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東膏蚋的鬼頭瓦)
上午在尖山古道與南106-1探索尖山至匏仔園、山豬陷的古道路徑未果,本想驅車轉往大內的南馬古道,或乾脆直接回家,但是在174市道上看見左側有條大路(南115)標示著往「夢之湖」。本來我就聽過「夢之湖」名號,但心裡面一直有著「那不過是鄰近烏山頭水庫上游集水區的一處水潭邊,聽說蚊子很多的印象,有必要特地前往一探嗎?」的印象,因此就一直擱著不處理。
等到這回從尖山古道探索殘念回來,再度真的路過了夢之湖岔路,且別無要事,當然就不算是特地了。於是立馬左轉,往南開了大概兩三公里的車來到一處小山城-東膏蚋,因為路口的「接下來的路段難以會車」的警告標語,而提前在賢清宮停車。整裝準備在大太陽下步行前往夢之湖畔。
先說重點,從東膏蚋到夢之湖畔還有2.5公里,只有幾個路段比較狹窄難以會車(但你退我讓總會有辦法);平日來此,路上遇到的來車可能只有兩三輛,用步行的會像我一樣一直懷疑自己膽識太小。如果帶女友大熱天來走這2.5公里的山路,「你那好冷的小手」可能還沒走完就會變成「好熱的巴掌」。
據說銀霞鍾鎮濤的《你那好冷的小手》就是在隔壁棚(池)-西口小瑞士取景(不要跟我說這是你阿祖年代的明星。)至於「夢之湖」本人則據說是林青霞秦漢的《在水一方》,以及王祖賢的成名作《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的拍攝地點。總之珊瑚潭上游潭邊夠神秘,因此成為早年瓊瑤電影名字中跟易逝難尋的事物(如幻生於湖上的煙、夢)扯得上邊的取景地點(參照言情敘事與文藝片 瓊瑤小說改編電影之空間形構與現代戀愛想像)。
就像《尋找湯姆生》一樣,對於老照片有興趣的人會想去追尋百年多前旅人攝影者拍攝的地方;據說烏山頭水庫的遊艇觀光也開發了追夢路線,引領遊客來到這些昔日瓊影電影拍攝點,希望能讓遊客勾起「女主角在湖中划船那一幕背後的山景就是從這個角度望過去」這樣的回憶。但我不得不說二秦二林與銀霞的電影年代的確是我父母那一輩的回憶,我這一代則是瓊瑤的電視劇,女主角換成了劉雪華、俞小凡。至於我的下一代,就沒在看電視劇了。
(往夢之湖途中右側看見珊瑚潭)
東膏蚋是這一帶最大的村莊,但也就是通過村落民宅的道路非常狹窄且又有轉折,就算一輛小客車要過路彎也很勉強。至於東膏蚋地名的由來可參考這裡。相傳荷蘭據台時期就有傳教士在此地傳教。由於山城地勢落差的關係,得以近距離觀看一戶有鬼頭瓦的民宅,其鬼頭瓦氣派非凡,上頭有「獅子」浮雕,下面有「福」字,稱「獸面脊頭瓦」。
從賢清宮展開2.5公里長征,沿途有幾座像百姓公、地方公的小廟,還有近代修行的法壇。某個路彎處的路基邊坡崩塌了,工人正在築板維修中,聽他們的對話聊及本日工作進度。其實用走的也有「一點點」好處,就是可在道路中途預覽右側山谷中珊瑚潭碧綠的湖景風光,還可觀察眾生相。
過了地方公後,有一比較新的大廟-紫雲殿,這一帶還有些民家,沿途有咕咕雞在小路上出沒。之後走進竹林中,透光的竹林盡頭看見湖畔,就是夢之湖到了。竹林分隔左邊與右邊,都有一些竹筏,但水利單位在此立了告示禁止私營水上與船舶活動。
雖然此時我一人獨佇湖邊,幽靜也算幽靜,但大熱天的下午湖邊毫無迷濛氤氲,實在夢幻不起來。不過還是試圖在偶有風聲與竹林搖曳聲的湖邊修習「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若覺察有念頭升起,當下遠離。來到湖畔約半小時,其中大概有十五分鐘,是看著湖面不起分別心。(不要說那麼好聽在修行,其實只是在發呆)
回程時,因為一腳的鞋底快要脫落而未脫落,邊拖邊走非常痛苦,心情又煩躁起來。若剛才觀湖有何精進,經過回程拖鞋一番折磨又打回不堪的原形。
附帶一提,根據這篇文章《記憶中塵封已久的夢之湖》所敘述,當年因為電影熱潮帶動湖畔觀光而在果園上方興建了像是觀光飯店的建物,但因為水庫周邊水土保持的考量無法營運而廢棄。看到這篇文章再度搜尋我的旅途記憶,在過了紫雲殿要走往夢之湖前的竹林前一路彎處,往左可看見水凹,往右看向紫雲殿方向,果園旁的荒煙漫草中的確有一片水泥建物的廢墟。這些廢墟距今已超過30年了吧,或許再過個數十年就也具有古蹟的資格了,以後會不會有人特地來找尋呢?
(夢之湖)
本文日期:2023.7.21 | 台南行腳 | 相簿 | 足跡(gpx)
賢清宮至夢之湖落差里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