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澤山咸

本書的作者精研佛學與老莊道家思想,他認為中國的禪學融合道家思想已然脫離源自印度的苦禪而自成一家。為了說明這個論點,他分別闡述了中國禪學以及老子與莊子的思想要點加以剖析,並試圖加以連結之間的思想淵源。姑且不論作者中國禪與老莊有所關聯的論點是否完全正確,但作者所整理的各家思想要點確實頗有可觀,譬如:

印度禪

  1. 禪字即梵文禪那的簡寫,意思就是靜慮或禪定。在釋迦創教之前,禪定之學便很流行。
  2. 伽特伽書:諸根調御堅定是名瑜珈
  3. 寧靜曰瑜珈

中國的禪學

  1. 平易近情-不講神通,不拜偶像
  2. 一超直入-不重經典,不由漸修
  3. 自然無為-不用坐禪,不立法障
  4. 妙趣橫生-不落窠臼,不拘一格

安般守意

  1. 乃由呼吸的方法,打消意念而入禪定
  2. 安為入息,般為出息,念息不離是為安般。守意者,欲得止意。在行者新學者有四種安般守意行:數、隨、止、觀。

僧肇四論:物不遷、不真空(心不滯)、般若無知(智無知)、涅槃無名(道無為)。

老子思想:

  1. 常者,道之體: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2. 反者,道之動:宇宙人生的變化,是波浪式的起伏,是連環般的運行,由正變到反,再由反復歸於正。就變化一面來看,是永遠的在那裡變,在那裡動;但從不變一面來看,卻永遠是那一個波浪,那一套連環。
  3. 弱者,道之用: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好強的。這個強,實際上已包含了物極必反的危險因子;所以老子要我們重視這個強之「反」-弱。透過了弱。再「返」於常道之真強。知足常樂、不露鋒芒、把握樞機、曲成之道。

莊子思想:

  1. 化者,道之體:人謂之不死悉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齊物論》
    • 自化:宇宙萬物的變動,都是自來自去,自生自滅的,其間並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什麼安排,而是順其自然如此。
    • 物化:與萬物同化,和宇宙合流。
    • 神化:人完全精神化,而和道體融合無間。
  2. 齊者,道之動: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德充符》道並沒有使萬物齊,而是萬物自齊,這個自齊的,便是道。莊子對於生死、是非、成毀、榮辱、禍福等差別現象的態度是,從變中求齊。中子的思想是乘著這個「齊」字,逍遙而遊,直達化境。
  3. 忘者,道之用:
    • 忘己: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 忘物:不因外物影響我們的精神,妨礙我們的逍遙。
    • 忘適: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達生》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懸解也。

老莊思想的比較:

  1. 老子明理,由理以入道;莊子明心,從心以適道
  2. 老子善守,守弱以致用;莊子善忘,寓忘以順化
  3. 老子貴變,重時空之運用;莊子貴齊,渾時空於一體
  4. 老子重聖治,猶未忘權變之機;莊子重神化,已入逍遙之境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