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 on
Posts
Comments
Email訂閱

台北行腳

(必拍攔砂壩)

八月之後桶後林道將管制人數,假日進出需申請,我因此趕著在七月先來。梁山兄弟須不能怪我偷跑,這誘惑實在太大了;而且我想我會走的很慢,不敢耽誤大家行程。

看自己的記錄,早在四年前我就想來桶後了,後來幾次都只到車道盡頭,也就是林務局與台電保線所附近。不過就算只到這裡,風景也已美不勝收。其中必殺底片的有4k附近的攔砂壩,9.5k附近的溪灣與淺灘等(行腳147)。不過路旁的桶後瀑布,我卻一直覺得不是很上相。今天雖然水量雖稍豐,但是拍回來的相片還是不很滿意。是瀑布姿態的關係吧,我想。

其實我覺得管制是好的,這裡本來不是遊樂區,但是我卻看到烤肉的人越來越多,雖然後來下起雨來,但仍然澆不息他們烤肉的興緻。

沙灘與釣客

13k處漫流林間小溪

今天我來看桶後溪,也想走到可以看到蘭陽平原的地方。走桶後林道,的確最好穿雨鞋。如果能慢慢走的話,倒也可以穿運動涼鞋。雨後的山徑,潺潺流水漫過路面。山徑的沿途山壁處處有小瀑沖流下來,很多時候需要潦過去。我將大半時間花在看路左邊流動的溪水,其他的時間卻多在看山徑。看這山徑在溪畔,在杉林間;在秋海棠花叢中,也在冷清草叢中。有時候流水漫過路面,有時候還可以踏石而過,有兩三次就必須脫鞋涉溪了。回程時,因為雨時下時停,山頭起了霧,溪谷起了霧,山徑之上也堆起了霧。我想捉住霧中山徑朦朦朧朧的氣氛;但淋濕的我,沒有把這感覺捉的很好。

(必拍沙灘)

所以我一定會走的很慢,因為會要一直停下來取景(當然最近身體不適也有關係)。因為在桶後林道沿途取景,我十點半就到了烏來街頭,但直到十二點整才開始走桶後越嶺,其實這段車程也才不過四十分鐘而已。到第一涉溪處之前,這裡的溪流還算和緩。取景的重點在於溪畔的林,與溪的清澈見底。有許多人都立於溪中垂釣。漫步到雙溪會流處,看到攔砂壩,也看到大礁溪山登山口;但是因為支流水勢浩大,一時不知前行的路在哪裡?

(桶後越嶺未果)

12:00 桶後吊橋 12:12 第一涉溪
12:38 路右垂瀑 12:43 第二涉溪
13:06 危橋百合 13:11 路左灣潭
13:16 吊橋往鳥嘴尖 13:20 楓葉谷
13:49 往烘爐地叉路 13:57 第三涉溪
14:04 雨勢漸大折返
14:32 退回鳥嘴尖叉路休息 14:51 第二涉溪
15:15 第一涉溪 15:30 桶後吊

正好有兩個人坐在溪邊聊天,他們告訴我要到宜蘭的話,涉過溪去便是。他們還跟我說:加油。

說真的,沒人指點方向,我還真無法下定決心涉過今天的溪水。水是有點高漲,有些部分在我的膝蓋以上。水流有點急,但還能通過。那兩個人在我涉過溪之後,還一直跟我揮手。這溪,我倒是涉的有點心驚,但是因為有觀眾在加油,還是只得硬著頭皮通過。只是褲子因此濕了一部分,對前面的路況開始沒有把握。(7/7)

就親近水的程度而言,桶後要比哈盆來的佳。我特別注意到桶後越嶺道跟溪流的相依性,絕大部分,這條山徑都在水邊。所以山徑一路上,溪水聲轟隆隆不絕而耳。

溪流有時和緩,1203

水路,1228

(回到第一涉溪處後拍的,trouble water)

小徑,在溪畔,1237 時時有垂瀑,1238

(小徑,在陽光杉林間,1234)

這條山徑的親水程度,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不是在垂瀑,不是流水漫過路面,而是在一處危橋附近。那裡的山壁上有數朵百合花盛開。快要傾垮的木橋掛在山壁之旁,這是通過此處的唯一陸路。小心翼翼地走過木橋,但卻注意到前方的溪流,與溪畔之上方的緣溪小徑。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不過我卻覺得小徑與溪流搭配的剛剛好。這種和諧的感覺實在很難描述。河階之上是小徑,兩者間沒有其他樹木,這到底有什麼好說的啊?不是本來就是這麼自然嗎?但是我就是覺得奔流的桶後溪與草坡上的小徑,一動與一靜,似乎在預告前方溪流彎過後將通往另一處少人尋幽的秘境。(7/8)

果然前行不多久,路左側有一處灣潭,溪流沖激在岩石峭壁上轉了個九十度的彎,白色的水花激盪在一泓碧潭之上。岸邊翠綠樹枝低垂,更顯此處的清新宜人。不多久,又來到一處河岸,芭蕉(?)佇立於岸邊,溪水奔流不止,從遠處密林而來,越過岩面,再往下游彎彎曲曲的溪谷而去。桶後的深山中,只需單單純純地看溪流在山林間的盡情表演,而這演出不需人工多加雕琢就自然精采。

我一邊看溪,邊看山徑,往林中也越走越深,竟不知陽光何時隱沒..。

危橋之後,溪畔旁的小徑,1307

處處有彎潭,1311

小徑,在林間與草叢之中,1336

溪,漫過岩石,1313

溪,秋天楓將紅,1342

溪,穿過林間,1341

第三次涉溪之自暴自棄,1357

溪,開始下雨了,1400

前兩次涉溪,我都是脫鞋赤腳涉水。第三次過溪是在剛剛過往烘爐地山的叉路口之後。那時天空隱隱有雷鳴,下午一點五十分左右,天色已經略顯幽暗。好像即將下雨,這時我便開始猶豫起來。我其實設定1700前回到桶後吊橋,也就是來回捉五個小時。兩點半才是我的折返時間點,所以在烘爐地叉路口只猶豫了一會,就決定暫時忘記雨勢繼續往前走。

下午兩點前,在第三次涉溪處,原本未濕的鞋子終於失陷。看似可以落腳的石頭,其實是非常濕滑。因為已在下雨,所以想要偷懶不脫鞋快速過溪。但腳一踏上石頭,就一打滑身體幾乎轉了一個圈,終於因此失足落水。算了,既然還是得過此溪,既然鞋已濕,那就踏水快速通過吧。

穿著含水的鞋子又走了幾分鐘,雨下的更大了些。一邊穿雨衣,一邊想..今天乾脆就算了。反正下雨了,再往前走也不會有很好的展望,不如撤退。這時候大概就是食之無味,去之可惜。如果繼續走,就只有走到從宜蘭過來的車道這層意義而已。

心中既有撤退的想法,於是回程的步履也就走的更快。第三次涉溪之處,直接踏水而過,鞋子又更濕了。從第三次涉溪處回鳥嘴間叉路約有三十分鐘,我獨自走在幽幽暗暗的樹林中。方才光亮時,林中行走還不覺如何;現在雨下了起來,方覺得這氣氛有幾分悽涼。

雨不大,兼在樹林中,穿著簡單的小飛俠雨衣已然足夠。只是因此視野只能侷限前方,不前左顧右盼。眼鏡也起了霧氣。雨衣摩擦聲沙沙,加上雨聲淅淅瀝瀝。流水漫過小徑,濕鞋踏過路面,也會有呀呀的聲響。我在黑森林中獨行,似乎跟去年哈盆摸黑一樣,開始自己嚇起自己。(7/11)

雨中

緣溪回行

獨釣一溪水霧

(反光鏡中的山嵐)

自己嚇自己,通常會因為些許不明聲響,就懷疑後頭是不是有東西跟著。回過頭去看,當然後頭山徑上空空如也。但是昏暗與陰雨依然讓心中的不安滋長。後來不知道是不是林木漸疏、漸光亮的關係;或是畢竟我還殘存些許道基。我自有一套獨行不安的排解之道:就是我與自然為友,何所畏懼?

我既置身自然之中,與自然中的萬物也並無二致;我是自然之一物,我所呈現也是自然;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若自覺與荒郊野外有隔閡,也是為心所識,唯心所現,實際上並不存在。所畏之物,既不存在;畏懼之感自然消失無蹤。因為這樣想通之後,我又開始能欣賞雨後的山嵐與溪霧。

山巒間起了霧自然美極。但我後來回程時幾乎都在看溪流之上的霧氣與瀰漫在山林小徑間的霧氣。我在追尋這霧氣所從何來?才發現這水霧是因為常伴..溪流而生。釣客在霧中揮竿,霧氣凝住這一刻的溪流意境。釣客在釣魚,我在攝取霧景..。

本文日期:2004.7.4(7.12 finsihed) | 台北行腳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