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熱海岩場)

北投丹鳳山有個熱海岩場,最近又看到有新聞把它介紹一下,於是便想去走走探探,運動一下去除油脂。不過後來雖然岩場沒有找到,但還是走了一圈O形從弘法大師紀念碑處下山,隨後又到昔日日治時代真言宗的普濟寺參訪,算是不經意的走完一次真言宗遺跡行腳。

其實早知道今天要去的是熱海岩場,我就應該先把小恐龍的遊記看一遍,只能說那篇水果報導寫的不清不楚,讓我平白在丹鳳山上來來回回走了好幾回。

今天原先的行程安排是岩場觀察、訪普濟寺,下山後到得到綠建築標章,以及2007年台灣建築獎首獎的北投圖書館一遊,之後或許到士林夜市打牙祭。於是驅車經新北投捷運站,光明路、溫泉路,再轉進銀光巷。銀光巷口立有一日治時期之碑。進入銀光巷,週遭景緻頓時幽雅安靜起來,兩旁的溫泉旅社隱藏在山坡之間,不若北投市區內的大型泡湯會館那樣的咄咄逼人,空氣中輕飄著恬靜的日式和風。銀光巷內與巷外竟然是如此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一開始我是直接來到接近銀光巷底旁的登山口,路的轉彎處有一個「好漢路」標示,倒不難辨認。從此開始一路上山,山徑算是清爽,有人整理成土階不難行走。穿過樹林逐漸看到右側有大岩塊出現,應該離岩場不遠了。不過並無看到任何轉折路標,只能沿山路續往上前行,最後竟然接回到丹鳳山到軍艦岩的登山步道。不過弔詭的是,我雖然兩年前來走過這條單山步道,不過卻對於現在眼前所見的樹林步道景致完全沒有印象。

雖然對於步道週遭完全沒有印象,不過因為有GPS導航知道已經在丹鳳山附近,而且步道上遊客來來往往,所以倒也不會覺得孤單。只是會有點納悶,都已經上到上方步道了,那麼岩場在哪裡?如果找不到岩場,那要原路折返登山口嗎?還是往左(泉源路方向)或往右(溫泉路方向)再去找路走成一個環形?

(弘法祠)

我一開始決定往泉源路方向走,不過走不了一會兒,又回頭往溫泉路方向走,但想想稍後還是會從溫泉路下山,如此不妨先往泉源路方向看看岩場是不是在那邊。因此光是在這個丁字路口,我就來來回回走了三次。

丹鳳山到軍艦岩之間的步道岔路非常的多,我一邊走一邊回憶兩年前的行走印象,不過就是不記得這一路的松針步道。後來回來比較地圖,這也難怪,我兩年前根本沒有走到這邊來。我兩年前在更前方的電塔附近,就折往偏南方的照明寺方向去了。

清楚自己的所在位置之後,何況天氣晴朗行人來往頻繁,所以這一次也絕對不可能走不出丹鳳山區,發生第4次不思議事件。

我這一回不想走到軍艦岩,於是便在所謂「260m峰南側分岔路」這個小山頭上吃完橘子便折返往丹鳳山方向。按照GPS上的路線指示,在丹鳳山之前會有一條右岔路可以直下溫泉路,如此離我們停車的地方就不會太遠了。不過我也猜到,這條GPS上的路莫非就是登山步道上岔往弘法大師紀念碑的小徑?我心中隱隱有即將重溫不可思議情景的預感。

在歷經主步道上觀看關渡平原的斜陽與淡水河出海的風光景致後,從土路接回到往丹鳳山的水泥階路,也愈來越接近GPS上所畫的那條岔路。果不其然,這條GPS上的岔路就是通往弘法大師紀念碑的路。我既然不想走往奇岩路下山,只好就試著探看從弘法祠往下走的路。

(真言宗普濟寺)

弘法祠附近的岩壁洞窟大致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不知道是不是我神經過敏,重遊此處的我,有一種電流通過全身的莫名感覺。於是稍停一會之後繼續下山,山徑上雖然草看起來有點多,不過其實並無大礙,雖然一路陡下,不過還算順利的來到接近路邊的大願寺,然後繞經好幾段曲折小巷(都是溫泉路102號之幾),最後出來到熱海大飯店的後門口對面。所以從弘法祠是真的可以走到溫泉路上的。

取右沿溫泉路續行,經過鳳凰閣旅社,又來到溫泉拉麵店,離傍晚開始營業的時間-五點,還有十分鐘左右,不過門口好像已經有人在等了。

續前行,光明路與溫泉路岔路口附近有幾間破舊的日式屋舍,看起來頗有規模,不過卻又沒有整修,置身在新式的溫泉飯店群之間顯得有些突兀,後來回來查資料才知,原來這是台銀舊宿舍,並被列為市定古蹟。

至於台銀舊宿舍的對面就是普濟寺,日據大正五年(西元1916)落成,雖然已有90年歷史,不過整體格局還是維持良好,呈現仿漢唐風格之日式建築樣式。奉祀主神是「湯守觀音」。關於普濟寺的介紹可看這裡,不過我覺得廟裡面可讓人免費索取的簡介對於寺廟的建築特色的說明比較清楚詳盡。

除了正殿的日式建築格局可以細細觀察之外,其他的日治時期遺物包括,正殿左側的「村上彰一翁碑記」,以及涼亭內供奉的「子安菩薩」,神像外型右手持禪杖看起來像是地藏王菩薩,不過左手卻抱著嬰兒,因此在我們這裡被認為是「送子觀音」。據說不管是求子嗣者,求子女乖巧著,來此祈願,非常靈驗。

普濟寺前的庭院廣植茶花,正值茶花盛開之際,可以來此觀賞。

(北投圖書館)

走出普濟寺後,我讓老婆先走回溫泉拉麵店去點餐,中午沒吃也餓了,我自己慢慢走回銀光巷底取車。再度回到銀光巷口,這回便能細細端詳路口此碑。碑後刻有立碑年代,也是日治昭和年間。上面的字跡有些很清晰,有些則是看不懂。後來查資料才知銀光巷的些許典故:

銀光巷因巷口一帶,過去全是台灣銀行土地和宿舍,而巷尾山坡上是歷史悠久的「善光寺」,故在戰後被命名為「銀光巷」。據聞巷口原本左右兩側都各有一根方型石柱,石柱正前方都刻有文字,背面則刻有立碑年代。後來因擴建溫泉街,石柱因施工的關係只剩左邊的那一根,石上的碑文亦已因風化而逐漸模糊,惟如今仍可見碑正面有「清除三….廣消眾厄難」等字,以及背面「昭和十年十月完成,誓圓山法王院台灣善光寺」。

現在走進銀光巷,昔日銀光閃閃漸漸褪去,轉變成青綠幽靜也能自得其所。我取了車又回到拉麵店前,結果有夠誇張的是,開店才不到十分鐘,結果饕客又已經是從店裡面坐到店外面來了。

吃過拉麵,看過號稱綠建築的北投圖書館夜晚的模樣。離開北投後,轉往士林夜市,跟人擠了一圈,只為買水煎包。但也總算見識了這個號稱台北最大的夜市,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個地方,人擠人依然讓我有些心煩氣躁。

本文日期:2008.1.5 | 台北行腳 | 相簿 | MPS | [旅聯網/丹鳳山]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