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高雄行腳

(造型獨特的遊客服務中心(?)與幾乎只能容一人通過的吊橋)

高雄市中都濕地公園昨天(4/24)完工啟用,隔一天許多高雄市人都很捧場馬上來到濕地公園踏青。不過由於南台灣的豔陽太熱情,公園裡的樹木太小太少,民眾只好頂著大太陽體驗這剛完工的公園。

之前騎愛河自行車道經過同盟路,就看到左邊的濕地公園的吊橋已經完工。附近的居民說,希望中都溼地公園的完工可以帶動房價上漲,就像美術館與農十六(凹子底公園)一樣。不過我覺得這是建商的期待吧,一般小老百姓應該是期待公園的完成可以帶來更好的休閒品質。

我們從中華一路過了同盟路之後,右轉十全三路之後,發現整條路兩旁突然熱鬧起來,人頭鑽動,就像是菜市場。想到菜市場就想到之前好像有聽說高雄市的十全路有座跳蚤市場,莫非就在此處?這樣或許待會逛完濕地之後,再來逛逛跳蚤市場。於是問愛逛市場的老婆意見。她回答說,她愛逛的是傳統的菜市場,不是跳蚤市場。呵呵,自討沒趣。

我們將車停在十全路上,右側有塊小濕地,也有鋪設木棧廊道,不過這範圍未免小了些,看來左側的山坡上才是中都溼地公園的主體。

我們從道路走上邊坡進入公園的範圍,迎接我們的是豔陽高照下的光禿禿公園以及撲鼻而來的挖水溝氣味。

(遠方是中都窯廠)

公園裡面雖有植栽,不過都還很小,勉強在地上種植一些觀賞花卉,但也需水車不斷來回灌溉椅面枯死。中都溼地公園範圍面積約12公頃,區域舊況原為老舊木業廠房、民間魚池、污水溝、環保垃圾車停車場及汽車駕訓場等,使用狀況凌亂且缺乏整體管理,影響都市景觀及環境品質,連同附近的中都窯廠成為流浪漢與流浪狗之家。這次高雄市政府為了塑造中都新面貌,投入30多億元經費,於2010年1月進行開闢,希望能幫中都重劃區改頭換面。

園區中最顯眼的當是同盟路那端的船型遊客服務中心與三座吊橋。我們沿著濕地河道走往那裏,不過這河道中的水頗為烏黑,也不流動,加上園區塵土飛揚飄落,實在令人不敢恭維。部分河道盲段甚至累積許多垃圾,佩服白鷺鷥還敢飛落此地。

這次園區比較特別是規劃有以欖李為主的紅樹林生態復育區,以三座吊橋串成水上長廊以及原生林生態島等設施。公園規劃以回歸自然為原則,採低照度防水地燈,減少人為建築設施及鋼筋水泥盡量以木頭結構為主搭建涼亭。在生態島不設置任何照明設備,營造一處可散步夕陽下閒眺壽山的都會桃花源。

我們走上應該是遊客服務中心的二樓平台,看到許多人在排隊。高雄人這麼守規矩得在排什麼呢?原來是要排隊走吊橋。吊橋設計成幾乎只能容一人通行的「摸乳橋」,限定同時間只能通行八個人,於是遊客服務中心這邊的人都很乖乖地在排隊等候通過。不過後來我從另外一側走往這邊來時,在另外兩座吊橋,大家就沒有這麼守規矩了。

由於不想浪費時間,我們先繞了一圈這棟建物,應該是棟綠建築,外形設計成通風良好的弧形中空結構。池畔有像凹子底公園那樣的木棧板可以臨水而坐。建築走過一圈,回到二樓平台,看排隊人潮更多了。於是直接放棄,改循逆時針環繞園區散步。不過對於園區內的濕地河道,看起來像深壕溝,還是一句老話,實在不趕恭維。

據買屋在凹子底森林公園旁邊的友人說,五年多前當凹子底公園還只是一片草地時,房價一坪只要15,當然現在公園綠地成形,房價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過當初真的敢買下去,也是需要勇氣的。所以像是現在中都溼地公園這般模樣,也許正是買下去的最好時機。

隨著太陽西下,散步園區看綿亙的壽山,的確相看兩不厭。只是中午沒吃什麼的大寶,嘴裡一直唸著要吃蛋糕。我們從同盟路那端的溼地,走過三座吊橋又繞回到遊客服務中心。二樓排隊過吊橋的人潮依舊。從這裡拍攝吊橋倒影也是不錯。另外就是二樓平台有一迴旋的自行車道可通至地面。

往回走向十全路出口,經過結合一棵大樹自然形成的門。

回程途中有經過咖啡坊,不過就是沒有賣蛋糕,於是勸大寶改回家喝綠豆湯。他回答:「好~~~」而且依舊把尾音拖得好高好長。

(公園中的木椅)

本文日期:2011.4.24 | 高雄行腳 | 相簿 | mps(GPS)


中華路轉十全路到中都濕地公園交通路線圖 | Google map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