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行腳
(北回自行車道對面的新進街172巷施工中,對面可見台泥散裝站)
上個月完成縱貫北幹線嘉義段之後,覺得應該先把嘉義的嘉油鐵馬道與道將圳先踏訪一遭後再來思考雲林境內的濁幹線。因為不論是古道、水道、鐵道都是前人為了生活刻劃在大地的印記,值得後人細細去探索、紀錄,並加以理解、品味。既然吾人已將人文探索足跡邁入嘉義地界,那嘉義專屬的嘉油鐵馬道(鐵道)與道將圳(水道)自然不能略過。
嘉油鐵馬道與道將圳大部分路線並非在嘉義市中心,而是在南邊,而且正好可以接在一起,路線規劃得好的話,可以水上車站為起迄點形成一個8字形。因為嘉油鐵馬道的起點就在位於水上鄉的北回歸線車站附近,而終點位於原中油嘉義溶劑廠,附近有道將圳流過。
先來了解嘉油鐵馬道與道將圳,為何正好可以做以上的路線規劃:
根據維基百科-嘉油鐵馬道:「原為中油嘉義溶劑廠支線,…從北回歸線車站向北分歧而出,平行於縱貫線鐵路之東側北行,後向東進入市區,穿越世賢路,終止於嘉義中油煉製研究所(地方稱溶劑廠)。」
再根據嘉義旅遊網「嘉義化學工場」歷史小百科:「嘉義化學工場於日治昭和13年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創立,以蕃薯簽做原料,製造生產丁醇、丙醇、乙醇,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發酵式丁醇專業工廠,昭和17年闢築專用鐵道與縱貫鐵路連接 。利用丁醇製造異辛烷,可做為航空汽油之用,二戰時,嘉義化學工場成為日本重要的秘密燃料基地,其生產的溶劑,經由專用鐵道載往縱貫鐵道轉運至高雄港,裝船轉送到日本。」可知嘉油鐵馬道本是中油專用鐵路貨運支線。衍生思考,台灣曾經存在的貨運鐵道還有哪些呢?糖、鹽、礦業(石灰、油、煤…)、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