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南區)
月初的黃金海岸自行車騎乘,二寶不想跟。本日親子單車行再度出發,二寶加入車隊行列。但抱怨車輪太小,踩很多下還是騎不快,騎遠程只是累而已。
沿著鯤鯓路騎。在濱海公路與鯤鯓路口的小七門市,是單車族的重要休憩點。我們在此補充了大寶最愛的關東煮,二寶最愛的養樂多。
鯤鯓路北側是紅樹林,南側是水塭。水鳥要不在林中棲息,就在塭岸上表演單腳站立。
騎著騎著,路上偶有牡蠣殼掉落,後來竟來到蚵車聚集的地方。看到許多竹筏載著一籃籃的青蚵在此下貨,然後由吊車將蚵籃吊掛上來轉到貨車上,由此出口。我和二寶看得興味盎然,原來鯤鯓路這條運河支流口岸竟然是台南牡蠣養殖出口重地。眼前這一幕,讓我有想要回家研究鯤鯓養蚵的背景。因為我以前未曾把鯤鯓跟養蚵連結在一起。要吃蚵仔煎、蚵捲,或是蚵仔酥,不都是去安平嗎?
上網研究鯤鯓養蚵的歷史,以這篇與龍崗國小有關的文章最詳盡-鯤鯓海洋-龍崗國小+漁光分校.pdf。原來從這處路旁不起眼的小碼頭上岸的牡蠣養殖,產量竟然佔全台的40%。
所以說,還是要用走的,或是至少騎腳踏車,才不會只是走馬看花的錯過台灣。
除了鯤鯓養蚵的歷史之外,我有興趣的是這條水道的脈絡,以及這些蚵籃從何而來?牡蠣到底在哪裡養殖?
(鯤鯓湖)
我們繼續沿著鯤鯓路騎,這條自行車道也有名稱,叫做「運河沿岸自行車道」。轉往龍山寺方向,看到水門以及鯤鯓碼頭大石碑,此處正對龍山寺。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鯤鯓的信仰中心-龍山寺為何是朝向東面了,原來是正對著碼頭啊。
從碼頭往前看,可以看到紅樹林兩側有許多小水道。岸邊有許多空的蚵架;對面有幾位婦人正在處理蚵籃的樣子。鯤鯓碼頭可能是另一處牡蠣集散地。
從鯤鯓的養蚵,不難理解,為何不遠處的黃金海岸的淨灘永遠淨不完。因為只要一道鋒面、一場西北雨,或是一個颱風,隨便就把養蚵的竹排與保麗龍吹垮,四處漂流。
那到底這些牡蠣是從哪裡運來的,為何會選擇在這裡上岸卸貨,猜測可能是跟鯤鯓大湖,也就是運河沿岸,或是現今的安平港水域有關係。後來我想到了,其實我自己的遊記-台南行腳124-新建漁光大橋連接安平海濱秋茂園的記憶就有紀錄了,在漁光橋上曾經拍攝過德陽艦停泊的安平港灣水面佈滿養殖蚵架的景觀了。只不過沒有想到的是,那些養殖的牡蠣最後都經過運河水道到鯤鯓路上岸了。有圖為證:
(河道與蚵架的構圖嘗試-2008/8/10)
(運蚵仔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