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行腳之四十六(外一章)

南台灣 六甲訪友與墾丁之旅

台北行腳

    不管再怎麼說,到南台灣的墾丁去走走,實在不能稱之為所謂的「台北」行腳。不過這趟南台灣的旅行事實上除了到墾丁去繞了一圈之後,還包括跟世紘夫婦與敏彥夫婦的聚會,有些旅行中的見聞實在也值得紀錄,所以這次的南台灣之行就算是台北行腳的外一章吧。

    二月二十五日先至常暉家過夜,隔天一清早即出發南下,雖逢三天連假,不過在高速公路上並未塞車。本來想,從下了一整個禮拜雨的北部出發,一旦到了南部應該會放晴,然後我們都將擁有一個碧海藍天的墾丁假期。不過當我們中午一點在林邊吃海鮮時,天空依然還是陰雨綿綿,一直到了墾丁,仍舊沒有放晴的樣子。

kt6.jpg (15860 bytes)(海生館)

離開林邊,敏彥帶領我們直奔二月二十六日剛開幕的車城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老實說,此館尚未完全建好與規劃好就宣佈開放民眾參觀,以至於進場的民眾只能參觀水的領域這個稍具特色的館。但是事後(也就是今天)我們卻聽說,館方抱怨參觀的民眾太多,而且多不守規矩,以至於驚嚇到館內的魚與對館內的設施造成損壞。

    但是世紘卻說的好:國內類似的博物館已經規劃的很多座,為什麼這次的海生館仍然會在設施尚未完善之前還是堅持開放,導致一些入場的管理措施,停車問題,戶外少的可憐的綠地與海邊吹起的漫天風沙。如此準備不周的開放參觀,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為了什麼特殊目的才開放。

 話雖如此,在館內還是有可觀之處,在館內有一類似大舞台與屏風似的巨大透明水族迴流(實在不知怎麼形容那個屏風水道)﹔有各式各樣的魚迴游其中,遊客可以坐在舞台前觀看並休息(因為這可說是該館最後一站)。為什麼海生館會勸阻遊客照相不要用閃光燈?因為閃光燈會嚇到魚兒,使得部分的魚又往回迴遊。

    離開車城,傍晚直接進入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下榻。老實說這裡面的房舍配置很不錯,建築是採取中國舊式三合院或四合院落的格局,尤其是房舍所用的磚瓦與木樑令世紘這個燒窯的箇中行家自從上次來過一次之後,就一直要敏彥這次一定要再定這裡的通舖。

kt1.jpg (20379 bytes)

kt5.jpg (14922 bytes)

西河堂

薛涵芸

kt8.jpg (8698 bytes) kt4.jpg (35740 bytes)
大灣海邊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穎川堂

kt3.jpg (16485 bytes)(蘭藝社一族)  

    世紘說:這個地方適合大家庭或是團體來﹔若是以三合院的穎川堂來說,每一落房舍都有兩個通舖,每一落房舍中也有一小廳堂﹔而三合院中再有一個寬闊的庭院。 所以若是多人來墾丁,而且包下一落房舍,應該可以住的非常自在。不管是在小廳中泡茶,或是在庭院中活動都很適合。雖然沒有一般旅館的豪華設施,但卻有民間樸實的古味。 這時我和世紘是悠閒的坐在窗前的板凳上喝著咖啡在寒夜中閒聊,我雖然認同這個復古的格局的確與墾丁其他旅館更便宜也更有新意,但是以三合院而言只有八個通舖,我大概算了一下這裡有九十九個房間。換言之,大概有十二個院落,每個院落佔地也有一百坪吧,所以可見整個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佔地多廣。 但事實上又不只如此,隔天早上我繞了所謂的青蛙石步道一周,我又發現原來青蛙石附近的海灘與大灣一部份的海灘事實上也算是涵蓋在整個中心之內。

    退房之後,開車離開墾丁,天氣不佳,風也大,過了龍磐公園,本來要往旭海,大夥想一想還是作罷由 200號縣道折返恆春,然後就一直開車到萬巒吃豬腳。其實很有趣,每次到林邊吃海產的是同一家,每次到萬巒吃豬腳的也是同一家﹔這兩家好像每個要到墾丁的人都知道,然後好像到了那裡也不用再選擇了,雖然旁邊的幾家店也不見得會差到哪。

    傍晚本來到了敏彥家之後,我就想由濱海公路順便回到台南老家,不過最後還是熬不過常暉、世紘的邀約,雖過台南家門而不入,在八點多來到了六甲的世紘家。第二次來這裡,感覺跟多年前(應該也有六年多了吧)沒有多大的變化,還是很本土的平房住宅與濃厚的鄉土風情。簡單的晚餐中,小酌幾杯,雖然在場六個人平時各分南北,少有相聚,不過一見面卻能馬上回復那種熱絡的感覺,毫無生疏之感的談笑風生。

    鄰近午夜,世紘、科伯與我還在喝著咖啡促膝長談,聊到科伯有心投入的有機農業(雖然現在他即將換到台積電),聊到行銷與管理,聊到傳統文化與觀光教育的結合,聊到個人志趣與將來。很多人都很有心想闖一番事業(事實上年紀與時機、與累積的財富也漸趨成熟),然而很多人還是必須向現實做某些屈服。

kt7.jpg (13194 bytes) kt2.jpg (9467 bytes)
五角船板之陶藝 五角船板

隔天早上親眼見識了世紘的窯場,果然是小有規模。在這裡看到了一股發展的潛力,也看到主人的旺盛的企圖心,隨著發展的方向越來越明確,應該會有不錯的前景。本來我也想親自下海摸陶玩黏土,不過時間倉促,最後還是算了。

    午餐時,世紘帶我們到鄰近的一家餐廳吃飯,這家餐廳在後壁鄉鄰近省道旁,它的特色是結合陶藝教學與個性化的原木餐廳設計。陶藝工作室的主人竟然還是成大Double E的學長。 他將土地的一部份交給餐廳經營,所以餐廳裡的杯碗碟都是陶藝作品。這家餐廳每逢假日必定客滿(在台北客滿當然不稀奇,如果是台南新營附近的鄉下餐廳會客滿,那就不一樣了。)

    看到這樣一個陶藝與現代套餐餐廳結合的例子,我們感觸都很深,尤其是世紘。世紘想走陶藝與鄉土教學的路線,不過我覺得路不是那麼好走,雖然事在人為。我心中隱隱覺得雖然文化為了求生存必須與世俗做某些妥協。不過文化工作者在嚐到世俗的甜頭後,是否還能堅持自己創作的品味與格調而不迷失,這是我打從心底擔憂的。

    所謂媚俗化的東西,附庸風雅的東西在台北我已經看多了;而台南,我的家鄉,不敢奢望這股媚俗風不會吹到那裡,只希望屆時純真的成分、令人感動的東西能夠多佔一點比例。

本文日期: 2000.02.28(~29)