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南行腳

(老闆努力處理虱目魚粥的樣子)

這本來是零散不會成篇的。

大年初三老爸去接我未來的妹婿回家時,經過西門圓環時看到很多人在排隊買阿堂鹹粥,於是後來回到家之後,便跟幾個小孩子提議說要一起去吃阿堂鹹粥。此舉當然受到老媽的抱怨,因為她以前做的鹹粥怎麼沒看到老爸這麼捧場?不管老媽如何碎碎念,我們還是出門了,因為最近這家鹹粥被某電視台的美食節目報導的太多,以至於許多「非台南市人」在春節假日到台南遊玩的幾乎都會來光顧。

其實我做一個台南人那麼久,對著名的台南的小吃我反而都不知道,一則是我對於吃原本就沒那麼注重,另外還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台南的美食有些是不是被特地炒作起來的啊?

總之,大年初三,我們一行五人(不含老媽)來到西門圓環上(西門路與府前路路口)的阿堂鹹粥,現場等著吃粥的人已經大排長龍,我們看看店內座無虛席,便想要外帶回家去吃,老爸至此已有被老媽繼續碎碎念的心理準備。

排隊就不需要五個人一起排,我妹和妹婿就去排了,老爸在前前後後四處張望,至於隨身攜帶相機的我當然四處拍照,拍川流的人潮,拍阿堂努力處理虱目魚的樣子,拍跟我一樣很好奇的觀光客。其實這裡所謂的鹹粥主要就是虱目魚粥,說是海產粥也可以,不過裡面沒有其他海鮮就只有虱目魚而已。像這樣的海產粥,老媽的確也曾經煮過給我吃,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大學聯考時中午休息怕外面衛生不乾淨於是回家吃老媽自己煮的海產粥,有虱目魚、蚵仔、筍子、蝦子..,材料實在豐富而且味道也不會輸給外面攤位賣的粥。這樣看起來老媽抱怨她的粥不受關愛,老爸果真有檢討的必要。

在排隊的時候,有一個排在我們後面的婦人看到我們很像是外來好奇觀光客的樣子四處張望(雖不中亦不遠矣),便跟我妹說「外帶才需要排隊,內用的話直接去找空位子,有位子坐就可以點了。本地人都知道,只有外地人才不知道傻傻地跟著排。」至於本地人的她為什麼也跟著排隊呢?原來是她住在外地的弟弟回來台南,看電視知道這家鹹粥很有名,便要她這個姊姊來幫他來排隊買阿堂鹹粥解饞(真是好姊姊)..。

這個婦人又說其實在金華路新興路口也有一攤鹹粥不會輸給這裡,而且也常常座無虛席(好像也是原下大道還是國華街搬過去的)關於這點我可就有點驚訝了,因為我家就在附近,怎麼我會一點就沒聽說?不過一旁的老爸與老妹異口同聲地為這位婦人作證的確有這家鹹粥,而且的確門庭若市,可能只是我每次經過時要不是正好是午後鹹粥都賣完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根本對路口有什麼攤位視若無睹的經過。後來回家時,我特地經過這處路口,果然有這家鹹粥,不過過年休息沒開。看來對於台南美食我是非常不在行。

由於生意太好,虱目魚粥(70元)沒有了,所以我們有人只好改點虱目魚肚粥(110元)(我本來就對虱目魚比較沒興趣,我點的是土魠魚粥)。後來大概阿堂處理虱目魚處理得很累了,於是便換手讓副手去做,自己跑去後頭切菜了。而且排隊的人龍前進的速度實在緩慢,我拍照也拍夠了,便自己沿著西門圓環穿越府前路到對面的良皇宮。

良皇宮廟雖小不過卻也是ㄧ間歷史悠久的古廟,主祀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為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明末自日據以降正是台灣開拓期,或許因為衛生環境不佳,疫病叢生,因此民間對於保生大帝的信仰頗為虔誠。而民間對於同是出身閩南的大道公與媽祖婆的鬥法傳說更額外增添信仰之外的趣味成份。

我這回良皇宮似乎正在募款準備重修的樣子,希望重修之後不要失去原來廟的古味。廟裡面莊嚴肅穆我不敢亂拍照,不過廟外面的石獅與龍柱的結合成一體倒是我比較少見到的。另外廟門上方還有幾塊由民眾所贈感念大道公神威顯赫濟世救人的古匾(清咸豐年間等)與一般大廟由官贈匾明顯不同,可見大道公更貼近人民生活。而我在查良皇宮資料時還查到海尾寮拓墾守護神大道公傳奇,原來位於府城西方海邊的海尾大道公廟跟台南中區的下大道良皇宮還有淵源,或許這也正能解釋良皇宮廟匾上為何會有「北汕尾」(原清初鹿耳門溪出海口附近的沙洲)三個字。關於大道公有許多傳說如大道公、媽祖婆雨,大道公醫虎喉等等傳說可看這裡

至於位於府前路的良皇宮為有別於北方位於今成功路大觀音亭的亦是主祀大道公的興濟宮,故一般稱興濟宮為「頂大道」,良皇宮為「下大道」。
不過「下大道」之名在傳統台南人的耳中可說是另一處美食集中地的代表。以我而言,小時候殘存的印象就是「下大道」的筒仔米糕與鱔魚意麵、石精臼(石樁臼?在石臼用木樁搗米。「搗」的台語發音近似「精」的國語發音)民族路的虱目魚粥與擔仔麵、沙卡里巴的棺材板。這三個地方正好也就是台南美食集中地的代表。其中下大道泛指西門圓環(原小西門)到國華街、保安路一帶;石精臼泛指民族路赤崁樓、武廟旁往東延伸到公園路一帶。


(日據時代台南市全圖(大正年間製作)與今日街道圖對應)

而「沙卡里巴日文為盛り場,念起來如sa ka ri ba,,熱鬧的商場之意)位於今金華路與海安路之間,主要是康樂街市場一帶,以前主要為成衣批發市場居多。因日據時代鄰近運河口岸(因台江早已完全陸化無法行船,日人開鑿運河通往安平外海以興商務往來之利),所以日治時期此地商務頗為繁盛,因此也有許多小吃美食在此聚集。後來因時代變遷產業發展的變化加上現在許多看起來是不太正確的政策,如中國城的興建、海安路地下化的不了了之所導致的街道殘破,以致於現在沙卡里巴不知道到底要算是沒落了還是已經不存在。

鄰近商務往來的河岸港口邊,既有沙卡里巴的美食,也就有新町的粉味。當時的新町即為現在的大智街一帶。說到大智街就得再提到跟我有革命情感的土魠魚。小時候我也是一個很囉唆的小孩,忘了是為了什麼病(大概是鼻子過敏吧),每個星期媽媽就會騎著腳踏車載著我經過建安宮(夏林路附近)、下林市場(今夏林路與海安路交界)來到位於大智街上一家診所打超大針筒的營養針之類的,我還記得護士小姐都會稱讚我打這麼大支的針都不會哭鬧。打完針之後,媽媽可能是基於慰勞小孩子的心態,總會在回程時又經過下林市場時買一碗大碗的土魠魚羹麵給我吃。自此芫荽(點綴在羹麵上的小菜)、和在羹麵中的高麗菜,與炸過的土魠魚塊的風味與口感從此牢記在我的心裡,再也不是其他的台南魚類的小吃如浮水魚羹還是虱目魚粥可以比得上了..。

當我還在下大道良皇宮前從鹹粥一直遙想到曾經繁華一時的沙卡里巴,結果我妹妹早已經將鹹粥給買好了,因為不知道我跑去哪裡了,眾人正分頭找我哩。往回家的路上,老爸說把油條跟鹹粥一起混著吃別有風味喔,因此我們又特別去豆漿早餐店單買了五根油條。至於把油條跟鹹粥一起搭配著吃,是否為道地台南人的吃法,還是只是老爸自己發明的,這就不得而知了。下次客倌來台南吃鹹粥時,不妨可以跟著我們一起這樣做。

(海安路藝術街道上之安身立命之請你跟我這樣做(由開心少女隊示範))
本文日期:2008.2.9(2.22 finished) | 台南行腳 | 相簿

檢視較大的地圖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