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巽方砲台)

中午,有事情要處理,往東門城方向移動。沿著長榮路經過勝利國小,看見校圍牆上有東區的古蹟圖示與說明,裡頭有許多我有去過的(像是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還有知道但一直沒有去(長榮中學),但意外的是竟然還有一半左右是我不知道的。闢如勝利國小(原創立於日治昭和14年的竹園公學校)禮堂、巽方砲台、東門城垣殘跡。雖然我在東區讀書將近十年,但說起來對東區一點都不熟啊。

事情辦完後,想利用剩餘時間走訪這些古蹟,第一站沿著光華街往東南方來到修禪院。巽方砲台就是修禪院的外牆啦,要看建物正面,唯有走到寺裡頭。從正面觀之,感覺砲台內部以前好像是僧人的靜修閉關之處。除了石古老城牆外,能夠辨認砲台本身的當屬那塊花崗岩「巽方靖鎮」,逆光加上字跡模糊,所以年代只能求助於網路,答案是-清道光16年(1836年)。是台南府城唯一的內陸砲台。由於位於府城東南方,屬後天八卦的巽卦方位,故名。這個跟位於府城西方的兌悅門是一樣的道理。

從右側樓梯走上砲台,我沒有測高度,但四周展望良好,此處應該附近高點。當初的目的應該是要做為從今日南關線(182市道)從關廟進入府城的咽喉。

(東門城牆殘蹟)

隔日中午食髓知味又來遊東門。城門城門雞蛋糕,其實是城門城門幾丈高啦。本日改由光華街往西北行,尋找東門城垣遺跡。如果不是按照昨天在勝利國小圍牆上看到的圖示地址來尋,還真找不到。確切地址是光華街223號有一處,而在與東門路一段156巷路口又有一處(不過此處僅有殘屋,從外頭看不出城垣遺跡在哪)。細節請參考此

為了確認轉角的這一處殘跡是否存在,我繞到北邊的府東街來尋,還是沒看見;不過往前走卻能看到光華街223號這處城垣殘跡的另一面,這處城垣遺跡靠北的這一邊已經是一片空地,反而可以見識到比較完整的原本城牆磚石構造。

其實東門城牆大部分都在日治時期街道改正計畫中被拆得差不多了,只有成大文學院那邊還留有小東門城垣遺跡。大太陽下很難發揮想像力,所以轉往北方移動,經由東榮街準備回成大,這就會經過東門城樓-迎春樓。根據維基百科所稱,迎春門是台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是台灣府城建城,第一座動工興建的城門。經歷天災人禍,一度只剩基座,現在所見外觀乃是民國66年重建。

東門有兩隻春牛,清朝時期府城官方在每年立春會有迎春牛的活動,所以東門又稱迎春門。日治時期迎春牛的活動停辦,直到2017年官方才循古禮恢復舉辦。而每年春牛的牛頭與牛身的顏色都不一樣。像是2017首次恢復舉辦的那年適逢丁酉年,牛頭是紅色(五行丙丁火),今人不解古禮與五行,還以為文化局惡搞牛的顏色。今年的春節迎春牛後,春牛送到土城聖母廟讓民眾摸春牛,還發生人踩人爭鞭春牛,瞬間春牛就被支解殆盡

拍完車水馬龍的東門城圓環,沿著勝利路往北而行,這是台南文教風氣最盛地帶。沿路有光華女中、勝利國小、母校台南一中與成功大學。台南一中位於竹園崗上,勝利國小位於竹園的延伸,故名竹園公學校,是一所專供台籍學童就讀的學校。一中在日治時期原為二中,也是專供台灣人就讀的高中。戰後一中二中校名互換。也有聽過讀二中的朋友說,他們學校的紅樓硬是比一中漂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勝利國小時,注意到校內有一座水塔,感覺是頗有歷史的水塔喔。

(迎春門)

本文日期:2019.2.12 | 台南行腳 | 相簿


(台南東門城)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