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這應該是神社的神橋)

趁著老婆孩子不在身邊,再度進行屏東線的輕旅行,這次的目標是屏東市僅存舊城門-朝陽門以及青島路上的將軍之屋。晏起,中午才出門,搭乘火車來到屏東已經下午兩點了。屏東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除了墾丁之外無觀光。不過在屏東火車站這裡是有立牌在介紹屏北的旅遊景點。

對屏東市刻板的印象不止於此,以前以為屏東市最熱鬧的地方就在火車站前,但火車站前的景象其實不怎麼繁榮。本日從火車站出發要前往中山公園,由逢甲路轉中華路,沿途看到許多商場與店家,覺得屏東其實還是蠻熱鬧的嘛。至少,屏東還有台北高雄這兩個以大陸地名為路街名的大都會,但卻都沒有的「上海路」。

轉過中華路,看到一間台灣銀行-中屏分行,外型頗有日治後期的建築風格,門面有四根大石柱。繼續走在中華路上,也有市場與商家。來到公園路,對面就是中山公園。走進中山公園,是一條筆直的通道。不過我中途就被公園的水池給吸引了,離開通道轉往池畔,陸續看到幾座也走日式風的小橋。再度展望水池周邊,越來越覺得中山公園整體氛圍頗有日式庭園風。這幾座古樸小橋,分別是「綠橋」(沒看出興建年代)、與水面幾乎貼齊的拱形「心橋」。尤其是「心橋」橋墩的字體頗為熟悉,在幾座竣工碑都曾見識過。而心橋的另一邊橋墩刻著興建年代「民國十一年 月重修」。「民國」那兩個字,有明顯塗抹改寫痕跡,那原本刻的字自然就是「大正」了。

除了幾座古樸的小橋,庭園池樹的曲折雅致之處,也不太像是一般台灣的公園場景。連橋上、樹上或飛翔或停駐的鴿群,都很有日本風。不免連想到莫非中山公園中原本可能有座神社?於是,我反而不急著尋找朝陽門了,而是期待在前頭能夠看到幾座石燈籠或是神社基座遺跡。

(如果這是神社基座?)

後來又看到一座有造型的橋,從橋柱上的銅鑄柱頭(樣式可比對日本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神橋)以及有弧度的橫欄,可猜測這或許是神社的神橋。而對面不遠處有座小丘或許其上就是以前神社所在。走過神橋,樹下有許多人下棋的人。樹旁有個台座,雖然看來是日治遺跡,但若說是神社的基座則顯太小。其上有個小平台,側邊有「蘇雲英寄附」字樣,至於年代則模糊難辨。一旁鄉親告訴我,這平台是蘇貞昌的阿公做的,在體育場側邊過了柵欄之後還有一個。至於小平台用途為何,鄉親們也不知。(後來查詢網路文章中提及阿緱神社為蘇雲英、藍高川及日人捐款籌建。如果為真,那平台側邊出現蘇雲英之名也就不足為奇。不過更值得玩味的是,可以再從蘇雲英牽扯到屏東林少貓抗日事件…)

走上原本我以為是神社所在的小丘,其中為中空,像是碉堡;其上則有一八角亭。後來查網路資料,這小丘原本果有一稻荷神社。至於屏東神社的現址已經改建為體育場了。逆時針方向繞著體育場走一圈,沒再看到神社遺跡;但或許還有另一座小丘可以再探看,這回因有人在上面就算了。

繞過到體育場另一邊,就能看到屏東目前僅存的城門。屏東城門建於道光16年(西元1836年),但並非由官方主導興建,所以並未出現在清朝官方記載中。城牆是以紅磚配上中型鵝卵石砌成,材料主要是土石與磚砌築,壁體採用當地所產玄武岩石塊堆疊而成。日治時期進行都市計畫拆除城牆和城門,因此僅剩下東門。門額上書寫「朝陽門」,左右兩邊分別刻著「下淡水分沈長棻監造」、「道光丙申年冬季穀旦」。現在城門經過修葺,周邊環境也進行綠化,形成紅磚綠地的美麗景象。

(朝陽門)

離開朝陽門,續繞經體育場;果然靠近公園邊緣的草地上,還有一個蘇雲英寄附的小平台。快走回到公園處,又在體育場邊看到大小兩碑。其一為光復紀念碑,另一座已看不見碑文。其實這兩座碑從外形格式一看就知道是日治時期的碑。光復紀念碑,原本是日人所立的「忠魂碑」,為了紀念西元1912年排灣族原住民「四林格」抗日事件中所陣亡的日本士兵。

在園中深處,我又注意到亂中有序的石塊上又有碑文,外面是「禮義廉恥」,但廉恥兩字已被刮除,露出裏頭原本的日治時期碑文,這是「纏碑」,似乎是日治時期消防隊所立之碑,最後署名也是日本人名字。想不到這小小的中山公園內,竟然暗藏許多日治遺跡。實在是我這次屏東小旅行是事先未曾預料到。

按屏東市地名原名阿猴。日治時期仕紳蘇雲梯等人,因阿猴其名不雅,向日本政府提議改名為「阿緱」。大正九年再改稱屏東,以其位於翠屏山之東。屏東公園於明治35 年(西元1902年)3月開園。阿緱神社則建於大正八年 (1919 年),位於屏東公園東北隅,主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光復紀念碑?)

本文日期:2012.11.10 | 高雄行腳 | 相簿


屏東火車站至中山公園經青島路至將軍之屋交通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