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蕭家莊-(20min)->桃源谷-(25min)->蕭墓

陰雨的台北,同上禮拜天一樣,車過汐止茄苳橋後,雨開始飄了起來,不過清明的心,不受外界表相羈絆,所以旅行的心情是愉悅而可以虛心的接受大自然的美好。從917之後,只要在北部走,就好像在考察災後道路受災的情形:台二丁(瑞八公路)無恙﹔瑞芳至侯峒的北37,公路一開始是泥濘不堪,不過過了侯峒之後的侯牡公路,除了部分路基塌陷,大致上仍是不愧景觀道路之名。

車過三貂嶺,風很強,沿路山林依舊清翠,這是兩年後首度再踏上侯牡公路,同樣的風景,但心中不免另有感覺,是觸景生情。

來到牡丹村,風中、微雨中有農家庭園花香與附近山林精氣淡淡味道迎面而來﹔這裡的農家都會在庭院前靠近公路邊栽種自己喜歡的花,而且照顧的不錯﹔今天有幸看到的是黃玫瑰與粉紅色的玫瑰花叢。開始哼起了伍佰的:飛在風中的小雨,來配合這樣的兜風心情。飄著不算雨的小雨,以及悠遊在台北近郊寧靜田園農村,這樣的心情豈是眼前只能枯坐在北迴線列車中的乘客所能體會?

過了雙溪、貢寮,看到了久違了雙溪川,溪流有點混濁。轉入往桃源谷的叉路,卻又能再拾回了鄉間小路的優美。這樣幽靜青綠兼具田園之美的路,在台北還有很多:烏來至福山孝義至桶後萬里大坪村….。

在這段長達11公里的路旁,野薑花開的美不勝收﹔花香中一路來至路盡頭的內寮蕭家莊,這條路沿途樹木的栽植明顯有做規劃,就如同福山村種櫻花一般﹔而山路沿途的山壁上,如同太平山之旅所見,開滿了黃色的小野花。而此時內寮附近的山坡田園早已籠罩在薄霧之中。

從蕭家莊上到桃源谷,不過一公里(這也是選擇由此入桃源谷的原因),而沿途的柳杉林固然林相尚稱優美,不過來到桃源谷之後,跟廣闊的草原比起來,之前所走過的樹林似乎又不算什麼了。今天可惜的是,來到這裡已經不只是霧了,而是強風夾著雨霧襲來。而廣大的草原在霧中看不太真切。

(桃源谷步道起點)

第二個令人遺憾的是:為了修築涼亭、石板步道,工作車輛在谷中所留下的甚深車痕與劃過草原的路,從蕭家莊一直上到谷中的涼亭,然後繼續往草嶺古道方向延伸。

雖然今天沒有走到虎字碑,不過從桃源谷步道的標示牌可知:從桃源谷到虎字碑有4.5公里,大概這條爛泥巴路對草原與山林的破壞也會綿延4.5公里。而這樣做,如果我猜的沒錯(?),大概只是為了在稜線上面蓋幾座涼亭、舖設石板步道而建。這條步道很明顯剛剛舖設。只能希望隨著時間一久,路兩旁沿路的草皮會慢慢恢復。

一片大草原中,看到這樣一條爛泥巴路﹔就好像一個整容過後的美女的臉上還留著瘡疤。不當的人工設施讓我想起不久前在望高寮看到的正在舖設的枕木步道。而主其事者的東北角風景特定區,其實應該參考陽明山國家公園頂山線:石梯嶺同樣也有平緩的草地山坡,而在那裡,由橫過草原的人、牛,行走其上所有生物,以與大自然和諧的方式,留下了踏過草地的痕跡。

雨霧甚濃,不過還是決定往虎字碑的方向走一會,折返時刻定為三點半,希望至少能夠走到二點三角點的灣坑頭山。沿著水源界碑走,風勢雨勢只有越來越強。上到水源地最高點,如果此時沒有霧,這裡大概可以把飽覽整個草原風光吧。

一會兒在石板步道上看到牛糞,這裡難道跟擎天崗一樣也放牧水牛?不過看到牛糞在這裡不算稀奇,倒是先前提及的小黃花竟然從石板上的牛糞中開出一枝花來。名副其實的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後來又看到用來擋牛(?)的石柵欄,在石柱上還真的寫著:請注意牛隻。

今天牛一隻也沒見著,不過立在稜線之上,倒是可以感受到山與霧從山坡下一直不斷的滾捲上來﹔隨想古人行走淡蘭古道時的淒涼孤寂,陷入極度私密的冥想,忘了身上衣服早濕。傘反正是不用撐了,這樣強的風….,乾脆讓雨和霧把身體整個溼透。

此時桃源谷固然冷清的很(大概整個谷內只有我一個人),不過走著走著竟然聽到山下傳來梵音,原來是來到石觀音寺附近,在四顧無人霧茫茫一片中聽到這樣的聲音,大概會幻想是不是觀音菩薩來接引我了。

總而言之,在走到蕭墓附近時,大概已經走了三十分鐘,而灣坑頭山大概還有一、兩公里。其實我理想中規劃的路線應該是,桃源谷、草嶺古道,於虎字碑啞口會師,交換車鑰匙之後再分別下山。反正此時決定提前折返,以後分幾次再把桃源谷其他路線走完(大溪線、石觀音線、草嶺線)。回程倒是陸續看到兩組共四人陸續上來,而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

回台北時改走縣102回瑞芳,結果此路崩壞的情形反而比侯牡公路還嚴重,而且似乎里程還長了些。瑞芳之後,瑞八公路開始大堵車,不過我可是愜意的很,機車可是不受塞車限制,可以時速50公里以上(反而必須注意超速照相),一路由瑞芳到八堵,不知甩過了數百台小客車。只有在此時,行車如牛步,眼睜睜看著我呼嘯而過,這些開車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小車的輕便吧。雖然我認為機車的最大好處是讓人在兜風時,可以更輕易貼近與感受山林的氣息﹔而坐車的人關在車內被鋼板隔絕,唯一可以做的事,大概就是睡覺吧。

本文日期:2001.10.28 | 台北行腳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