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來義國小前二峰圳小圓孔橋)

今日是二峰圳百年紀念活動有現場表演的最後一天,雖然我們沒有特意要選有表演活動的日子來,但因為上回來只到分水工沒看到多少二峰圳的流水,總覺得這樣探索意猶未竟,於是本週繼續往二峰圳的源頭探去,這次目標是二峰圳溢流堰與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

車行至185甲盡頭,也就是萬隆農場前的分水工附近岔路口,續行進入古樓部落,取左上的屏110鄉道續行,目的是要觀察二峰圳的走向與明渠所在,看看這條縣府所稱之二峰圳文化廊道是否適合步行。但部落房宅依傍二峰圳而生,只見一條狹窄的車道穿過部落,反倒看不見二峰圳流水。我猜這一段二峰圳可能正好在車道正下方被柏油路面覆蓋。一出了古樓部落,可以看見右側林邊溪後,二峰圳明渠就現出在左側山壁邊緣。

在查看這一段山路的Google地圖時,看到車行路線中有一景點稱之為古樓崑崙坳古道桃花心木林,一時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為我曾經聽過楊南郡先生演講提到崑崙坳古道,以為還要在更深山林中,想不到這條台灣第一聯繫前後山的官方古道-崑崙坳古道,原來左端入口便是在屏東來義鄉古樓部落。不過當日我意在探訪二峰圳,根本沒想到崑崙坳古道,所以這裡也就點到為止,留待後續。

依循活動導引指標來到林邊溪畔的消防局來義分隊前的大停車場停好車,由於時間已將近活動散場,所以停車場還有許多車位,吩咐老婆先去問活動工作人員,探問二峰圳活動會場往哪走?事實上停車場邊緣就有大地圖,只是我們剛停好車沒注意。據說老婆是這樣問工作人員的:「請問前陣子新聞中蘇貞昌戲水引起爭議的地方在哪裡?」不知道工作人員聽了有沒有翻白眼,但至少老婆回來說消防隊的後方就是二峰圳,沿著水圳走不用半小時就可以到會場。


(二峰圳側向溢流堰水門)

果然後方就是清澈見底的水圳,我們邊欣賞水圳流水閃耀金光繼續往前行,經過來義國小,門前有一座有點古意的小圓孔橋。遊人多就著水圳景色在路上拍照;或許是上次院長戲水爭議事件,路旁電線桿掛起了戲水區只限於側向溢流堰溢洪道的牌示。

進入喜樂發發吾部落前,看見溢流堰設施。溢流堰簡而言之,就是控制二峰圳圳溝內的水流流量,將漫溢的水從側向溢洪道導回林邊溪,以保護圳堤設施。

有一廊道跨越了溢流堰的水門到對岸,就是所謂的側向溢洪道了。溢洪道旁有台階可供院長或庶民脫鞋下水玩水,也有看到有小孩游泳玩得不亦樂乎的。我有興趣的是,側向溢洪道的水流如何流向林邊溪?另外在盡頭二峰圳圖畫下,圳溝似乎是從路面鑽出來的。護岸與圳堤本身大多都是由礫石堆砌而成,至於這是什麼堆法?請恕沒有研究。

沿著部落續行,果然沒看到二峰圳明渠,而下方是菜田或砂石岸之類的。部落的民宅門牌招牌多以百步蛇圖騰與原住民裝飾入畫。

前行不久聽到歌聲,原來是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到了,我們正好趕上最後一場由部落雙女聲的吉他彈奏與演唱。說是森林公園,其實更像是個戶外廣場,不過右前側山邊有石板屋的展示。老婆坐下來悠哉欣賞美妙的歌聲;我聽了幾首後得趕快先去周遭探探,於是發現右側有鳥居信平塑像;旁邊還有一條石板山徑,試走一會,前行尚有路,但這時已經遠遠聽到兩個女生說要為大家帶來最後一首歌曲;為免老婆找不到人,我在此先回頭了。但是曾經身為登山客的直覺告訴我,這條山徑或許可以通往北側的新置山。後來果然在網路上查到《喜樂發發吾社區 – 屏東縣政府》:

園區內往山區的古道是日人治台時,為了通往北大武山而發動來義鄉壯年所修築的道路,是一條可通往泰武的古道,全長超過10公里,目前由社區居民修復到最高點的三角點是新置山,沿途有2個營造點,其中一個可以俯瞰瓦魯斯溪的平台,另一個為號稱恐龍石的巨石。

這樣除了繼續探索二峰圳進水塔之外,走登山古道上新置山也是再來來義一趟的好理由了。排灣族語「喜樂發發吾」(Siljevavaw)本來就有「一直向上」的意涵。

與老婆會合後走回部落,在溢流堰前左轉進小巷,經過耶穌聖心堂,路旁有抽穗的紅毛草以夕陽餘暉為襯。出來到大路口,對面有一原住民古銅雕像。其實我走此路意在探索側向溢洪道水流流向。本來應該續走對面的小路往林邊溪河床過去,但有一群狗狗守在那邊,那就算了,改成在公路邊張望一下水流入溪,意思到了。

經過來義國小正門。面對校門口的右側門柱上方有一顆太陽圖騰;左側門柱上方看起來像音叉的不知為何?至於這一條路上的路燈燈柱都漆上黑白百步蛇圖紋。取了車回程,經過古樓部落入口前,老婆又說他要買那家飽食油飯當晚餐。

(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環境劇場)

本文日期:2022.8.14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落差與里程圖)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