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愛河之心)

星期六的晚上在巨蛋站附近吃完晚餐後,看看時間還早,便想去「愛河之心」看夜景。

愛河發源於仁武鄉八卦寮,在日治時代鑿深闢為運河,當時叫做高雄川,會被稱做愛河其實是個美麗的錯誤,緣由請看這裡。1970年由於當時下水道系統以及污水處理不發達,加上高雄市城市發展迅速,民生與工業的污水都直接往愛河裡面排放,因此愛河一度成為臭水溝的代名詞。後來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高,加上基於南北平衡的若干時代背景下的政治考量,2000年後台灣政府投注了大量經費建設南台灣,包括發展台南市的文化觀光以及高雄市的硬體建設,愛河也因此逐漸脫胎換骨,「漸漸」成為綠化城市的美麗水岸,甚至有些高級住宅區,也以「河堤」為名。硬體是漸漸完備了,不過下水道系統還沒有完全完備的樣子,部分區段的愛河仍然會飄出臭味,而河岸兩旁的景觀也不全然都是綠意盎然;但是建設的確陸續發揮功效,譬如愛河單車專用道正在改變市民的休閒型態,而位於凹子底的「愛河之心」成為高雄最璀璨夜景。

(愛河之心空中陸橋)

「愛河之心」位於北高雄的凹子底,算是愛河的中游,由於位於南北主要幹線博愛路上,配合捷運與愛之船結合水陸觀光,生態溼地景觀兼具滯洪功能。愛河之心的如意湖上三座橋串連,夜晚以燈光變幻如同光亮玉帶倒映在湖面,形成璀璨耀眼之夜景。而自行車道沿著河岸往下游去一直延伸到港邊的真愛碼頭,大部分路段遠離大馬路,算是條極佳的騎乘路線,也因此擁有光點湖岸葉景的愛河之心成為自行車騎乘的中繼站。

我們從凹子底捷運站出來,推著嬰兒車沿著博愛路往南,大概十來分鐘來到愛河之心的三座高架陸橋。第一次看到愛河之心,一定會對光橋與其湖面倒影頗為驚豔。於是光亮處,自行車騎士、散步的人熙來攘往好不熱鬧;攝影的人自去找尋橋上橋下最佳角度去了,這時候講究的構圖與取捨,如意湖中的湧泉出水口應該要曝長一點的時間才是。

至於湖邊草地幽暗處,忍耐不住的情侶直接就地卿卿我我,動作多了起來;卻忘記了這也是攝影者群聚的地方;這一夜,愛侶們不知入鏡了多少回,果然不負愛河之名。

我們沿著愛河邊往中華一路的方向走,少了愛河之心的光亮為背景,單車族川流不息的LED車燈看起來就更加醒目了,這時的我還沒捉到動態攝影的追蹤訣竅,以後要試試背景是模糊的,而移動的單車群是清楚的才行。

因為是在兩大交通幹線(博愛路與中華一路)之間的自行車道,所以光線稍顯幽暗,這時河中的路樹倒影頗有意境,不過拍起來不好看;另外就是高樓大廈的河中倒影,行列整齊的窗戶方格很有某種藝術的味道,然而我沒帶腳架,拍出來的相片都糊掉了,也是可惜。至於中華一路上的那座打著黃光的橋,算是普通,不過橋下水面卻有多樣顏色呈現,可以細細觀看。值得一提的是,靠近中華路那一邊,愛河河畔看起來有幾間大房子像是倉庫的樣子,頗能有類似小樽運河風情,愛河本來也是運河,或許能營造出同樣情境,說不定以後真的會在倉庫裡面吃到日式會席料理。

過了中華路,愛河繼續往下游出海口而去,那裡又是另外一段精采了,不過我們今晚的愛河行程就先在這裡打住,因為又到了小兒睡覺時間,我們攔了一輛計程車回家去了,或許以後輕軌環狀線完成,玩法又會有所不同。

(燈浪漫,水浪漫,人也跟著浪漫起來了)

本文日期:2009.5.2 | 高雄行腳 | 相簿 | GPS(mps)

高雄愛心之心與愛河自行車道(博愛路到中華一路之間)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