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岸之落羽松、木棉花、垂柳構成一幅生動的圖畫)
這個周末我的FB不知為何出現蔣勳一篇在巴克禮公園看見綬草的貼文(我並沒有follow他)。衝著這篇貼文,預期明天(周日)將會有很多人去巴克禮公園找綬草。而不喜一窩蜂的我竟也心動了,因為綬草其實是一種蘭花,如果在市區就可以看見野生的蘭花,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由於綬草的花期在清明前後,故又別稱「清明草」;但其實四月初多是野生蘭開花季節,我的許多探訪野生蘭紀錄都是在四月(加里山與北大武一葉蘭、大屯鍾馗蘭、北得拉曼闊葉根節蘭…)。週日午餐後無事就去巴克禮公園找綬草了;蔣勳沒明說綬草長在哪裡,不過字裡行間有蛛絲馬跡…。
臨行前,老婆跟我說小心「小黑蚊」。大概是有一年有北部親戚來找我們玩,我帶他們去巴克禮公園池畔草坪,結果小黑蚊集結上身被叮到受不了的夢魘揮之不去。這樣說來我們家最後一次到巴克禮公園玩也是五年多前的事了。我跟老婆說這次要去找的綬草應該離湖邊遠遠的。
從文化中心轉進巴克禮公園,木棉花落了一地,每年有人都會在路轉角處空地用木棉花排了心型圖案,這才比較「認真」地意識到木棉花季又來到;其實我已經不會像早年一樣到處拍木棉花了,沒了賞花興致是主因,再加上木棉花也是我認為比較難拍的花種(單拍一朵無趣,要拍一群樹空隙又太多,也找不出意義去營造像是林初埤水中倒影之類的氛圍),總之就是一個字-懶。
這次我特地帶了老單眼與兩顆鏡頭來拍花。巴克禮公園的範圍其實蠻大的,我就往順著木棉道往崇明國小方向走去,邊走邊拍木棉花,我大概猜到綬草不在這個區域,右轉進森林中的木棧道,邊走邊看地上枯枝落葉,泥土地不夠濕潤,蘭花雖沒看到,但是其他不知名野花草也很精彩,然後…我就真的被小黑蚊進攻了。
(以綬草當自己的前後景,前景這一株比較像是蘭花的花朵了)
接下來繞來繞去,一會走出森林,一會又走到植物復育區周邊,從路旁其實只能看到比較高大的樹木「見輿薪不能見秋毫」(綬草高度約低於十公分);不過後來我看到一位裝扮像是園區工作人員正剛剛澆水結束的樣子,便趨前跟他詢問綬草所在。果然他知道。他指著一塊區域,並千叮萬囑小心腳下不要踩到。我跟他說,你帶我過去走安全路徑,便自然更不會誤踩了。於是就這樣我終於看到開著一串小紫花的綬草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一區草地上其實都有綬草,比較密集的是在一棵外來的..花樹下。工作人員說今年少雨,數量比較少。我看到有些綬草從尋常草堆中長出來,便以為它喜歡群聚(或多或少有保濕效果吧)。工作人員說不然,雜草會搶了它的養分。
我所見的綬草花瓣似乎並未完全開展,沒有拍出我認知中蘭花六瓣的姿態,真的很容易被當作雜草。「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故得名,而其花序又如紅龍或青龍般盤繞在花莖上」(綬草-維基百科)。
第一次拍綬草,我只知道拍整株帶花從草堆冒出的樣子。用百微拍小花很難對焦(最後改成手動對焦才成功),而且我只想著拍整株,應該嘗試拉近鏡頭到單一花朵;雖然根據往常經驗,這樣拍出來的花朵不盡理想,在大光圈狀態下,清晰的區域很小,而焦點往往沒落在想要的位置上(在曼陀林湖畔拍的雞蛋花就是最好的失敗例子)。
(綬草的大光圈散景之兩難)
走出來到園區周圍到處看看,不過若以剛剛看到的綬草生長環境而言,整個巴克禮公園的綬草應該就只會在那一區了,就是不能全被大樹擋住光線,但光線又不能太強(略有與時推移的樹影最好);不能太乾太濕而且要乾淨清爽,旁邊最好有同樣身形的小草輔佐,但又不能太多。蘭花對於存在環境的要求就是這麼嚴格,才會有花中君子之稱。所以這一區的綬草,猜想也是後人特地營造復育出來的。
有位拿著單眼的阿伯走過來,但他並沒有去綬草比較多那一區拍照,而是到另一區被灌溉積水成的小水漥處前蹲著拍,應該也是在拍綬草吧,於是等他拍完後,就過去跟他請教。原來他在拍散景,水窪反光的就是最好的閃光點,這樣的影像必須等工作人員澆完水才有。真是學習到了。(參考拍出如夢似幻散景圈的4個小妙招!)他說早上跟著社大成員已經來拍過了,聽人說之後,才知道拍的是綬草。
他給我看了他的單眼與外加的連接環(可以拉長焦距)還有現在標準配備-反轉(這樣就不用趴在地上拍花了),拍出來的影像也很細膩,讓我深深覺得自己的裝備真的是太陽春了。不過他也第一眼就認出百微,還跟我說「既然你拿百微,為何拿得那麼遠拍?」又說我的百微應該也可以拍出有光點的散景。
但其實這就是「拍綬草的大光圈散景之兩難」。我也有過要把鏡頭拉近一點,由於花太小,光點就顯得太大了;如果以光點為主,那前景綬草又不太彰顯。可能是我的攝影技巧還有待學習吧。
後來有個包頭包臉的女子看到我們在這邊,也走了過來;一問之下跟我一樣都是看了蔣勳的貼文來找綬草的,不過她只是用手機拍。「用手機應該拍不出散景吧,感光元件不夠大…,不過,蔣勳是誰啊?」那位攝影者如是說。從眼前的例子看來,攝影與文學感性想必在大腦的不同部位,只有少數人能同時激化這兩者。
從木棧道走回時,看到前方聚了幾個人,原來他們是在看一位攝影者在拍翠鳥,於是我也拿出百微試著遠遠拍拍看;畫面中的翠鳥小小兩隻,不過這已經是100mm的極限了。從野溪與翠鳥築巢來看,巴克禮公園的生態可算是恢復得非常成功的,很難想像以前是被垃圾隨意傾倒的地方。
稍後與剛剛那位攝影者碰頭了,他說在樹下拍翠鳥的那位已經在那邊守候一整天了,而他自己沒大砲很難拍鳥(要燒錢);又說這兩隻翠鳥一點都不怕人,真想拍到它們振翅飛翔的樣子…;但接下來他說的話令人不敢恭維,便跟他道別離去。回到前頭湖畔,在橋旁蹲下身仰拍木棉花旋落水中的樣子,只是看到的時候沒拍到;要拍的時候,花卻都不掉下來,這叫「可遇不可求」,不管拍花拍鳥都是一樣。
(巴克禮公園拍翠鳥)
本文日期:2023.3.19 | 台南行腳 | 相簿 | MPS(GPS)
巴克禮公園週邊交通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