙於交通因素無法在九點以前到達;總之後來還是陽明山腳下的法蘭克說楓樹湖慈德廟沿路好停車,蕭郎很快就此更改規劃,加入楓樹湖古道形成了此次的8字形路線。

趕在報名截止前,T大報名同行者兩人;小周兄帶上兩位山友,都是從台北以外縣市過來的。我的小兒子也有興趣參加(據說只是不忍心看當天的武神引退賽),於是旅聯網十八周年活動正好湊足十八人參加。

行前花絮之一是因為集合時間稍晚,馬克蕭郎因為想補完跤頭趺崙步道自動加碼;之二是Tony兄幫蕭郎辦了個低調奢華(有「兩百岳」高人助陣)的蕭郎兩千山紀念

(楓樹湖慈德廟)

早上10:15終於從楓樹湖慈德廟出發。經過跤頭趺崙步道口後,右側山坡看到楓樹湖古道入口,取之。左側有運送物品的輸送台車道,盡頭有金花石蒜農業區的小牌樓。不過一路上已無看到栽種。再前行看到一窯口頗為完整的木炭窯。蕭郎因此考小兒,用來燒木炭的木材是哪一種?小兒當然對此沒研究,其父也沒教他,而木炭窯周邊竟然也沒有這種樹木。這不就跟有一個小學生交給老師一張白紙卻跟老師說他畫了一張「牛在草地上吃草」的畫一樣嗎?

續行,經過巴拉卡古道三岔路,又往上來到山坡和緩處,許多好久未曾爬陡坡的山友自動下背包休息;看落差圖,從慈德廟至此稜肩(我有問蕭郎這裡算稜肩嗎?蕭郎不置可否),不到一公里路程已爬升約兩百公尺。

再前行,這一段路我和小兒一直都跟在領頭的蕭郎後面,途中遇好幾處石塊堆,我以為是墾殖駁坎,後來看Tony兄影片說是「山豬埒」。只是當時Tony兄忙著拍影片遠遠落在後頭,無暇來拿這幾堆石塊來考小兒。

除了獨步蕭郎、人文Tony,此行超強台大師資陣容尚有一位雙博士植物專家-字戀姊,不過她竟也要小兒跟著我稱呼她「姐姐」。接下來古道上我們還遇到了黃花鼠尾草、白鶴蘭,以及某種玉鳳蘭,由於小兒一直跑在前頭,就也沒機會跟走在後段班的字戀阿姨請教;認植物的任務就由她的學弟-蕭郎代勞了。後來才知字戀姊今日走得慢的原因是在奉行一日一食以維持身形,又走在山裏頭錯過中餐正常時間,導致有點腿軟。

(巴拉卡水管路)

遇到山腰水管路四叉路口,大隊再次休息。蕭郎說今日這四條路都會走到。不過想研究路線的自去研究,其他無事人四處找人聊天。Andy兄津津樂道的是說是十八年前(是的,正是十八年前)仗著我的厚臉皮跟著字戀姊在Jennifer Road陪吃;但既然此路以字戀姊為名,怎麼輪得到我來厚臉皮?

另一旁,T大老婆正在跟小鈐聊起他家姊姊參加旅聯網活動時,T大夫婦自己是不是已經參加過了?如果T大家姊姊參加的是十周年,那T大夫婦第一次參加應該是旅聯網九周年。我跟T大說:「你應該早就了解,老婆說的話都要先打個對折」。也就是T大夫婦倆根本沒參加過九周年。證據就是我問T大老婆記不記得小鈐在九周年活動上司公髻尾山前,腳曾經有些不適而走不快?但是此時連當事人小鈐都和T大老婆一臉納悶「有這麼一回事嗎?」,這就有點好笑了。梁山上記憶力最好的就是我當仁不讓啦。不信?有九周年遊記為證。

聊興雖未盡,但路還漫長,該當續行。我們大部分人是只要有蕭郎領隊,就算本來很會看地圖的人,但不知怎麼就自動轉換成路痴;也就是蕭郎怎麼帶,我們就怎麼走。於是先取左,往水管路源頭-巴拉卡公路而行。沿途有時看到粗大的鐵管,也有看到自來水處的鐵箱涵,還有一處路旁的水瀑,然後又來到一處四叉路口,據說名為「百六戛古道」。在路口,前行的眾人一邊等後段班,一邊討論巴拉卡、百六戛、百拉卡、百六砌等諧音到底其真正含意為何?有人說這是平埔族語,還有人說這是一百六十個石階的台語發音(石階很多之意,並非真有160個)。

(十八彎古道上口(大屯自然公園)看小觀音山群峰)

剛剛說在蕭郎帶隊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自動切換為路痴模式,但還是有少數人例外。在百六戛古道路口,馬克決定往下走到車埕50號出口到十八彎古道西口,因為他覺得這段路他自己好像沒走過,很想趁此機會補完;於是這一帶很熟門熟路的法蘭克和教官就跟馬克一起走了。其餘大隊人馬續走水管路出巴拉卡公路的水源地。接著跟著蕭郎往公路下坡走時,大家還覺得怪怪的;但只要看地圖就會知道,十八彎古道的西口真的在下方。

來到十八彎古道入口,在等馬克一行人前來會合的空檔。可能因為Tony兄幫他高調慶祝兩千山完成而感到害羞的蕭郎,自我解嘲地說起,山界爬過四千座山的大有人在(也就是他想自謙兩千座其實不算什麼),要圍觀的大家猜猜此人是誰。眾人中雖然有號稱「兩百岳」,但不管凡人還是高人自然都還是猜不到;還是Tony兄以拍攝的GoPro快沒電為由,要蕭郎趕快公布答案。答案一公布,果然此人名聲之響亮,連南部人的我也是有聽過的。你可能有在登山補給站下載過他的航跡使用過,但卻不會一直記得他的名字。一種歌比人紅的概念。

十八彎古道山徑古樸,路跡清楚,據說最近有經過整理。沿路有大樹、路基石塊;前行看似緩坡,但一直走著走著在中秋過後的陽明山區也是會出汗的。隊伍整個拉得很長,在接近公司田溪前有處廢屋空地,領隊蕭郎已經等在這裡。時間已過十二點半,決定在此中餐休息。看落差圖,走這段上坡的十八彎古道,上升了約180公尺,花費時間約40分鐘。落在後頭的字戀姊託人傳來訊息說是身體不適,蕭郎於是折回去探看;但其實字戀姊只是肚子餓到受不了,中餐先吃起來了。虛驚一場。

(二子坪步道之蕭郎教小兒認識黃花鼠尾草)

午餐休息時間,Tony兄果然開始問起Waytogo app相關問題。一向只爬郊山的Tony兄很少處在離線(手機沒有網路)的狀態下,以為App上所有的功能與地圖想當然耳一定都是可用的(available)。譬如他的最愛-日治時期的老地圖,其實就算是在有網路狀態,只要中研院的圖磚伺服器連不上就還是不能用的。

午餐時間這一耽擱就是一個多小時,但絕不是馬克遊記所寫的:這午餐休息時間待了2小時19分鐘,休息到全身無力都想回家睡覺。旅聯梁山經過十八年後(想知道旅聯網為何又稱旅記梁山?),參與的山友武功都進化了(其實是老化了),早已不在比誰的速度快,而是強調以靜制動、以慢打快。就像馬克再怎麼急著想出發,還不是得等大夥兒都茶足飯飽且聊得盡興了才能動身?值得一提的是,自稱是陽明山腳下的達人法蘭克,在喝過這麼多陽明山上的溪澗流水,論斷公司田溪的水質甘甜堪稱陽明山第一。雖然我說大屯溪也是發源自菜公坑山另一側…,但法蘭克還是認為公司田溪水拿來泡茶就是略勝一籌。

結束午餐時間再度出發。走出十八彎古道來到大屯自然公園,入口就在水溝旁的車輛限高限長標示旁。在此等後段班到來要拍十八年活動紀念照的空檔,前中段班坐在公路護堤上看大屯群峰山色。此時藍天白雲綠色群峰倒映自然公園池面,和煦的午後陽光中微沁涼涼的秋意。蕭郎看著對面的數座山頭在猜想莫非是小觀音山?於是便要我調出WaytogoAR來辨識山頭,而小周兄也拿出PeakFinder來對照印證,應該就是小觀音山無誤。梁山論劍的登山客在辨識群山這方面,有豪華兵器可使的好野莊主小周,有渾厚內勁憑經驗直覺出招的獨步蕭郎,當然還有另闢蹊徑自行開發獨門兵器的冬烘先生。

(留有餘韻的玉鳳蘭)

在十八彎古道入口請路人幫我們一群站在水溝裡的登山客拍合照。我們自認是一群奇怪的人,也都看得出那人在面對這一群奇怪的人時的勉為其難,因為她拿著相機很快地唸出口訣:「一、二、三」,連續三次「一、二、三」,每一次中間幾無停頓,就這麼在五秒內連拍了三張。還來不及變換比Yeah手勢的我們都尷尬了。正是「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後來行走二子坪步道時,我問提供相機請路人拍照的馬克「拍得如何?」馬克回說「都有拍進去啦,因為視框大小已經先調好了。」縱然如此,這小女子的三連拍已經窘遍所謂的梁山好漢,果然高手在民間。

一群人接下來由大屯自然公園停車場旁的山徑上到遊人如織的二子坪步道。我要南部來的小兒好好感受北部清冷的山色,這年紀的小兒卻只是愛冒險。這時路旁出現了黃色花朵,透過林梢灑下的光線猶如spotlight打在花朵上,光彩耀眼但拍不清楚。蕭郎趁機給小兒機會教育,說這是黃花鼠尾草。不過光知道名稱不能說是認識植物。自稱對植物沒興趣的馬克在旁補了一刀「這花有什麼特別的?」按照蕭郎的說法是黃花鼠尾草只出現在這一帶(大屯山區?)。這樣一講,我記憶回復了,記得早年曾在石碇圳沽古道跟古道第一美女一起欣賞的是紫色的鼠尾草(答案是粉萼鼠尾草)。

在二子坪步道走著走著,小兒被Lee兄單獨拉去說一些悄悄話。來到二子坪,眾人再度大休息,我自去拍了一會台灣萍蓬草,欣賞了一會二子山;小兒大概覺得無趣在二子坪到處亂走,看見的大人都說這小孩此行沒有同年齡的伴一起玩,正覺得無聊呢。據Andy兄說他的女兒也很會爬郊山,只是接近段考,這次才沒來。而Tony兄家的小東不喜歡爬山,蕭郎家那兩個…我忘了有沒有問喜不喜歡爬山。總之關於爬山這件事,得自己去發現樂趣才行。

(百年修得共枕眠)

續走往面天山方向,在叉路下坡段看見白鶴蘭,也是林中一束強光直接照在花上,很難拍得好。於是我說今年還沒看見旅聯網之花。於是就有人問了,何謂旅聯網之花?所謂旅聯網之花就是在旅聯網周年活動舉辦時在山徑常相伴的花啊。

續行來到面天坪古聚落遺址。我問字戀姊還記不記得當年(正好也是十八年前,十八年前到底發生多少事啊?)在這裡曾經跟老恩兄有一段「寶劍贈英雄,鐮刀贈美人」的故事?字戀姊連忙揮手說「哪有這回事」。十八年之後,連蕭郎都忘了面天古道要取哪邊行,因為遺址左右都有山徑。最後還是取左。

面天古道倒是整理的寬大好走,輪到我和小兒走在前頭,不一會來到往二子山岔路,等到蕭郎追到,我們父子又繼續往前走。但接著蕭郎道聲「且慢,這路旁陌生小草莫非也是蘭花?」我和小兒因而停住腳步也來看這附近幾棵小草花。如果單看葉子實在跟附近的台灣根節蘭(疑似)的寬大葉片不像,若單看花形又看不出這樣算不算已經開花,因為看不出萼瓣與唇瓣的存在(好歹我也是蘭藝社一員)。這時古道上的植物專家-字戀姊還遠在後頭,而我又懶得呼喚Google Lens(我猜Google也不會知道),但小兒一副想繼續快走模樣,所以我們父子就先行離開了。那天晚上回家後聽大家在群組裏頭討論,好像有了約略的答案,的確是野生蘭花,但因為尚未開花,所以還不知道是裂瓣玉鳳蘭還是叉瓣玉鳳蘭。由於預計兩周內會開花,所以已經有人想要再度上山去看它,到時候謎底或可揭曉。正是留有餘韻還有後續的玉鳳蘭啊。

接下來我父子二人又比眾人早一步踏看了木炭窯遺址,經過了一片栽種日本鳶尾(尚未開花)的地方,然後來到土產道。沒有登山條該走哪個方向呢?這時又追上來的蕭郎看著手機冒出一句「穿越土產道」,到底是哪一個登山App給他這個靈感呢(讓蕭郎看到他自己以前畫的地圖)。

(楓樹湖桃花源之水圳取水口)

穿過農家茶樹、杉樹林,蕭郎又來教小兒如何辨認二葉松,還問他爸爸有沒有教過他?但他爸爸只知道大甲溪發電廠五葉松冰棒的滋味。又來到一處路線不明的岔路口,這時取往看得到枕頭山的方向就對了。這處山坡就是拍枕頭山(巴拉卡山)的好所在,這時候我已經在想該準備旅聯網粉絲頁封面照的候選了。

出巴拉卡公路,右側是單車加油站(即是藍天指標的阿和小吃店),法蘭克請我們喝飲料。休息完畢,順著巴拉卡公路下山,展望北海風光。再度從路左側邊坡進入楓樹湖古道,我和蕭郎都在回憶當年我們是怎麼闖進來的,以前的山徑路況並沒有這麼好。

回到早上經過的山腰水管路四岔路口。大隊人馬到齊後,取左。但此山徑隨即路況不甚佳,大多時候沒有多少的踏足點,可能本來就只是為了架設水管與維護而已。下切溪溝之後,看到樹林之後的瀑布流水,地圖上標示此地為「楓樹湖桃花源」,正是楓樹湖水圳的取水口,果然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清幽安靜。

順著水圳往下行,來到一處觀景台,此時已近黃昏,除了我們一行,別無他人,最難的部分已經走過,行程已近終點,心情輕鬆。蕭郎說可惜沒看到楓樹湖的木蘭花(現在又不是木蘭花開季節),我指著旁邊只開了一朵的那株說「那不就是」。就著這樣被晚霞渲染至微醺的心情,大夥不用特意擺出什麼表情姿勢,登山杖擺在身旁,隨意坐在台階上,就得到今日我拍得最滿意的行程紀念照(雖然有人沒看鏡頭啦),自然就是美。

回到慈德廟,行程結束。有聚餐的山友繼續前往法蘭克吃過覺得不錯的三芝海產店,接下來點餐就交給點菜小周與法蘭克處理,小兒只吃得讚不絕口,說是明年還要再來。至於沒有十九的山或古道,明年十九周年該怎麼辦,蕭郎已經有腹案,但又怕有些路段太無聊…。反正時候還早,就交給蕭郎去傷腦筋了。

(楓樹湖步道觀景台之拍合照不需太特意,表情才會自然)

本文日期:2022.10.1 | 橘色移動 | 相簿 | GPS航跡(GPX)

(落差與里程圖)


(楓樹湖古道、巴拉卡水管路、二子坪步道、面天古道路線圖)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