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This Post is under 隨想

老婆和孩子不在身邊,我只好孤單地去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電影版。

有許多人或許是衝著鳳凰女「茱莉亞羅勃茲」來看這部電影的,不過應該也有很多人是看過原著之後,來要再進電影院來看看是否能獲得跟看小說時一般獲得的「體驗」,但是既然是以電影為表現手法,理當會加入娛樂性與戲劇性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中帶來張力,所以屬於私密難以理解的個人體驗便少了。不過其實以這部電影而言,這些加入的娛樂性或戲劇性的東西跟其他電影比起來又顯得平淡了些,總之對於已經看過原著的讀者來說,是像風一樣的一部輕輕帶過的電影,純粹消磨時光也不錯。

觀察進電影院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情侶檔倒是不多,反倒是女性朋友結伴來看,或者是女子單身一人來看的也都有,女性觀眾們或許也很想知道應該如何去享受一個人的旅行。

不過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在交代女主角的一段失敗的婚姻與一段失敗的感情的過程太過草率,其實這兩段是促成女主角放下一切一個人去旅行的導火線,在電影中莫名其妙地,女主角就決定去義大利展開旅行了。當然看過書的讀者是知道怎麼一回事。

另外就是,三段旅行-義大利,印度,峇里島的意義,在電影中並沒有明確的交代,沒有看過書的觀眾會把它當作旅遊生活頻道來看。其實這三段旅行,分別代表,復原、理解,與追求平衡。

為了方便電影結尾,劇情跟原著有一些不同,不過這其實呼應我在之前書評中提到的現實與靈修之間如何轉換(context switch),或者是所謂的如何「平衡」。在電影最後,女主角害怕追求另外一段愛情會讓她好不容易在靈修中獲得的身心平衡再度崩潰,透過印尼藥師的開釋:「陷入愛情中而失去平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種形式」;然後女主角突然想通了,回頭再去挽回快要失去的愛情,終於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而「轉換」怎能如此簡單,不過或許只要人的念頭一轉,真的就是這麼簡單:面對事情,然後知道放下,也就是原諒自己,停止用心念折磨自己。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